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杰 齊瑩祥
【摘要】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一切活動的組織者與管理者,能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僅關系著班級的整體管理質量,同時關系著小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班級管理應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及教育制度的相關要求,對其進行靈活的指導與管理,需要班主任能夠隨著學生的性格特點積極創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 創新與實踐
一、實現班級管理“愛心化”
“教育植根于愛。”沒有愛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石。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只有從內心深處深深愛著班內每一位學生,才能用愛心去管理好班集體,實現班級管理的“愛心化”。
班級管理工作事事有愛心,處處有愛心。力求做到多鼓勵、少批評,甚至不批評。小學生的年齡小,抑制力差,這就決定了他們會經常犯一些小小的錯誤。如果這時候班主任一味地對學生進行嚴肅批評,那么很容易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相反,如果這時候班主任從學生身上的優點出發對其進行表揚和鼓勵,將批評的語言變成激勵的語言,這樣使學生既能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又能使其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建立愛心教育的綠色通道。為了將班級管理的“愛心化”切實落到實處,我用“四個一”搭建起一條愛心教育綠色通道。一是每天安排一名學生在班級黑板邊的右上角寫上一句愛的名言,如“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營造愛心教育氛圍;二是利用每天上午晨讀安排一名學生講一個愛心故事,從小教育學生學會感恩;三是每周給每個學生家長寫一次學生在校愛心表現,鼓勵學生認真對待生活的每一天;四是在班級建立愛心信箱,及時表揚班內發生的好人好事,從小在學生的心理學生埋下愛的種子。
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實行自我管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班級如果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就不可能成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為此,班主任必須在充分了解班級所有學生的情況下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在班級管理制度面前,班主任必須堅持原則,必須做到人人平等,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能做到井然有序地進行。班委會成員都是經過學生投票選舉出來的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他們人人都能做到以身作則,遵守班級管理制度,處處事事都能夠做全班學生的榜樣。在日常班級事務管理上,班級中的大小事務都有班委會自己解決,這樣能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班級的大小事務做到責任到人,切實做到人人有事可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通過班級管理制度的具體制定和實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以班級管理制度嚴格要求自己,都能養成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班風班紀。
三、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種好的習慣使人受益一生。習慣的養成對于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小學生的習慣養成一般都是在學校這個班級集體中。“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誰,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就應該努力做到當好一個有愛心的班主任,盡可能的了解班風、學風,了解本班內家長的文化層次,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生活狀況,平等的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這是班主任必須具有的本質,也是班主任順利開展班級一切工作的基礎。現在的父母多數都在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那么班主任就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就了解學生,去關心他們,給學生以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師對自己的無私的愛和深切的關懷,感到班主任是自己值得信任的人,才能把自己的心里話向你傾訴,這樣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就會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那么班主任再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和不良行為容易多了。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會變壞。”班主任在班級的各項活動中,該肯定的要肯定,該否定的就否定。在班內形成一種伸張正義,制止錯誤思想的現象的集體輿論。在班上按照《學校日常行為規范》的具體要求進行德育量化打分,班級干部記在個人德育量化手冊上,把它作為年終評選三好學生的重要條件,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四、創造新的班級管理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由于性格特點等諸多原因,逐漸導致新時期下的孩子形成孤僻或頑皮,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實踐中,一定要結合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生活壞境等一些影響性的因素,進一步分析制定班級的個性化教育方案。要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就必須要及時的創新班級管理方式,注重主體化教學思想,班主任只有與學生之間進行貼心交流和溝通,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真實想法,了解學生的心中之或,才能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做了良好的鋪墊。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讓學生為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如去拿課本、搬凳子、拿水杯等,學生在圍繞班主任做一些小事情的時候,會逐漸化解師生之間的小小的隔閡,與班主任的關系更加親密,也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喜愛與尊重,從思想上轉變學生對老師的態度和看法,這樣一來有利于學生在某些方面提升和進步。
另外,班主任在召開班會活動中,班主任要盡量完善和改進班會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實現設計好班會的主題內容,提前給學生布置準備任務,并進行分組分配,但是班主任一定要做好指導工作,如班會時要讓學生輪流擔任策劃或主持,再要求各組完成對班會主題的積極發言。班會的形式一定要本著寓教于樂的思路,內容盡量多元化。
五、利用新型的評價標準,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方式側重于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學習態度,單一的智育發展不再符合當今時代的需要,班主任要創新對學生的評價標準,表現出說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關注,才能引導學生對智育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興趣。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勞動意識。班主任要經常加強對學生的勞動的觀點教育,布置一些相應的勞動任務,班主任要組織學生一起參與勞動,教師可以身先士卒,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然后進行勞動分工,這樣,在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勞動中,不僅增進了師生之間的親密關系,還增進了團隊的協調能力,體會到勞動后的喜悅或成就感。班主任在常規管理中,還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如果發現學生在家有任性、自私、不愛勞動等不良現象,班主任要及時的對其進行引導、談話、開展班級主題班會,布置相應的家庭實踐性作業,通過多種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健全人格。
總之,要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就必須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在實踐中不斷趕緊自己的工作方法,創新管理模式,增強自身的修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永麗.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創新與實踐[J].素質教育,2017,(12)256.
[2]孫云紅,姚龍霞.淺談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新校園,2016,(03).
[3]李金朝.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之我見[J].中國校外教育,2007,(05).
[4]黃俊東.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教育,2016,(12).
[5]王婷.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