摘要:目的:觀察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高危患者就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PDCA循環模式”,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結果:觀察組護理人員理論、急救、文書書寫及風險預防能力,分別(94.5±2.0)分、(93.6±3.0)分、(94.8±1.6)分及(97.1±0.8)分、護理風險發生率4%、死亡率0、就診滿意度96%。對照組護理人員理論、急救、文書書寫及風險預防能力,分別(80.6±3.1)分、(84.5±1.9)分、(85.0±1.6)分及(82.1±3.3)分、護理風險發生率24%、死亡率20%、就診滿意度72%。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實施“PDCA循環模式”,加強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減少高危患者就診期間的護理風險,提升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門診高危患者;“PDCA循環模式”
前言:腦出血、腦梗死、哮喘急性發作等患者,均具有起病急、病情嚴重的特點,屬門診高危患者的常見類型,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相對較高。如未給予干預,易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有研究指出,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就診的安全性。本文于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門診高危患者中,隨機選取50例作為樣本,闡述了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方法,觀察了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25例)性別:男/女=30/10,年齡(49.8±20.0)歲。對照組(25例)性別:男/女=28/12,年齡(52.6±18.9)歲。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PDCA循環模式”,加強護理風險管理:(1)P(計劃):門診護理人員需成立“高危患者護理小組”,專門負責對該部分患者進行識別以及護理。成立小組后,需分析導致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原因,并制定護理計劃,對風險進行預防。(2)D(實施):①排班:護理人員工作任務重、強度大,易增加高危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可能。因此,門診需適當增加護理人員的數量,減輕工作難度,提高護理質量及安全性。②培訓:門診需組織護理人員參與培訓,內容以“常見的高危疾病類型”、“高危患者的常見風險”、“風險預防方法”、“法律知識”、“分診與搶救技能”等為主。以確保患者入院后,可得到及時的救治,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③演練:為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門診需組織其參與“情景模擬演練”。演練過程應重點針對“疑難重癥”、“創傷急救”等高危情景而進行,使護理操作效率得以提升。④監督:門診應設置“責任護士”崗位,負責監督護理工作落實,發現護理風險后,需立即提醒并給予處理,避免風險擴大化。(3)C(檢查):每月月末,門診均應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對護理安全性進行檢查,并實施獎懲機制,實現對護理人員的激勵。(4)A(調整):檢查過程中,如發現護理風險仍存在,則表明護理方案仍存在問題,需調整管理計劃,持續性的改善護理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能力對比
觀察組護理人員理論、急救、文書書寫及風險預防能力,分別(94.5±2.0)分、(93.6±3.0)分、(94.8±1.6)分及(97.1±0.8)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護理風險發生率4%、死亡率0、就診滿意度96%,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門診高危患者的常規護理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管理模式相對落后,管理內容欠完善,管理方法適用性差[1]。受上述因素的影響,護理人員極易因工作任務過重、風險預防意識差、護理能力低,而無法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本文研究發現,實施常規護理后,護理人員理論、急救、文書書寫及風險預防能力,分別(80.6±3.1)分、(84.5±1.9)分、(85.0±1.6)分及(82.1±3.3)分。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24%、死亡率20%、就診滿意度72%。
為提升護理質量及安全性,本院實施了“PDCA循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模式實施期間,對護理人員進行重新排班,可減輕其工作負擔。組織其參與培訓,有助于增強風險預防能力[2]。進行模擬演練,可提升其應急處理能力。此外,實施激勵機制,則可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本文研究發現,實施“PDCA循環模式”后,護理人員理論、急救、文書書寫及風險預防能力,分別(94.5±2.0)分、(93.6±3.0)分、(94.8±1.6)分及(97.1±0.8)分,與實施常規護理管理相比,護理人員各項能力顯著提升(P<0.05)。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4%、死亡率0、就診滿意度96%,與常規護理相比優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實施“PDCA循環模式”,加強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減少高危患者就診期間的護理風險,提升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陳歡,田華茂.門診走動式巡視風險因素預判管理法對門診護理服務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6):76-78+81.
[2]阿孜古麗·艾日都拉,艾則孜·買提尼牙孜.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高危患者就診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8,4(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