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危重病人護理中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體的方法措施。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病人100例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改良護理措施,對比兩組護理后的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率96.0%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80.0%,兩組對比結果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危重病人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加強對護理中的高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并根據高危險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升護理效果和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危重病人;護理風險;防范措施
引言
危重病人會在CCU接受治療以及護理,由于危重病人病情嚴重且復雜,使得臨床上的護理要求也隨之提高。加上CCU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職業素養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危重病人發病急,護理內容繁瑣,當護理人員在醫生對患者救治過程中配合不當,會對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使病人的死亡率大大提升,進而引發醫患糾紛。為解決這些問題的發生,對危重病人護理中的高危險因素進行有效干預,已經成為目前醫學界主要關注的方向,提高病人的護理質量、專業素養、采取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是目前降低護理中高危險因素的重要解決方法。本次筆者選取了我院心內科100例危重病人進行分組對比研究,探討危重病人護理中的高風險因素與防范措施,以下為主要研究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與~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病人100例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齡最小的35歲,最大的80歲,平均年齡56.2歲;觀察組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最小的36歲,最大的81歲,平均年齡55.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法均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對照組病人下病重通知書后,護理人員記錄病人病情,對病人常規進行風險評估和相關知識宣教,包括用藥注意事項、飲食指導等。觀察組病人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風險管理:(1)建立護理風險管控小組,由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和1名護士組成,3名成員均經過嚴格培訓。(2)正確識別風險,對于下病重通知書病人,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壓瘡、跌倒風險、是否有管道及導管脫落的風險等,篩查病人存在的風險。(3)制定風險防范和監控措施,護士對存在風險的病人進行相關知識宣教并懸掛相應的標識,通過不斷講解、評估、再講解,逐步讓病人盡可能掌握更多知識;每周由責任護士對病人進行相關風險再評估,對風險高的病人,檢查相關防風險標識和相應的防風險措施的落實情況;嚴格交接班;保持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安靜,病房設有防滑標志和防跌倒的宣傳畫;對帶有管道的病人采用導管固定器固定管道,床頭懸掛防脫管標識;責任組長每天抽查危重病人情況;科室每月舉行一次質量分析會,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整改,以便持續改進護理質量。(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醫院的相關管理人員可根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將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嚴格規范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以及工作人員管理。在排班工作的安排上,要將經驗護士與新進護理相關配合,特別是在特殊時期,例如節假日時,要設立責任護士,責任護理要加強危重病人護理工作落實情況的檢查,并為突發事件做好應對措施,以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時刻樹立風險責任意識,營造良好的護理環境,以提高病人的護理感受,進而促進臨床護理效果的提升。(5)提高護理人員的相關疾病知識認知度:首先在危重病人護理人員的挑選上需要嚴格把控,盡量選取一些責任心強、對工作具有較高的熱情且相關專業性較強的護理人員,并對所選取的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相關疾病知識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從而為EICU危重病人臨床護理提供更優質的護理人員。
2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為43例,基本滿意5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率為96%;對照組護理滿意為32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10例,護理滿意率為80%;兩組護理滿意率對比結果存在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近年來EICU危重病人護理中因護理不當而引發的醫療糾紛不斷的呈現上升趨勢,由于危重病人的病情較為復雜且發病急的特點在臨床護理中常常會因護理不當而引發嚴重后果,對病患的身體健康以及醫患關系造成嚴重影響,故而尋求更好的危重病人護理方法,對危重病人護理中的高風險因素進行研究探討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從而避免以及減少因護理不斷而引發的醫療糾紛,提高護理質量就顯得極為重要。改良護理措施就是針對病人癥狀的臨床表現、病情變化特點、精神狀況等方面為護理出發點,多與患者、家屬以及主治醫生進行交流,集合各方面收集和整理的資料,對護理中存在的高危險因素進行觀察和分析,進而為病人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改良護理對策,例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護理人員疾病的掌握程度、加強危重病人的臨床監測等措施,以促進護理效率的提升,并保證護理安全。綜上,對于呼吸科危重病人來說,實施風險評估護理有助于改善病人肺功能指標,提高病人依從性和滿意度,值得推廣。但臨床上往往由于護理人員不足,干預措施無法及時、充分,可能會對不同的病人有一定的影響。在現有的醫療環境下,臨床醫護工作者應通力合作,在考慮個性化的同時,制定易實行、規范化的多元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文靜.護理干預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康復的影響[C].2014年河南省呼吸危重病護理新進展學習班論文集,2014:9.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S].(2007-03-26)[2014-04-01].
[3]張榮艷.59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33):106.
[4]孔彬,馮瓊.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334.
[5]黃英,鐘燕平,李桂榮.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15):3027.
[6]暢亞紅.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病房的應用價值[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