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靜脈炎是靜脈治療的主要并發癥之一,熱敷可以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本文對熱敷法預防靜脈炎的作用機制、國內外研究進展、熱敷的溫度、時間、方法和效果進行了綜述,認為熱敷法可以預防機械性靜脈炎和化學性靜脈炎,使用熱敷法之前應注意評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和血栓,建議使用熱敷法時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熱敷用物,熱敷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熱敷效果和熱敷不良反應,并為熱敷法的規范使用提供了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熱敷;靜脈治療;靜脈炎
1.熱敷法預防靜脈炎的作用機制
熱療對人體組織血流動力學可以產生影響,研究顯示加熱可使局部血管管徑擴張,使血管壁滲透性增加,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減少血小板聚集,同時白細胞數量增加,吞噬能力增強,使機體抵抗力和修復力增強。此外,溫熱作用能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解除神經末梢的刺激和壓迫,減輕疼痛癥狀。由于熱療擴張了局部血管管徑,在靜脈治療過程中,可以減少導管對血管內膜的摩擦,其加快血流速度的作用又可以有效減少輸注的藥物對局部血管的刺激;同時,熱療可以減少血小板聚集,使白細胞數量增加,可以減少局部血栓形成,提高局部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熱療可以減輕疼痛癥狀,因此,熱療對靜脈治療過程中靜脈炎的發生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2.國內外研究進展
國外對靜脈炎的預防和干預措施研究較多,大部分研究采用的干預措施為控制輸液速度[9],遵守無菌技術、導管留置時間確定及導管尖端位置[11]確定等。采用熱敷法預防靜脈炎的發生相關研究鮮有報道。
國內大量文獻研究已經證實熱療可以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分為干熱敷法、濕熱敷法,如李云莉等研究發現,濕熱敷對預防小兒留置針致靜脈炎效果良好。同時按照是否并用其他預防措施又分為單純熱敷法、熱敷合并藥物法、熱敷合并水膠體敷料法等。靳秀等研究發現,成人患者采用濕熱敷也可以預防留置針致靜脈炎。張焱等的研究則證實,皮溫加熱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局部疼痛感。
3.熱敷方法
3.1熱敷溫度"" 目前常規采用的熱敷溫度在38-60度之間。尤麗君的研究顯示,采用45-50℃進行熱敷,可有效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各項報道中熱敷溫度均低于60℃,可能考慮避免患者燙傷。
3.2熱敷時間"" 各文獻報道中差異較大,如萬麗亞認為,要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熱敷時間應選擇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鐘,與游麗君的研究中“每天2次,每次20min”比較吻合。張麗華等人則認為,熱敷應在整個輸液期和輸液后30min持續進行。何華等人的研究則采用每天3次,每次60-120min熱敷。
3.3熱敷部位nbsp;" 熱敷的部位一般選擇在穿刺點上方2-3cm,熱敷范圍在20cm*10cm左右。
3.4熱敷用物"" 文獻報道的熱敷主要用物有紗布、棉墊、毛巾、百多邦、恒溫貼、熱水袋等。一般濕熱敷選擇紗布、棉墊、毛巾,而干熱敷選用百多邦、恒溫貼和熱水袋。
3.5熱敷方法
文獻報道顯示,采用干熱敷法和濕熱敷法均能有效降低靜脈炎發生率,但臨床多采用濕熱敷法,文獻報道濕熱敷法對機械性靜脈炎、化學性靜脈炎均有良好的效果。干熱敷法僅見于預防機械性靜脈炎。同時,單純熱敷法、熱敷聯合外用藥、熱敷聯合水膠體敷料三種方法均證實能有效降低靜脈炎的發生率。熱敷聯合外用藥預防靜脈炎發生在多篇文獻中得以證實。
常用的外用藥包括硫酸鎂、喜療妥、金黃膏、復方丹紅酊、中藥包、地塞米松、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扶他林乳膠劑。用硫酸鎂濕敷預防靜脈炎,主要是利用硫酸鎂的高滲作用,以促進患者局部組織水腫的消退,達到止痛的目的。 此方法雖具有成本低、配制使用方便的優點。喜療妥軟膏通過抑制各種參與分解代謝的酶以及影響前列腺素和補體系統而具有抗炎作用。多磺酸黏多糖還能通過促進間葉細胞的合成以及恢復細胞間物質保持水分的能力從而促進結締組織的再生。 因此,本藥能防止淺表血栓形成,促進其吸收,阻止局部炎癥的發展和加速血腫的吸收。中藥外敷是運用中藥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
水膠體敷料為特殊高分子材料組成,能夠改善血管彈性,覆蓋于穿刺血管上方皮膚,形成局部低氧張力,刺激釋放巨細胞及白介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性反應消退;具有強親水能力的黏膠,可以預防和治療皮膚色素沉著,局部瘀斑,可以預防靜脈炎的發生,也可以加速表皮細胞更新,達到早期局部預防用藥的目的。
4.小結
4.1有針對性使用熱敷
熱敷法預防靜脈炎被證實是行之有效的,大量研究顯示,其對于機械性靜脈炎和化學性靜脈炎的預防均有良好的效果,可能是與熱敷擴張血管、加快血流速度的作用有關。但其對于預防感染性靜脈炎和血栓性靜脈炎是否有效還有待進一步證實。因此,對于存在感染但未發生靜脈炎的患者,是否能夠采用熱敷法無統一定論。另外,若局部形成血栓,采用熱敷法可能會加快血栓脫落,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因此使用熱敷法預防靜脈炎時注意觀察有無感染和血栓是十分有必要的。
4.2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熱敷方法
多項報道顯示無論采用單純熱敷法還是聯合其他預防措施進行干預,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加之熱敷用物選擇多樣化,花費較小,操作方法簡便,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文獻報道中濕熱敷方法使用較多,如采用濕毛巾、濕紗布、濕棉墊進行熱敷等,但采用濕熱敷法需要經常更換熱敷用物,且溫度難以控制,一項實驗顯示,毛巾蘸取50℃水,擰干抖開后溫度急劇下降,難以達到熱敷目的。因此,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恒溫裝置進項局部熱敷,一般家庭護理或無恒溫熱敷裝置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熱敷用物。
4.3注意觀察熱敷效果和不良反應
熱敷法行之有效且簡便易行,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由于熱敷溫度和熱敷時間暫無統一定論,給臨床應用帶來困惑。不管采用何種熱敷方法,一定要注意觀察熱敷局部皮膚的顏色、血運,傾聽患者主訴,注意有無燙傷的情況出現,尤其是對于感覺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
也有文獻報道,熱敷可有效降低化學性靜脈炎及靜脈疼痛的發生率,但對各級靜脈炎的發生概率無顯著變化。使用熱敷法的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有無靜脈炎的發生,尤其是靜脈炎發生早期,可能由于疼痛感的減輕而掩蓋癥狀。
4.4熱敷法有待進一步規范
目前文獻報道的熱敷操作方法以臨床經驗為主,操作隨意性較大,無可供參考的具體的標準,如如何選擇合適的熱敷溫度、熱敷部位,如何控制溫度等,因此,后期的研究應注重科研設計,探索出更具操作性的熱敷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建榮,蔡虹,呼兵.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6
[2]賈軍,張曉毅,吳燕湘.丁艷妮靜脈注射異長春花堿引起淺靜脈炎的治療[J].陜西腫瘤醫學,2001,9(4):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