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觀察顱內腫瘤患者護理工作現狀,實施知識-信念-行為模式干預,探究該方式臨床應用價值。方法:使用數字表法將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收治的60例顱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聯合知識-信念-行為模式干預,對比兩組遵醫行為及不良反應率。結果:研究組遵醫行為評價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顱內腫瘤患者臨床治療期間行知識-信念-行為模式干預,可有效提高其遵醫行為,減低不良反應率,增強治療效果,該模式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知識;信念;行為模式;顱內腫瘤;醫療價值
顱內腫瘤是患者腦部發生腫瘤,該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顱內腫瘤早期時能夠通過手術方法進行切除治療,而疾病晚期則主要通過放化療等方法進行姑息治療。但是長期放療干預會導致患者出現相關不良反應,而且對于患者依從性等具有較高的要求,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作用同樣不可忽視。知識-信念-行為模式簡稱知信行模式,該模式是將患者行為改變分成獲取相關知識、產生堅定信念及養成健康行為三個階段,基于該框架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自覺改正不良行為,提高疾病認識與依從性,從而保證治療效果[1]。此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部分顱內腫瘤患者行知信行模式干預,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研究對象為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期間收治的顱腦腫瘤患者,使用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納入標準:①確診為顱內腫瘤,入院接受治療。②了解研究內容后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精神智力存在障礙不能正常交流。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血液循環系統疾病等。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0-79歲,年齡均值(53.1±1.4)歲,研究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0-80歲,年齡均值(53.5±1.5)歲。兩組基礎資料差異對比不明顯(P>0.05),已報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方法
1.2.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為患者及其親屬進行疾病健康知識宣教,告知其日常生活方面相關注意事項。放化療患者,要對其生命體征情況密切監測,發現異常,立即包括責任醫生及時處理。
1.2.2研究組聯合知識-信念-行為模式干預。
1.2.2.1科室建立知信行護理小組。成員包括科室護士長、責任護士長及護士組成。科室護士長制定護理方案,情況需要則同醫院其他科室進行有效溝通協調,組織其他護士進行知信行護理專科培訓。科室護士長要按時參加院護理部組織的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會議,分析科室護理安全因素并作出評估,監督日常護理工作執行情況,發現隱患問題,及時處理上報。
1.2.2.2知識收集。收集患者基礎資料,同其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分析顱內腫瘤發生原因,熟悉了解患者身心狀況及相關知識需求。使用1對1方式進行健康教育,而后使用1問1答方式對學習效果進行反饋。知信行小組每月評估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并參考評估結果與患者一起選擇自我管理不足的原因,防止發生類似事件。
1.2.2.3建立信念。小組分析評估結果,了解患者疾病知識認知水平低的原因,同時對患者負性情緒要及時了解掌握,對負性情緒出現原因進行分析,使其認識到負性情緒對于疾病治療的影響。做好患者親屬的思想干預,告知其情緒對于患者出院后康復信念的重要影響;借助手機、微信等多種方式與患者交流,幫助其養成嚴遵醫囑的信念。
1.2.2.4行為改善與養成。根據患者身心實際狀況為其制定利于健康行為的干預措施,結合其飲食習慣、運動量、經濟情況指導其每天攝入定量食物。幫助其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叮囑患者要是回院復診,遵醫囑進行運動鍛煉[2]。
1.3觀察指標
1.3.1使用科室自制遵醫行為問卷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該問卷包括4方面內容,百分制,單方面評分1到25分,總評分越高提示遵醫行為越理想。
1.3.2對比兩組不良反應。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lt;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對比遵醫行為
研究組遵醫行為總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對比不良反應率
研究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顱內腫瘤在臨床上屬于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疾病,影響范圍廣,其中惡性腫瘤患者的數量最多。大多數顱內腫瘤患者確診時已經處于疾病晚期,而放化療干預則是疾病晚期主要治療方案,但是患者治療期間依從性普遍較低,所以要給予其系統全面的護理干預[3]。
此次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遵醫行為總分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P<0.05),數據證實知信行護理模式在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不良反應率方面效果顯著。分析數據認為,常規護理隨機性較大,只去重視傳達健康信息,而對患者知識收集、建立信念及行為改善等方面情況有所忽視,致使護理工作質量不理想。而知信行模式通過系統、全面、多學科護理方式去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及疾病認知度,提高其自好意識,繼而有效改善病情,增強治療效果[4]。
綜上所述,顱內腫瘤患者臨床治療期間行知識-信念-行為模式干預,可有效提高其遵醫行為,減低不良反應率,增強治療效果,該模式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建英,李琳瑛,雷金花.知識-信念-行為模式在顱內腫瘤患者護理持續質量改進中的應用[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雜志,2019,13(2):182-185.
[2]季艷云,顧宇丹.延續性護理干預對顱內腫瘤術后患者負性情緒、睡眠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1):25-28.
[3]伏丹丹.針對性預防護理對高齡顱內腫瘤術后呼吸系統感染的影響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447(5):111-114.
[4]李翠.顱內腫瘤患者護理干預對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