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錦珊
摘 要:本文主要是通過分析廣東省清遠山區的休閑農業以及鄉村旅游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而提出合理性研究建議。
關鍵詞:廣東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建議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綠色生態產業,是打破城鄉二元化結構的紐帶工程,是新一代農民創業致富的好門路,因此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不斷受到重視。當下,廣東是一個有著雄厚的經濟基礎且發展迅猛的省份,而其在休閑農業以及鄉村旅游方面有著同樣迅猛的發展態勢,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及進一步提升旅游消費品質的空間。
一、廣東省山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1.廣東省部分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規劃。廣東省各地為了進一步促進兩者的發展,相繼出臺一些意見和制度,通過這些意見給其發展確定方向,對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做全面統籌,給一些景點制定明確的發展規劃和部署。同時,通過一些扶持政策提高鄉村旅游的軟實力。例如,清遠市政府就擬定了《關于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對鄉村旅游發展進行科學規劃,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工作協調領導小組,集中力量培育發展特色化、多樣化、差異化鄉村旅游產品和品牌,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鎮、示范點創建活動,并且在用地、稅費優惠、金融支持等方面予以保障,同時將鄉村旅游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把鄉村旅游融入《清遠市“美麗鄉村2025”行動計劃》,將2018年至2025年鄉村旅游量化考核指標納入市創建美麗鄉村考核指標體系。
2.廣東省部分山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特點。廣東省部分山區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主要是通過當地的農產品資源特色來發展旅游;另外有些休閑農業以及鄉村旅游則以“優質體驗和服務”為核心,在農活、農家飯等方面體驗農村生活,進而促進兩者的發展。通過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提升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建設家鄉的積極性,不僅促進當地經濟的整體發展,也提升當地的知名度。例如,清遠市旅游局和香港亞視、中央七臺等拍攝旅游宣傳片,加大宣傳力度。并且滲透鄉村旅游文化,在廣州、澳門等城市開展推介會,大大提升清遠的知名度,同時加強地區間的合作,通過與珠三角地區的區域合作,借力抱團發展。
二、廣東省山區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盡管廣東省山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擁有各種機遇和優勢,呈現著迅猛發展的態勢,然而其鄉村旅游發展起步晚,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各種的問題,影響其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
1.缺乏整體規劃與布局。當下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缺乏整體布局的問題。在兩者發展過程中,需要綜合多方面去設計。當下休閑農業與許多主體相關,像農業單位、農民、企業等,并且它們之間的聯系主要是源于市場的需求,這就導致了在發展過程中缺乏整體考慮。在當下一些地區沒有結合當地的氣候、農業、地理等特色,盲目跟風,導致農村旅游存在著重復性建設,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2.旅游產品檔次不高。盡管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方面廣東省建立了部分品牌,但大部分是以餐飲、觀光等傳統方式為主,這就導致產品和服務的發展及創新難以得到提升。同時,當下旅游產業多以門票為主要收入來源,旅游產業鏈的整合程度十分低,產業的寬度和廣度都有待擴大,旅游產品和服務較為低端。發展過程中過于注重形式,忽視了內容和本質的深入,簡單來說就是在發展過程中不夠注重創新,產品和服務中缺乏當地風俗文化以及特色,導致其附加值較低以及其消費者的體驗值不高。
3.基礎設施不配套。從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其字義上不難發現是以農村為地區發展,因此不可避免會存在基礎設施配置較差的情況,例如道路標志、垃圾分類、廁所建設、飲水問題、通訊情況等方面達不到應有的配備,這會大大降低對游客的吸引力,也十分不利于品牌建設,導致回頭客減少。具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往各個景點之間的道路存在問題和不足,極大影響游客的興致;其次是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在假期以及旅游期間,停車、吃飯以及住宿等等常常出現供不應求,而基礎設施不足又會降低游客的體驗度;再次是部分景點經營缺乏規范管理,各大執照和證件不齊全不僅會影響旅游業的發展,甚至會為游客的安全埋下隱患,需要引起極大的重視和嚴格的監管。
三、促進廣東省山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建議
1.科學做好鄉村旅游規劃。依據“城鎮規劃、產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保規劃與社會發展規劃等五規合一機制”,各市委、市政府應引導農業局、旅游局、國土局等部門結合各地區的資源特色、經濟狀況,做好兩者的系統性規劃,同時為其他地區發展做好榜樣和提供經驗,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可以借鑒清遠市的經驗,清遠市重點建設獨一無二的鄉村旅游點,根據差異化建立了清新區大坳村、連山縣歐家村和黑山村等鄉村旅游點。同時,其還建立了花節品牌。各地將“賞花海、游清遠”視為核心,發展“千村百花”項目,發展了連州荷花節、桃花節等品牌,大大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并且也建立了一定的民俗節慶品牌,像連山縣開展了黑山梯田觀光攝影節、英石節、一鎮一節等品牌。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農業、水利等項目資源,促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結合各項情況和數據分析,科學合理促進農村優質旅游發展,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相關的信息交流平臺,促進當地生態環境建設,提高當地衛生環境等各方面問題的反饋和治理,為游客提供優美的環境。
3.開發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將鄉村旅游和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當下山區農村都很有意愿參與美麗鄉村的創建,但由于山區的基礎設施建匱乏,很多農村沒有全面硬底化,導致環境衛生差,在此種情況下,即使擁有再美的自然風光也未能吸引游客,而當下美麗鄉村建設的項目資金是獎補方式,這又不足以支持農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政府應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傾斜,幫助山區農村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和特色打造成鄉村旅游新景點。而在建設過程中要多方面考慮鄉村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將其融入和滲透到旅游產業中,進而發展一些有知名度的鄉村、景點以及產品服務,提高鄉村旅游的檔次。
4.強化專業人才儲備。任何行業和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助力。首先加大對產業內員工進行專業培訓,同時可以通過輪崗制度等方式促進員工的綜合能力;其次可以加大與相關企業和高校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讓大學生更加了解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傳播休閑農業,為人才儲備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校專業人才的研究,提升該產業中的科技發展度,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
四、結語
休閑農業以及鄉村旅游作為聯系農村和企業的重要且新穎的模式,不僅需要農民支持與配合,更需要政府為其提供政策、資金、人力物力等各方面上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談再紅. 休閑農此與鄉村旅游是有“錢”景的新型產業[N]. 湖南科技報,2019-01-01(002).
[2]郭麗冰,王明星.廣東省山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4(0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