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君 李悅 曲良俊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專業教育和基礎理論教育相結合,內容豐富、操作性又非常強的系統工程,而教師作為創新創業課程的構建者及實施者、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育理論的研究者,是保證其良好實施的關鍵所在,課程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相輔相承,才能全面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關鍵詞】創新創業 課程建設 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39-01
1.引言
創新創業教育最早源于美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始于20世紀末,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于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當然也有挑戰[1]。
2.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及師資隊伍現狀
大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尚處于建設階段,沒有成熟的參考教材和課堂教學模式用于借鑒。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是以理論輔之以案例的形式進行授課,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實踐教學、實訓環節相對較少,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而創業課程師資隊伍力量相對也比較薄弱。創業教育課程對指導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開設優質的創業課程,不僅要求教師在知識結構、學術造詣、人文素養上達到較高水平,在創業實踐和教學方法上更是要求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和不同于傳統教學的授課模式。因此,創業課程師資隊伍的建設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2]。
3.創新創業課程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一體化
3.1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創新創業精神
創業教育的定位是“企業家精神教育”,是給學生埋下一個創業的種子,創業教育是創業意識教育,創業通識教育,創業職業教育。基于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將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定位于培養“企業家型”的復合型人才,包括培養創業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企業在社會中的作用和自我雇傭;為學生提供創辦和經營小企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鼓勵學生把創業和自我雇傭作為理性職業選擇。總之,教師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要以發展的、創新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積極挖掘他們創新創業的潛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
3.2創新創業課程建設
首先,參照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編寫的《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及《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來制定并編寫教學大綱并遴選相關教材。
其次,在課程教學方法上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工具——互聯網,通過微課堂與學生互動。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創新創業課堂,增加課程的趣味性,互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再次,教學手段上,改變以往的單一講授模式,采用游戲、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手段,使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并在游戲中了解中小企業生產和運營管理過程中的相關要素。同時,邀請外院教師、企業中的專家學者或已經畢業的經歷創業的校友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使學生獲得關于創新創業的第一手信息以及創業過程的感悟、意見和建議。
3.3合理配置教學團隊,課程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同步發展
首先,合理配置創業教學團隊,包括年齡、知識結構、職稱、專業等。
其次,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僅僅依靠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的形式提升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創新創業教育還要注意對教師理論性的培訓。其一,聘請社會中的專家來校講課,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實踐經驗來為師生講述創新創業的過程及需要注意的問題、應該吸取的教訓。其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積極引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理論學習及應用。
最后,通過授課過程與學生的充分互動,發掘學生思想的火花,從而實現教師教學促進學生創業,學生創業促進教學發展。課程建設的同時,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從而實現二者的統一性。
4.結束語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并不是簡單地開設一門課程,還涉及到硬件和軟件多方面因素。而作為課程主體的學生和教師,同時具備創新創業精神,課程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相輔相承,從而全面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教育部,2012
[2]楊羽,楊碩.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輕工科技,2017,2
作者簡介:
趙慧君(1972.4-),女,河南人,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無機功能材料;職業規劃與創新創業教育。
李悅(1974.8-),女,河南鄭州人,漢族,土建、水利高級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曲良俊(1979.10-),女,河南南陽淅川縣人,漢族,高分子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