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通過OCT研究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的變化,為臨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治提供依據。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 年12月在我院眼科就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并處于非增生期的患者150例(300眼),并選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將所有患者分為三組:A組輕度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46例(92眼);B組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51例(102眼)。C組重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53例(106眼),D組為健康對照組,50例(100眼)。四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差異,具有可比性,對比四組患者的SFCT值。結果 四組患者SFCT值:A組320.24±15.05,B組281.21±12.04,C組240.12±15.85,D組340.12±15.85,四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兩兩比較: A組明顯大于B組、C組,B組明顯大于C組,A、B、C組均低于D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同程度患者SFCT不同,SFCT隨著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嚴重程度增加而逐漸變薄,且均比正常人群低。
關鍵詞:OCT;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SFCT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在全球看來是導致青壯年致盲的主要原因[1]。視網膜的血液供應分為視網膜循環、脈絡膜循環兩種,黃斑中心凹是視力最敏銳的區域[2]。黃斑區只有脈絡膜循環供應血液,糖尿病的患者,脈絡膜的血管發生變性、形成血管瘤、毛細血管阻塞等,使得脈絡膜供血異常,導致黃斑區組織缺血、缺氧,視桿細胞、視錐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會出現功能障礙甚至死亡,最終患者出現視力障礙甚至失明[3]。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的深度增強成像可以直觀地獲得脈絡膜厚度的數據,為研究活體脈絡膜形態變化,提供了依據[4]。本文主要通過OCT研究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的變化,為臨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治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2月在我院眼科就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并處于非增生期的患者150例(300眼),并選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作為對照組。將所有患者分為三組:A組輕度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46例(92眼);B組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51例(102眼)。C組重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組53例(106眼),D組為健康對照組,50例(100眼)。四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差異,具有可比性,對比四組患者的SFCT值。
納入標準:
排除標準:
1.2 方法
1.2.1 OCT檢查:所有的患者均先行眼壓測量,眼壓正常的患者進行散瞳,在大瞳孔下行OCT 掃描檢查。儀器為德國ZEISS視網膜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掃描線段為9mm,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對黃斑中心凹處進行掃描,掃描過程中,囑患者注視內固定點,將注視點設在黃斑中心凹最薄處,采集滿意的OTC圖像。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 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測量:將圖像導出,用內置測量標尺,測量黃斑中心凹下SFCT 值:即RPE層強反光射線外界到鞏膜反光射線內界的距離。
1.2.2 對比三組患者的SFCT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來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比例表示,組間采用卡方檢驗(χ2),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見表1
2.2三組患者SFCT值比較見表2 -3
3.討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及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病變一旦進入增殖期將加快視網膜病變的速度,使患者的視力急劇下降,因此應在糖尿病的初期,加強血糖控制及視網膜病變的防治,盡量推遲視網膜病變的發生與發展[6]。OCT檢查可以直觀地獲得脈絡膜厚度的數據,為研究活體脈絡膜形態變化。本研究將非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輕、中、重三組進行研究,結果隨著病情的加重,SFCT值明顯降低,但均低于正常對照組。脈絡膜具有高度血管化的特點,糖尿病患者脈絡膜基底膜增厚,內皮細胞損傷,血管擴張、扭曲,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引起血管彈性降低,血液循環較差,導致SFCT值降低[7]。王文娟等研究發現[8]:輕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與正常患者SFCT值無差異,隨著因此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加重,SFCT值明顯下降,與本研究結果略有不同,可能與納入樣本數量較少,存在結果偏差有關,因此需要多中心、大量本的研究來證明我們的結論。
參考文獻:
[1]李芳, 鄧玲.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29):60-62.
[2]鄔嘉蔚, 柯曉云, 符敏. 光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8, 34(1):86-89.
[3]龔立艷, 嚴歡, 李立. 黃斑中心凹脈絡膜厚度在糖尿病視網膜病程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 激光雜志, 2018, 39(4):157-160.
[4]杜兆東, 胡麗婷, 劉鵬輝,等.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儀深度增強成像測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黃斑脈絡膜厚度的變化[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2):319-320.
[5]范圍, 熊祥偉, 鄒歡,等.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期角膜神經纖維損害觀察[J]. 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7, 33(2):157-161.
[6]黃雯靜, 連鳳梅, 金德,等. 藥物干預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17, 23(18):3665-3669.
[8]SIM DA,KEANE PA,MEHTA H,FUNG S,ZARRANZ - VENTURA J,FRUTTIGER M,et al. Repeatability and repro- ducibility of choroidal vessel layer measurements in diabetic reti- nopathy using enhanced dep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3,54( 4) : 2893-2901.
[8]]王文娟. 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黃斑中心凹下脈絡膜厚度變化[D].暨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