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且分析情緒護理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臨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腦梗塞患者進行研究,根據隨機分配原則將患者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情緒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和治療依從性。結果:對照組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和治療依從性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將情緒護理應用在腦梗塞患者中有利于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領域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情緒護理;腦梗塞患者護理;臨床效果
在臨床領域,腦梗塞就是缺血性卒中,是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發病幾率相當高,該疾病的病程很長,而且很多患者都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的情況,所以在治療中患者容易出現不良的情緒,比如:抑郁情緒以及焦慮情緒等等,而且患者都不愿意配合醫生的治療。本研究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腦梗塞患者,都給予情緒護理,取得顯著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腦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配原則將患者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45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53.21±1.34)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1±0.46)年;觀察組患者男性16例,女性29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55.61±1.37)歲;病程2-3年,平均病程(2.46±0.15)年。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觀察患者的病情、健康教育以及用藥指導等等。
觀察組在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情緒護理,其護理內容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緩解患者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1]。一般來說,腦梗塞患者都會伴有癱瘓的情況,其不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長時間受到病痛的影響,患者很有可能出現一些嚴重的心理障礙,主要有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因此,作為護理人員,必須要關注患者的心里想法,多與患者交流,用溫和的語言、耐心的態度,要鼓勵觀者,讓患者愿意主動向護理人員敞開心扉,講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并且護理人員必須要幫助患者樹立抵御疾病的自信心。要建立針對患者的社會支持系統,要求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必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讓患者有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病魔。第二,讓患者了解關于腦梗塞疾病的知識。護理人員需要將腦梗塞的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等有關知識告知患者,著重介紹癱瘓癥狀的發病過程,讓患者可以充分認識到治療疾病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鼓勵患者盡量不要出現消極的情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康復訓練,配合主治醫生和護理人員治療。第三,培養患者樂觀的心態[2]。對于護理人員來講,需要幫助患者認真分析日常生活和疾病康復過程中的一些影響因素,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讓患者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而且引導患者掌握自我放松的方式,讓其可以適當地調整自身的生活方法,避免患者出現消極的心態。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的抑郁評分以及焦慮評分進行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用抑郁自評表以及焦慮自評表對患者的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進行評估,總分值是100分,分值越高,恢復情況越差,反之,分值越低,恢復情況越好[3]。采用治療依從性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情況進行調查,主要劃分成三個等級,分別是全部依從、一些依從和不依從。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分析處理搜集的臨床數據,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以及X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結果
2.1對比對照組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分別是48.3±11.2和38.4±11.7,48.2±10.5和39.3±13.4,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后,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分別是40.4±8.7和33.5±9.3,23.6±5.8和18.2±8.4,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和焦慮評分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
對照組患者全部依從15例,一些依從10例,不依從20例,治療依從性是55.6%;觀察組患者全部依從20例,一些依從18例,不依從7例,治療依從性是77.8%。對照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3.討論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腦梗塞疾病,已經引起醫務工作人員的普遍關注[4]。腦梗塞疾病往往會加大社會以及家庭的壓力,而且很多患者都會出現肢體功能衰退的情況,不可避免會出現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這些情緒都容易造成患者不愿意主動進行臨床治療,嚴重的話會出現抵制的情緒。相對于傳統的護理模式而言,情緒護理是全新的護理模式之一,主要是指在護理中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個性特點等多方面因素,盡可能多與患者交流,慢慢的緩解患者不良的情緒,讓患者敢于面對自身的疾病,使患者有積極的心態[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和治療依從性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綜上所述,將情緒護理應用在腦梗塞患者中,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升治療依從性等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其臨床應用價值是很大的。
參考文獻:
[1]周雯雯,王麗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老年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1):163.
[2]李蘇梅.人文關懷用于心肌梗塞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0):49+64.
[3]施改清.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9):33+35.
[4]柳靜.情緒管理ABC理論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11):1715-1716.
[5]張步玉.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個性化心理護理應用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8):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