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療科技和管理水平提升,患者對自身權益的關注程度也相應提高,對風險事件的容忍度更低。而兒科患者具有年齡小、免疫系統不成熟、安全意識缺乏的特點,需護理人員切實提升自身應急管理技能,在突發事件出現后能夠有效應對并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與兒科護理臨床特點,就兒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加以闡述,并具體分析了高峰期階段的應急管理措施,希望對護理人員的高峰時段的應急能力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兒科護理;高峰期;應急管理;應用
兒科護理在不同時段的工作強度不同,如中午、晚上、周末、節假日等時間通常為高峰時期,再此階段由于人員配備有限,分給每位患者的時間相應縮短,因而也屬于風險事件的高發期。相對于其他患者,兒科患者的年齡小,自我控制和配合治療的能力較差,家屬的緊張程度也較高,一旦出現風險,家屬的焦躁情緒容易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因此,有必要通過恰當的手段,提升護理人員在兒科護理高峰期的應急管理技能。
1兒科護理風險因素
1.1安全管理制度缺失
部分醫院未建立起有效的兒科安全管理制度,對臨床護理記錄、監督管理、病房管理措施等要求較為松懈,甚至個別護理人員在發現風險事件的前兆也不及時上報,導致醫生處理的不及時,若患兒病情發展迅速,可能導致難以承擔的后果出現。而護理記錄是醫生對患兒預后表現進行了解的重要途徑,也是發生護患糾紛后的重要佐證,記錄的不規范有可能導致沖突的進一步升級。患兒的家屬由于專業技能的缺失,在陪護階段可能攜帶熱水袋、有硬質部件的玩具等,若處理不當,容易導致患兒受到傷害,而要想規避上述問題,離不開護理人員有效的病房管理指導。
1.2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不足
近些年來,很多新型醫療器械進入了兒科的臨床護理當中,提高了護理工作的復雜性,但一線的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差異較大,部分員工未能熟練操作新設備,導致護理效率的低下。另外,一些護理人員在操作前未做好告知工作,導致家屬對于護理操作的作用缺乏了解,配合意愿較低,一旦患兒出現哭鬧,則容易造成沖突的發生。
1.3兒科護理人員緊缺
幾乎在所有的醫院,兒科護理人員都較為不足。這一方面是由于相對于其他科室,兒科的護理工作較為繁重,很多員工主觀上不愿意到兒科工作;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部分醫院處于控制人力成本的考慮,每年增設的兒科護理崗位有限,在經驗豐富的護理員工退休后,難以填補人員缺口。而兒科護理對經驗的要求較高,一位高年資護士所承擔的工作可能需要2位甚至更多的低年資護士來補足,這樣就進一步提高了護理人員緊缺的程度,導致兒科護理工作的忙亂,加大了風險事件出現的概率。
2兒科護理高峰期應急管理的應用
2.1構建科學合理的應急管理制度
首先,應建立高峰時段護理風險技術評估制度,對臨床應急操作進行規范,強化護理人員操作的安全性和科學性,避免人為風險的發生。其次,構建不良事件上報機制,對護理不良時間上報至內部管理系統中,確保相關責任人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進行應急處置。最后,以預見性護理的模式規避應急事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與患兒家屬保持良性互動,制定突發時間應急處理預案。
2.2組建應急風險管理小組
組建應急風險管理小組,以護理部主管作為牽頭人,對于兒科護理高峰期易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總結,根據預見情況提出有效的應急管理對策。并以風險信息網的方式同步全部兒科護理人員知曉,要求其在后續的臨床工作中對可能造成風險的操作加以規避。一線護理人員應強化對病房的管理,及時發現護理隱患,并對隱患進行整改,消除不穩定因素。對于患者家屬的常見不規范操作方式,還應在病房及醫院的走廊等位置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加以提示,并由護理人員作出恰當的引導。
2.3強化護理人員培訓
兒科護理人員除需參加全院統一的培訓外,還應組織專項學習,針對患兒的急救知識、搶救儀器的操作規范以及病情查探和生命體征監測的內容進行理論與實操并重的培訓安排。確保每位兒科護理人員都能夠熟練掌握針對嬰幼兒的心肺復蘇方法和意外突發時間的處置流程,當患兒出現高熱驚厥、心跳驟停等危機情況下,能通過有效的應急處置,對患兒進行搶救。
2.4分層級護理人員配置
按照工作年限和護理人員的學歷背景將其分為4個等級,1級護理人員主要負責臨床基礎操作及家屬溝通;2級護理人員負責臨床復雜操作,并對1級護理人員的操作進行指導;3級護理人員需具備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為突發問題出現后的主要牽頭人,除臨床工作外,還應協助科研工作;4級護理人員為復雜突發問題的主要處置者,除臨床工作外,還需主持科研工作,并負責各等級護理人員的人力資源配置。通過分級護理的方式,責任到人到崗,讓不同經驗的員工處置不同的臨床情況和應急問題,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提升高峰時段護理效率。
總結
針對兒科護理的高峰時段,可通過建立應急風險管理小組和分層配置護理人員的方式來提升護理效率,緩解人員緊張的情況;通過加強培訓、制度構建等措施,提升一線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和操作水平,最終實現兒科護理高峰潛在風險的及早發現,改進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王麗敏.分層管理模式在急診兒科護理方面的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6):187-189.
[2]楊紅.分層管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09):55-56.
[3]邱婭莉,周蕊.制訂兒科護理應急預案的必要性和方法[J].全科護理,2011,9(19):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