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進一步探究人文關懷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入院收治患有精神分裂癥的92例老年患者進行研究,對比采用人文關懷方式護理和常規護理方式BPRS、PANSS、NOSIE評分和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結果采用人文關懷方式護理后,患者BPRS、PANSS、NOSIE對比呈顯著差異(Plt;0.05),患者家屬滿意度為95.7%高于對照組67.4%。結論運用人文關懷,老年精神患者康復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使用。
關鍵詞:人文關懷;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護理;效果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系統疾病,這種疾病沒有年齡限制,臨床表現各異,可涉及行為、感知覺、情感等多個方面,疾病具有易反復發作、治愈困難的特點。隨著老年人身體衰弱,心理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加大,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對精神疾病不斷深入認識,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對護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提供診療技術的服務,還要求提供精神、文化、情感全方位的人文關懷服務。以下主要就針對人文關懷用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效果進行分析。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樣本采自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入院收治患有精神分裂癥的92例老年患者進行研究,篩分成觀察和對照二組,其中觀察組患者46例,男、女各23例,平均年齡65±7.3歲,病程平均5.65±1.4月。對照組患者46例,其中男、女分別為21、25例,平均年齡66±6.9歲,病程平均5.32±1.35月。選取的患者在基礎特征(如年紀等)無顯著差異(P>0.05),篩選的病例均經患者本人同意進行研究。
1.2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使用常規和普通護理,護理方式包含對患者的治療環境進行改善優化、進行必要的健康宣傳教育,按照醫生囑咐按時給予藥物服用,對患者的生活和基本生理情況進行每日記錄等。對觀察組則在基礎上引入人文關懷的方式方法,具體::①構建人文關懷服務理念:對于臨床護理人員需加強其“以患者為核心”的服務觀念,在日常護理作業的開展中,需全方面站在患者角度考慮,不斷加強其服務積極性、服務意識,尊重、關心患者身心健康,以倡導“人文關懷”為基礎模式,展開一系列人性化護理服務。在工作中,護理人員需時刻保持和藹、親切態度,尊重患者隱私與人格,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切實做好各項護理工作,認真、規范記錄患者病情進展表現。②營造人性化住院環境: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期間,需為其創設溫馨、安全、無應激源、舒適的住院環境,構建有序的醫療模式,幫助患者康復。病房的構造處理適宜的濕度、溫度以外,依據對患者基礎資料的掌握,根據其喜好給予幽默、滑稽的影視、書籍、報刊等觀看,或給予輕松舒適的音樂予以收聽,消除其緊張、抑郁、恐懼、焦慮等情緒。③規范化人文關懷行為:依據患者與現實科室條件,開展人性化系列服務,為其提供就診指南、注意事項、導醫臺等,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開展的同時,了解護理模式開展中存在的缺陷,不斷總結完善護理程序,如就診見變化、科室布局人性化、服務人員充足配置等;④人性化生活照護:護理開展初期,護理人員的介入之初需給予患者留下良好印象,認真呵護患者,幫助患者或其家屬收拾病房,保持室內衛生干凈與通風適宜,定期協助其修剪指甲、代購物品等。同時引導、誘導患者逐漸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與作息時間。在患者精神病癥有所控制后,可鼓勵、建議患者日常積極參加社交活動,與周邊病友交流。而護理人員與患者間的交流同樣需加強,多傾聽其心聲,了解患者心理情緒變化,循序誘導其樹立正確、積極面對疾病的信心。⑤患者家屬人文關懷:對患者家屬應予以充分尊重,滿足其知情權,踐行告知其日常監護義務,傳授基礎護理方法。此外為消除患者家屬的顧慮、擔心,實時告知患者病情進展情況,使其對患者病情表現心中有數。此外在探視中,加強與患者家屬交流,制定適宜、科學的探視時間與環境。
1.3指標觀察
采用常用的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PANSS)和住院病人觀察量表(NOSIE)對患者進行評分,比較精神癥狀。另外比較護理前后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質量滿意程度。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當P<0.05則判定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PRS、PANSS、NOSIE評分對比
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前后BPRS、PANSS、NOSIE評分,對照組護理后對比觀察組護理后的BPRS、PANSS、NOSIE測評中呈現顯著差異。
2.2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滿意度對比
經計算,對照組滿意度未67.4%,觀察組為95.7%,觀察組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精神疾病,臨床癥狀復雜、反復發作,患者會出現抑郁、焦慮和孤單等不良心理情緒,個人生活能力也會受到影響,自理能力下降,會加重病痛,還會使患者社會功能受損,甚至產生自殺想法。老年人生活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治療需要漫長的過程,治療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事項,不僅需要診療護理,還需要滿足情感、心理需求。人文護理關懷是指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以人道主義精神對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求、人格與尊嚴提供真誠的關懷和照護,要求護士不僅要提供診療技術,還要提供精神、文化、情感的服務。人文護理關懷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提高護理質量。
我院在老年精神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引入人文關懷因素,經研究,相較常規護理,人文關懷護理方式護理后BPRS、PANSS、NOSIE評分較常規護理呈顯著差異(Plt;0.05),對老年精神患者康復和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效果更佳,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鳳霞.人文關懷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1):286-287.
[2]尹丹.人文關懷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2):1558-1559.
[3]魏艷琴.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人文關懷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