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動脈夾層瘤術后實施系統護理,對于預防患者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73例動脈夾層瘤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動脈夾層瘤術治療。在此基礎上,常規組實施常規術后護理,觀察組實施系統術后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兩組的住院時間與臥床時間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臥床時間,均短于常規組(P<0.05)。結論:動脈夾層瘤術后,給予患者系統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降低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于保證診療安全性和有效性,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動脈夾層瘤;系統護理;神經系統并發癥
前言:動脈夾層瘤是臨床常見的一類動脈疾病,具有較高的危險性,一般以動脈弓部置換和象鼻支架技術為主的孫氏手術治療方式為主。考慮到外科手術方式在動脈夾層瘤臨床治療中,體外循環和深低溫停循環技術會對患者的腦部神經產生損傷,因此增加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風險。這種情況下,有學者提出在動脈夾層瘤術后,給予患者有效的系統護理,從而在控制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的同時,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本文針對動脈夾層瘤術后預防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系統護理效果,展開如下研究。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6月~2019年6月,選擇73例動脈夾層瘤患者納入研究,按照護理方式的差異分為兩組。常規組患者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40~60歲,平均(52.00±2.00)歲。觀察組患者43例,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齡38~60歲,平均(52.11±2.3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符合動脈夾層瘤臨床診斷標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動脈夾層瘤術治療。在此基礎上,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內容包括基礎健康宣教、生命指標觀察以及病房護理等等。
觀察組患者實施系統護理干預,內容如下:(1)綜合分析患者的病情資料、性格特征以及動態癥狀表現等基礎信息,結合以往的護理經驗,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對于情緒不佳以及對于治療有著明顯恐懼心理的患者,要求對其展開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加強交流,詳細介紹動脈夾層瘤發病機制以及手術治療目的,并告知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恢復,以此來消除患者對于疾病的恐懼心理,緩解患者心理壓力。(2)叮囑患者保證足夠的休息,同時嚴格限制家屬的探視時間與頻率,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診療環境。注意患者的血壓與心率波動情況,通過強化患者治療信心等方式,避免患者出現自我失控情況。綜合評估患者的腦部神經系統功能,落實對患者的多功能監測工作。對于24h內未清醒的患者,要求給予佩戴冰帽的護理干預,并嚴格監控患者體溫變化情況。期間,對患者四肢采取保暖干預,以此來保證正常的末梢循環。觀察記錄患者的瞳孔、對光反射以及意識狀態,判斷是否存在嗜睡、昏迷以及煩躁不安等情況,一旦出現腦缺血、缺氧或者腦水腫等征兆,需要立即上報醫師,采取及時處理。(3)實施科學的用藥管理。動脈夾層瘤患者大多存在心率快、血壓高等高動力狀態表現。對此,要求護理人員給予科學的血管擴張劑藥物干預,在控制血管阻力的基礎上,避免腦部神經系統受到影響。這一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藥物的注入速度,根據患者動脈平均壓,對其進行合理調整。一般情況下,要求患者動脈平均壓控制在比正常壓力值偏低的水平,心率控制在每分鐘60~70次,這樣可以預防出現血壓增高造成的吻合口出血情況。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計算其發生率。同時,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臥床時間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22.0軟件,完成研究數據的處理任務。P<0.05,提示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率為9.30%,低于常規組的13.33%(P<0.05)。
2.2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臥床時間
對比兩組數據,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與臥床時間,短于常規組患者(P<0.05)。
3討論
動脈夾層瘤本身具有顯著的發病速度快、病情危險程度高以及病死率高等特征,屬于災難性大血管疾病。從現階段疾病治療情況分析,一般以外科手術治療方案為主。但是動脈夾層瘤術較為復雜,加上手術時間耗時長等因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患者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的風險進一步加大[1]。針對上述情況,綜合分析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實施系統的術后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系統護理作出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類護理模式,在動脈夾層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心理干預、環境護理、病情觀察、用藥護理等方面來實現。通過術后全面、系統的觀察,結合動脈夾層瘤術后預防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特點,強化臨床護理針對性與有效性,對于促進患者早期康復十分重要[2]。
觀察組出現2例暫時性神經功能障礙、1例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和1例腦疝情況,其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率為9.30%;常規組中出現1例暫時性神經功能障礙、1例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1例腦疝和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情況,其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率為13.33%。對比分析,觀察組護理安全性更高。除此之外,在住院時間和臥床時間方面,接受系統護理的觀察組,其住院時間與臥床時間為(13.00±2.36)d和(17.00±3.00)d,短于對照組的(16.22±2.30)d和(20.00±3.15)d(P<0.05)。以上結果提示,在動脈夾層瘤術后護理中,實施系統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和強化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動脈夾層瘤術后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預防工作中,實施系統護理干預的效果突出,具有較大的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慧蓮.循證護理模式在主動脈夾層覆膜支架植入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6):187+191.
[2]端木艷麗,任曼曼,周晴,等.主動脈夾層瘤術后預防腦部神經系統并發癥的系統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8,24(02):165-166.
作者簡介:姓名:溫美芳 "出生年月(1990,11) 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江西)職務/職稱(現職稱初級)學歷(本科)論文方向(腦部疾病,工作科室神經內.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