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人文關懷在呼吸內科患者護理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呼吸內科患者當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人文關懷,對比兩組各項護理相關指標情況以及不良事件出現率。結果: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相關指標情況明顯要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不良事件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呼吸內科患者護理當中采用人文關懷的效果顯著,有效改善患者護理相關指標情況,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出現率,臨床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人文關懷;呼吸內科患者;護理應用
人文關懷護理可以顯著的改善患者精神狀態,推進患者恢復。通過建立起有效的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將其應用到常規護理工作當中去,獲得了理想的效果,具體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呼吸內科患者當中隨機選擇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為28-80歲,平均年齡為(53.46±12.36)歲;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為27-79歲,平均年齡為(53.45±12.37)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并未出現顯著差異(Pgt;0.05)。
1.2方法
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人文關懷,
首先入院時要重視人文關懷:利用呼吸內科的微信公共咨詢平臺,患者決定住院,醫生開住院卡時,護理人員要開始為患者準備床位,通過電話與患者溝通,告訴患者入院的內容,防止患者在醫院出現陌生感。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安排舒適的房間,不同性別的的患者盡量避免安排在同一個房間里,病情輕的患者要盡可能的安排在同一個病房中;為患者介紹科室情況,盡快進行抽血以及常規檢查,避免過長時間的等待;針對患者的要求要盡量的滿足,若確實無法滿足要給予患者合理解釋。
其次,住院過程中要重視溝通,隨時掌握患者的需要。對患者治療與護理當中的感受進行詢問,一旦存在不適感要立即進行處理,及時咨詢醫生,耐心給患者解答,消除患者內心疑慮。考慮問題要多為患者著想,多多尊重患者[1]。護理人員要利用溫和的語言表達對患者的關心,認真傾聽患者的訴求,尊重患者表達自身感受,有助于建立起和諧的關系。
最后,出院前要做好健康宣教。第一,為患者提供豐富的健康宣教的資料,詳細記錄好住院過程中的檢查、檢驗指標,出院之后復診的內容,呼吸內科專家出診的時間。第二,制作呼吸內科咨詢中心卡片,患者與家屬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2],由專門人員解答患者出院后的疑問。第三,定期對我科室共性健康知識問題展開集體講解。第四,通過多種宣傳手段為患者與家屬提供規范化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指導,加強患者與家屬對疾病的認識與應對能力,促使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各項護理相關指標情況以及不良事件出現率。
1.4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過程中,采用SPSS20.0來進行數據分析,同時采用P<0.05來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相關指標
兩組患者的護理相關指標情況,詳細見表1。
2.2護理不良事件出現率
兩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出現率,情況詳細見表2。
3討論
人文關懷護理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目的是給患者提供專業的關懷服務,在護理當中的每一個細節中展現人文關懷。此護理模式具體涉及四方面:第一,尊重患者生命健康;第二,為患者提供人格尊嚴保護;第三,維護好患者權利與需求;第四,從內心關心患者,重視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3]。根據上述研究結果表示,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相關指標情況明顯要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不良事件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患者護理當中采用人文關懷的效果顯著,有效改善患者護理相關指標情況,降低了患者不良事件出現率,臨床上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秦麗麗,吳雨蒙,潘歲月,徐宇紅.呼吸內科優質護理的實踐方法與效果[J].名醫,2019(03):160+162.
[2]胡晶.護理干預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6):172-173.
[3]徐偉.人文關懷護理在呼吸內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0):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