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張潔
摘 要 國際貨幣體系在國際金融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國際貨幣體系正在向國際儲備的多元化、匯率制度的多元化、國際收支調整的多樣化三個方向穩步發展,但同時多樣化的趨勢意味著競爭和風險的多樣化。牙買加體系以來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沖擊,表露了現存國際貨幣系統的固有短缺?,F行國際貨幣體系以不能滿足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國際貨幣體系需要進一步改革。中美雙方分別作為西方發達經濟體和東方新型經濟體的典型代表,對于國際貨幣體系的態度與改革大有不同。
關鍵詞 多樣化 貨幣體系改革 金融開放
一、國際貨幣體系現狀
(一)國際貨幣體系發展歷程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國際貨幣體系大概經歷了以下階段。19世紀末到一戰后的國際金本位制度,二戰至70年代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及70年代建立的牙買加體系。每一次體系的更新前一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使其更加適應當時政治經濟局勢的需求,但究其實質牙買加體系仍然是美元體系,黃金和美元脫鉤、浮動匯率制度的合法化、儲備貨幣不再以美元為中心,但這并沒完全制衡美元的超級霸主地位,美元仍舊依靠其強有力的經濟實力保持堅挺。
(二)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特征與弊端
首先是黃金非貨幣化與儲備資產的多樣化。黃金不再承擔貨幣的職能也降低了其在國際儲備中的地位。其次是國際匯率制度的多樣化,牙買加體系取消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各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機制,承認浮動匯率制度,這更適合經濟多元化和各國政治經濟的調整;然而這無疑也使得國際匯率制度的調整和管理更加錯綜復雜這更增大各國政治經濟對匯率的影響影響,增大了外匯風險,以及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波動頻繁也為投機資本創造條件,投機活動加劇了國際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最后是國際收支調節的多樣化與自由化。然而現行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并未跟上多元化的趨勢,大多數國家仍只能依靠強大的外匯儲備。
(三)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的困境與改革
在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國的核心地位面臨以下挑戰:第一,特里芬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美元地位已經下降;美國巨大的雙赤字導致各國對美元失去信心,并質疑這一增長。第二,其他的國際貨幣對美元的威脅增加,歐元、日元以及快速和平崛起的人民幣都對美元產生了影響。美元危機的深化使得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成為必要。此外牙買加體系以來的歷次金融危機暴露了貨幣體系內部的矛盾,以美聯儲為中心的長期雙邊貨幣網絡在2013年建立并且正式長期化,這也標志著國際貨幣體系真正格局性變革的到來。這就是大西洋體系的由來,美國試圖通過大西洋網絡建立一個壟斷式金融帝國。
二、中國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的改革
當今世界貨幣似乎形成了這樣一個霸權格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和歐盟是貨幣體系中的兩級,更重要的是,西方超級網絡想要把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排除在外。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積極主動的應對貨幣體系改革,沖破障礙。它們認為世界需要一個更加穩健的金融體系。
(一)應對大西洋體系的改革
以中國為例,在應對大西洋體系后,中國在金融危機后先后與其他國家建立了雙邊制度。企圖打破西方大型金融網絡對新興經濟體的排外。中國人民銀行先后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阿根廷的央行或金融管理局簽署雙邊互換協議。
(二)亞投行
亞投行是中國發起的第一個多邊金融機構,也是亞洲地區的政府間多邊發展組織。這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應對國際貨幣體系沖擊的重要措施。中國在追求自身發展,應對國際貨幣體系沖擊之中并不僅僅只考慮自身利益,亞投行的建立和發展對周邊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這是中國在努力發揮資本的積極力量。
(三)人民幣國際化
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七大外匯交易貨幣。人民幣對國際經濟市場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其在以自身的力量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發更加快速和穩定的發展,及經濟全球化模式的高效應用。
(四)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是中國積極主動參與國際合作的重大戰略,也是符合沿線國家利益的國際性區域合作。沖破國際貨幣體系障礙中,我國積極主動爭取進入發達經濟體,沖破以西方發達經濟體為主導的全球貨幣金融體系;努力擴大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心,人民幣為主要幣種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貨幣網絡。
(五)金融開放
金融并非虛擬的。中國可以依靠數字、信息、知識等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與繁榮。中國金融理論體系需要重大創新,且由于歷史遺留原因與現實的復雜性,中國金融開放將會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銀行業是中國的優勢行業,金融開放銀行業是主力軍,2017年我國在金融開放相關指數上的得分排后位,中國金融業態被全球金融市場完全接納將是一個緩慢的進程。
(作者單位為南京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一丞.國際貨幣體系現狀與趨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3(04):4+7.
[2] 楊巨,王思宇.國際貨幣體系的現狀與問題[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2(02):38-40.
[3] 邵學偉.人民幣國際化與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J].納稅,2017
(24):113+115.
[4] 劉南方.人民幣貨幣外交路徑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指導老師:周宏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