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摘 要 本研究基于生態位理論,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對成都地區“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
關鍵詞 生態位理論 “互聯網+休閑體育” 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2016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是推動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強勁引擎,是增強人民體質、實現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鼓勵創業者開發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的健身休閑服務,推動傳統健身休閑企業由銷售導向向服務導向轉變,提升場館預定、健身指導、運動分析、體質監測、交流互動、賽事參與等綜合服務水平。
一、生態位理論
生態位(NICHE)是指生物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空間。一個產業在產業生態大環境中依據自身及外部條件獲得了生態系統中的資源空間,稱之為“產業生態位”。區域產業生態位是指產業在區域生態系統中利用自身條件占有區域資源的空間。本文以生態位理論為支撐,探索成都地區“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模式,并對產業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
二、成都地區“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構成分析
成都市依據“十三五”規劃全面推進體育文化建設,并依據自身資源特點,制定了符合自身發展的《促進體育服務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以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成都十區、五縣、五代管市依托其眾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重點打造成都城市體育休閑旅游圈、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國道318(317)自駕車體育旅游基地、龍門山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旅游目的地、大邑西嶺雪山冰雪運動旅游區、蒲江大溪谷山地休閑運動旅游區、新津寶墩戶外休閑體育運動公園、邛崍南寶山山地戶外運動旅游區、三岔湖運動康養休閑區、都江堰運動休閑功能區、青白江人和山地運動樂園、崇州市航空體育露營休閑產業基地等聚集區。開發沿綠道、沿古道、沿江、沿山的健身休閑線路和體育旅游項目,推進葛仙山運動休閑小鎮、金堂海泉灣運動休閑度假小鎮等重點項目建設。以及依據成都獨特的區位、資源與品牌優勢,引進國內外著名體育企業和重大體育項目,逐步構建成“雙核九區一圈”的體育產業布局。
三、成都地區“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一)評價方法
成都地區“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競爭力狀況具有復雜性、不確定性和難以量化的特點,難以用一兩個指標給出正確全面的評價,本文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將評價指標體系分為4個遞進層析:目標層、標準層、功能指標層和分析指標層,主要包括生態條件、組織條件、資源條件、服務條件四大類指標共21個變量要素,并對構成指標進行賦權,再采用灰色評價法對成都地區“互聯網+休閑體育”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
(二)評價結果
基于數學模型和Matlab軟件分析,本文得出成都地區20個區域各維度的生態位及綜合生態位的測評結果,并根據結果分析成都地區區域互聯網+休閑體育競爭力生態位的類型等級,選用卡方距離測度類間距離、離差平方和聚類方法進行聚類分析,得出成都地區20個區域綜合生態位的系統聚類譜系圖。本研究將成都地區20個區域綜合生態位分為4種類型,結合區域“互聯網+休閑體育”地理位置、內部空間結構的相互作用及發展潛力,本形成以武侯區、金牛區、錦江區、青羊區、成華區為核心區域,龍泉驛區、溫江區、新津縣、簡陽市、雙流區為一級節點區域,新都區、青白江區、蒲江縣、金堂縣、都江堰市為二級節點區域,其余的區域為網絡城市的“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多核地等級圈層格局。核心區域應充分發揮休閑體育產業組織、接待、集散和輻射中心的功能,以自身優勢向周邊區域擴散,組織推動整個區域體育服務業的發展;一、二級十個節點城市應充分發揮成都地區互聯網+休閑體育圈節點連帶作用,注重各個區域主題與特色的塑造,突出承接核心區域和引領網絡區域的作用;其余網絡城市充分依托自身的比較優勢,采取區域間異質產品分散組合的方法構筑多樣化的“互聯網+休閑體育”產品線路,減少同構產品的內部競爭,加強與核心區域、節點區域的合作。
四、成都地區“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資源開發策略
(一)政府加強對“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的扶持
“互聯網+休閑體育”的建設,關鍵是在于必須明確政府、市場和社會在社會化休閑體育服務體系中的定位和職能,構建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企業參與‘互聯網+休閑體育問題研究,全民重視休閑體育發展”的格局。
(二)互聯網與休閑體育的統合創新發展
體育產業與互聯網產業發展融合過程中統合發展,協同創新,其主體包括企業、產業集群、行業協會、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等,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面開展統合發展。推進體育產業與互聯網產業的統合發展對策包括企業開展管理創新,產業集群開展合作創新,政府管理部門開展體制、機制創新。
(三)“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的自身強化改進
完善“互聯網+休閑體育”基礎設施網絡;改善產業結構,著力提升服務業比重,鼓勵地方積極培育一批以休閑體育為特色的服務貿易示范區;打造“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生態圈,鼓勵開發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的健身休閑服務,推動傳統健身休閑企業由銷售導向向服務導向轉變;積極推動健身休閑在線平臺企業發展壯大,整合上下游企業資源,形成互聯網+休閑體育產業新生態圈。
(作者單位為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課題,項目編號:XXTYXY2017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