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且分析后循環缺血患者腦血管病變注意要點。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后循環缺血患者進行研究,每個患者都采用腦部CT血管成像來檢查,而且對血管病變程度、位置和性質作出分析。結果: 每個患者都實施腦部CTA檢查,腦血管患者35例(43.8%),腦血管病變患者中血管狹窄10例(12.3%)、血管纖維細化12例(15%)、血管發育不良5例(6.2%)、血管動脈粥硬化性病變8例(10%)。結論: 后循環缺血患者中大腦后動脈以及椎動脈顱外段等等是最主要的血管病變位置,而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以及中毒性血管狹窄是最主要的病變性質。
關鍵詞:后循環缺血患者;腦血管病變;注意要點
現如今,全世界致死原因有多種,比如:心臟病、高血壓、腦梗塞等等,而腦血管病變包括在內,其致死幾率相當高。國內每年超過50萬的人由于腦血管病變而死。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腦卒是最普遍的疾病類型,而大概有18%的腦卒中患者屬于后循環缺血性腦卒中。本次研究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后循環缺血患者進行研究,探討且分析后循環缺血患者腦血管病變注意要點,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后循環缺血患者進行研究,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最小49歲,最大82歲,平均年齡(72.3±1.3)歲;病程7-23天,平均病程(16.2±0.8)天[1]。全部患者臨床診斷都與我國有關訂中診斷后循環缺血的標準相符,排除標準主要有生活無法自理、心臟和肝嚴重受損的患者。患者很有很多基礎性疾病,主要是糖尿病患者17例、高血壓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21例。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進入醫院3天后進行腦部CTA檢查。掃描儀器最常見的PHILIPS Briiiance CT螺旋儀,CT掃描部位是從患者主動脈弓上側邊緣到顱腦的最高端,順著血流的方向從患者足側慢慢到頭側掃描;通常,持續時間在40秒左右;采用后期圖像處理工具三維重建掃描圖像。
1.3腦血管病變評價標準
患者血管正常,其血管壁光滑,而且沒有斑塊,說明其是正常的。一般來說,血管病變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血管狹窄。其表現是動脈血管內部局部外壓,出現斑塊,病變范圍不寬。第二,血管發育不良。因為血管出現病變造成動脈迂回,而且迂回部位血管上段和下段角度小于90度[2]。第三,血管纖維細化。血管管腔全部纖細,其管徑不超過健側血管管徑的三分之一。第四,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管壁已經喪失彈性,主要體現在粗糙、管壁出現鈣化的情況,甚至發生串珠樣病變。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處理搜集的數據,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2.結果
2.1腦部CTA檢查成像結果
每個患者都實施腦部CTA檢查,腦血管患者35例(43.8%),腦血管病變患者中血管狹窄10例(12.3%)、血管纖維細化12例(15%)、血管發育不良5例(6.2%)、血管動脈粥硬化性病變8例(10%)。
2.2病變血管分布
單純性前循環血管病變患者34例,前后循環均具有血管病變患者35例。后循環缺血患者中大腦后動脈以及椎動脈顱外段等等是最主要的血管病變位置,而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以及重度性血管狹窄是最主要的病變性質。
3.討論
后循環,即椎基底動脈系統,是由多個部分構成,比如:基底動脈以及椎動脈等等,其是由很多腦部組織供給血液,主要包括海馬、脊髓、枕葉以及小腦等等[3]。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后循環缺血是普遍處在的,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其出現幾率超過患者的21%。學者Esqiemaii研究得知,基底動脈以及椎動脈是英國后循環缺血性患者中最常見的腦血管病變部位[4]。學者Hong研究得知,椎動脈是韓國后循環缺血心腦血管最常見的病變部位。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后循環缺血患者中大腦后動脈以及椎動脈顱外段等等是最主要的血管病變位置,而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以及重度性血管狹窄是最主要的病變性質,該結果與當前我國研究是非常相似的。也有相關資料顯示,通常腦血管出現病變的部位與不同的人種有密切的聯系,比如:白色皮膚的人腦血管病變部位是以顱外血管病變為主,其他兩種皮膚的人是以顱內血管病變為主。
對于后循環缺血患者而言,最普遍的血管病理表現是動脈粥樣硬化,而該患者最主要的發病機制是動脈栓塞,其中栓塞的栓子來源途徑是以主動脈弓以及椎動脈起始段為主,栓塞部位經常出現在基底動脈遠端。本次研究中動脈粥樣隱患及其基礎上產生的動脈血管狹窄是后循環缺血換這血管病變的主要病理特點[5]。當前,并沒有研究出造成后循環缺血病變患者發生血管病變的具體發病計件制,然而就目前國內外的研究報告顯示,動脈粥樣硬化是后循環缺血患者最突出的血管病理。本次研究腦血管患者35例(43.8%),腦血管病變患者中血管狹窄10例(12.3%)、血管纖維細化12例(15%)、血管發育不良5例(6.2%)、血管動脈粥硬化性病變8例(10%)。
綜上所述,后循環缺血患者中大腦后動脈以及椎動脈顱外段等等是最主要的血管病變位置,而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以及中毒性血管狹窄是最主要的病變性質。
參考文獻:
[1]遲寶權.容積CT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觀察后循環缺血患者腦血管結構異常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11):1277-1278.
[2]吳懷國,陳長春,劉群,王書培,曹麗,黎西.59例后循環缺血性單發性眩暈患者腦血管病變特點分析[J].安徽醫學,2017,38(08):1052-1055.
[3]尹虹祥,宋林,陳琦.89例后循環缺血患者腦血管造影診斷結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7):69-70.
[4]張利麗,張麗,陳天風,顧華,李繼民,魏寶杰.后循環缺血患者腦血管病變的特點[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1,24(05):375-377.
[5]嚴永興,梁麗貞,陳濤,鐘長揚.腦血管造影在老年后循環缺血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全科醫學,2010,8(0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