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提高犬咬傷患者護理質量,防止傷口感染,有效預防和控制狂犬病。方法 對區域就診的犬咬傷患者及時給予傷口評估、創面清理、疫苗接種、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結果 傷口愈合良好,患者滿意,狂犬病事件沒有發生。結論 及時有效開展犬咬傷患者的傷口護理,促進狂犬病的預防和控制。
關鍵詞:犬咬傷;護理;體會
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寵物飼養活動在城鄉領域盛行,在沒有得到規范飼養和管理的情況下,犬、貓和各類寵物傷人事件頻發,面對犬咬傷患者的護理,開展及時有效的傷口處理、疫苗接種、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等護理措施是預防狂犬病的關鍵,本文側重對60例犬咬傷患者的綜合護理,探討護理質量、傷口愈合、患者滿意、社會評價、狂犬病預防等有一定參考意義[1]。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收集整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間在我中心就診的60例犬咬傷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最低年齡為3歲,最高年齡為65歲;頭面部咬傷18例、上肢咬傷10例、下肢和臀部咬傷32例;咬傷3h內處理56例、咬傷3-6h內處理14例。
1.2方法
(1)清創。對犬咬傷就診患者傷口處犬唾液、污垢予以清除,避免狂犬病病毒侵入血液。及時用紗布或棉球蘸取20%肥皂水、0.1%苯扎溴銨對傷口予以反復擦洗。再用水龍頭流動水沖洗30min以上。
(2)消毒。沖洗完成時,借助干紗布的使用對傷口予以擦拭,用2.5%碘酒予以涂擦,約為2-3次,隨后執行75%酒精脫碘操作,取3%雙氧水對傷口進行浸泡處理,再選擇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3)重度撕裂傷。可在清創結束時,對傷口進行疏松縫合處理,置入橡皮條用于引流操作,傷口周圍區域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進行有效的封閉處理。
(4)狂犬疫苗接種。①對輕微傷患者,在清創、消毒結束后給予狂犬疫苗接種,嚴格按照接種程序和方法,一般為5針法,即咬傷當日、3d、7d、14d、28d或30d各1針,注射部位均為上臂三角肌。②對重度或距大腦較近咬傷的患者在及時規范接種狂犬疫苗同時、給予傷口周圍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聯合注射[2]。
(5)健康輔導。“生物、心理、社會”系統化醫學模式的呈現,使心理護理成為現代護理的核心。發生犬咬傷事件時,患者或家屬對狂犬病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心理恐懼,對前來就診的患者及其家屬開展細心、耐心的心理健康輔導,有效減輕其心理負擔,有利康復[3]。
2 結果
對前來我中心就診的60例犬咬傷患者給予及時、規范的清創、消毒、疫苗接種和健康輔導等綜合護理措施,犬咬傷患者傷口愈合良好,患者及其家屬滿意,社會評價良好,沒有發生狂犬病事件。
3 討論
犬類、貓科或寵物傷人事件時有發生,容易引發動物傳染病在人間傳播,狂犬病是典型的動物-人傳播的傳染病之一,一旦發病,病死率極高(幾乎100%),威脅群眾生命安全,但通過有效的預防,如對動物咬傷患者采取以上綜合護理措施,可有效預防傷口感染和狂犬病的發生,當然對犬只、寵物的規范管理和動物疫病管理部門對犬類、貓科和寵物開展免疫預防接種也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于晶晶. 1例破傷風舌咬傷患者的護理體會[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23):243-244.
[2]宋艷萍. 狂犬咬傷處置暴露不當致狂犬病患者死亡1例分析與啟示[J]. 護理學報, 2017, 24(4):75-75.
[3]李玉艷. 系統化整體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種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2):288-289.
[4]鄭小衛, 張軼雯, 孫嬌,等. 腫瘤患者化療期間被犬咬傷的藥學監護[J].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17, 34(10):1467-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