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為和生活質量的效果。方法:選擇于我院接受治療患者98人,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9人,采用不同護理方式。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加強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以及生活質量。結果:兩組患者身體情況有了一定改善,觀察組患者健康行為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療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能夠提升其健康行為與生活質量。
關鍵詞:護理干預;老年冠心病;健康行為;生活質量
冠心病指的是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繼而引起患者心肌缺血與缺氧。患有這一疾病的患者,往往會感受到心絞痛,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冠心病多發生于老年群體,針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除了需要給予其一定藥物治療外,還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提升其生活質量,降低疾病對人體的影響[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患者98人,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9名患者。觀察組中男性患者人數為25人,女性患者人數為24人。對照組中男性患者人數為32人,女性患者人數為17人。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則密切觀察患者疾病變化情況,疏導患者不良情緒。觀察組患者則采用加強護理干預。
1.2.1生活護理
患者在住院后,護理人員應當依據患者的需求,為其定期打掃病房衛生,消毒通風,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并且患者年齡相對較大,記憶力有所衰退,因而無法定期服藥,護理人員提醒患者服藥,并告知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以及使用方法,同時還需要觀察患者在服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此外部分患者在住院后受到疾病困擾,往往會出現心理壓力,消極對待治療。針對這部分患者,護理人員需要了解不同患者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及時與患者溝通,積極應對治療。
1.2.2健康教育
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缺乏的認知不正確,因此護理人員應當開展恰當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明確認知冠心病的誘發因素、治療方式,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告知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當少飲酒、少食用辛辣油膩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及瓜果。當患者病情基本穩定后,護理人員可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恰當的康復計劃,督促患者接受康復訓練[2]。
1.3觀察指標
采用生活量表對患者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情感功能等評分,滿分十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在患者出院時需要記錄患者用藥、飲食以及日常生活依從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版本為SPSS23.0統計學軟件工具對指標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t與χ2檢驗,若P<0.05,則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后,對比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以及生活質量,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具體數據如表1表2所示。
3.總結
冠心病是威脅老年群體健康的一大疾病,其治療周期較長,病情難以控制,一旦患上該疾病,易引發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健康受到威脅。醫院在收治冠心病患者時,在治療的同時通常會給予患者護理干預,保證患者健康。但常規護理效果不明顯,因而患者及家屬迫切需要一種高效的護理措施。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運用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中[3-4],依據患者的疾病情況為其制定恰當的護理方案,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對患者生活護理與健康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空間。針對不良情緒患者,護理人員還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能夠積極接受治療。 并且老年人記憶力低下,護理人員還會定期指導患者用藥,告知患者冠心病相關知識,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以及健康知識[5]。本次研究數據顯示,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的對照組患者,其健康行為以及生活質量等多項指標較為低下,而采用加強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健康行為及生活質量指標較高,由此能夠看出,針對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加強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恢復,提升其生活質量。
綜上,醫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治療基礎上,還應當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提升患者健康行為及生活質量。這一護理方式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梁燕,陶學芳,何文芳,余善招,蔡劍英.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醫院感染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15):2275-2279.
[2]徐菲菲,王姍. 改進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為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41):79-80.
[3]肖丹.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為和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5):245-246.
[4]朱麗娟.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08):61.
[5]唐建波.護理干預對社區冠心病患者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3):2512+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