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要】體育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掌握基礎的知識與經驗,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常會選擇具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的形成創造力,本文就小學體育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 創新能力 要點構架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13-02
小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創新教育備受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1]小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對于陌生事物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比起傳統教學,體育課更具有靈活性,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更為廣闊,體育教師要精心設計充滿趣味的體育課堂,留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研究的過程中形成創造力。
一、體育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何為創新呢?我國著名教育家劉佛年說:“只要有一點新意識、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就可以稱的上創新。”體育教學具有較大空間的學習、活動環境和場地,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較的優勢。[2]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始終占據著課堂教學的主體性地位,他們根據教材按部就班的開展教學,很少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新鮮感”,習慣于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思維模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內容,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只能作為被動的接受者,主觀能動性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應有的釋放,創造力很難得到鍛煉。鑒于此,新課改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以學生為基礎,強調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促使創造性思維的養成。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的要點構架
1.更新教育理念,培養主體意識
陶行知認為,要培養創造型的學生,就必須有創造型的教師。應該“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要成為創造型的教師,就必須善于學習。體育教師要主動的學習先進的教育方式,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完成角色定位的轉變,由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把課堂教學的主體性地位“歸還”給學生,主動的創新課程內容,用富有創造力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2.激發學生從創新興趣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他們習慣與運用形象思維來思考問題,對于陌生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同時喜歡做游戲、很難專注于某件特殊的事物,在課堂教學中非常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體育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創新的魅力,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時,教師要講授“單腳跳、雙腳落地”的動作技能:“同學們,有一只不會游泳的小青蛙要過河,河面上有很多的石頭,小青蛙看到這些石頭又開心、又發愁,開心的是可以憑借蹦跳就可以過河,不開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石頭都可以容下兩條腿的位置,它該怎么辦呢?”教師的情境設置非常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基于問題他們會認真思考,很快就有學生想到“單腿跳,雙腿落”的策略,教師借此機會開始課堂教學,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以賞識為主,增強學生的創新信心
小學生的“抗壓”能力普遍較差,同時對于他人的評價非常重視,是一個較為“敏感”的群體,教師的言行舉止,甚至是不經意間的一個眼神都會對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小學體育教師要對此保持高度重視,學會贊美學生,用賞識的態度來評價學生,增強自信心。教師的賞識要把握好“度”,不能無條件的贊美,否則就會讓學生產生驕傲情緒,或者不把教師的稱贊視為動力,而應該結合實際,當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富有創造性的語言或動作技能,應該第一時間得到表揚,而出現錯誤,教師不能繼續表揚,而要用鼓勵的語言來激發學生改正錯誤。小學體育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創新信心,讓學生“敢想、敢做”,敢于把自己的觀點用語言或體育動作表達出來。
三、總結
創新精神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培養內容之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此小學體育教師要積極的研究教學策略,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去全面的了解學生,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宜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愛欣.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2(01):154.
[2]王玉生.中國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