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摘要:通過對南疆語文教師需求調查和新疆農業大學漢語言專業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方向的情況了解,發現新疆農業大學現階段漢語言專業教育方向培養方案培養出來的本科畢業生的實際技能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擬通過調查分析語文教師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上,修訂漢語言專業教育方向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教師;需求;應用型;人才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新疆大力推動雙語教育全覆蓋,圍繞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全面實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使用人教版語文教材,推動“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整體部署。確保實現3年—5年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雙語教育全覆蓋,到2020年少數民族學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目標。2017年,新疆農業大學漢語言專業增設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方向,面向各級少數民族中小學,培養應用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本專業在開設之初,還處于摸索成長階段,必然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如何讓漢語言專業與目前南疆語文教育形勢有機結合,并找到支撐專業可持續發展的生長點,直接為教育事業輸送人才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二、南疆語文教師需求
2018年,新疆招聘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特崗教師5330人。阿克蘇地區今年擬自主招聘教師3600多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2000多人,高中教師1200人。喀什市招聘教師1616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教師1034人,高中教師202人。南疆四地州尤其缺乏語文教師,未來幾年要重點補充語文教師。南疆師資短缺問題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解決的,未來幾年語文教師需求量依舊旺盛,漢語言專業人才就業前景樂觀。
(一)南疆語文教師需求基本特點
一是師資招聘堅持以政治素質和語文授課能力為首要條件,把思想道德和語文水平放在首位。
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有過硬的思想政治,要有大局意識,要熱愛祖國、愛崗敬業。此次招聘計劃向農村學校和貧困鄉鎮、村傾斜,環境較為艱苦,這就需要基層教師要有奉獻精神和吃苦精神。
根據自治區語文教學全覆蓋要求,2018年新疆招聘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特崗教師普遍要求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母語為非漢語報考人員,報考“語文”學科,普通話水平須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標準。
二是從教育實踐的具體情況來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基本的學科教學知識,具備相應層次的教師資格證書或教師資格認定條件。
據調查結果顯示,近幾年新和縣新進教師在最初教學時,普遍遇到以下幾個困難:(1)語文學科教學知識匱乏,缺乏語文素養;(2)教學方法死板,難以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3)對教材的熟練程度不夠,把握不住重難點;(4)不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5)教學語言不夠標準,語言表達不順暢。由此看來,語文教師應具備整合學科知識和教學知識的學科教學知識。
2018年新疆招聘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特崗教師普遍要求語文教師應具備MHK四級乙等以上證書、普通話二級甲等以上證書和相應層次的語文學科教師資格證書。
(二)新疆農業大學少數民族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是新疆農業大學少數民族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新疆農業大學少數民族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語言學基本理論、扎實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知識和國家通用語言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在教育部門工作的應用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南疆各地州及一些最基層的單位在語文教師專業人才的需求上有著很大的缺口,但過去一年新疆農業大學少數民族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未明確語文教師培養方向。培養目標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是培養方案的“中樞神經”,培養目標模糊不清,必然影響整個專業建設。
二是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存在的矛盾。當前形勢下,進行課改,急需語文教師,就是要構建具備時代性、基礎性的語文課程體系。語文學科課程是獲得學科教學知識的關鍵,但目前漢語言專業培養方案中,課程框架主要分為通識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漢語言專業教育和拓展教育。課程設置的主要問題是開設了語文相關課程,但卻未將語文相關課程顯性設置為核心課程。缺少核心課程的支撐,學生的語文學科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目標就會落空。
三是畢業要求與社會需求主要的矛盾。畢業要求同樣將思想道德層面放在首位,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但并未在普通話水平、語文學科教師資格證等做出具體要求。
三、根據就業需求,提出整改漢語文人才培養方案建議
普通高校就業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針對我院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人才培養類型
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高校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側重發展應用型學科方向,以社會需求來設置相應的學科專業。相應地,新疆農業大學的漢語言專業定位要與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為前提,必須與當地的實際需要辦學,培養本科層次具有寬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突出實踐能力的應用型語文教師人才。
(二)科學定位漢語言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漢語言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與所在高效的整體人才培養定位保持一致,并且要與當地以及社會需求相符合。新形勢下,對漢語言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新思考、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要以就業為導向。整體而言,社會對“語文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方向的價值期待包括兩個方面,培養合格的公民和合格的從業者。說具體點,就是培養具有高尚情操、良好品行和職業道德,具有系統的語文學科知識體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熟練掌握和應用語文,具備語文教學實踐、研究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而培養成為能在疆內相關中小學從事語文教學及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三)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完善漢語言專業課程內容體系
依據人才市場需求導向,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進行課程體系與教育內容改革,這項改革的關鍵問題主要有:一是自覺適應社會需求,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必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同專業課程視為同等重要課程。除了仁愛、誠信、社會責任等基本規范要求外,還應特別強調職業素養,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二是科學配置中華文化課程,使其與語文課程、教學法及教研課程、通修及其他特色課程課程有機融合為一個知識整體。三是要在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形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四是理論課程與實際操作技能相融合,技能操作直接對接社會實際需求。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是主旨。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要始終貫穿在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當中。重視對學生語文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一方面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語文交際能力,另一方面在實際操作中逐步熟悉學生群體基本特征,掌握教育教學的技能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和社會競爭力。
(四)倡導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方法體系多樣化
日常教學環節,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中心、教材中心、知識中心的慣性思維,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大力提倡任務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事實證明,學生日后的職業生涯會受到先前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創新,開創教學新理念、新方法。
(五)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評估體系,不斷增強應用型人才就業能力
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考核和過程評價。此外,從事教師行業,對從業資格證書和技能操作證書有極為重要的要求。必須具備與教師職業崗位所需要的基本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操作證書,如:語文教師資格證書、普通話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為了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必須提高人才培養要求。普通話水平要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MHK要達到四級乙等以上水平。
四、結語
專業人才培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失去市場作依托或是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出來的人才就沒有出路,就會被社會淘汰。目前,新疆農業大學漢語言專業國家通用語言教師方向人才培養遇到了一些問題,如何培養新疆農業大學特色漢語言專業應用型人才,還有很多有待商榷的地方值得探討,還需要繼續在實踐中摸索前行。
參考文獻:
[1]孔繁敏等編著.建設應用型大學之路[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肖鵬燕.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