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細芝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經典誦寫講活動的開展,針對當下高職院校對經典教育認識不夠、經典教育體系不完善、內容安排不合理、制度措施保障不充分等問題,提出加強認識、編排校本指導讀本、豐富活動形式和載體、打造經典文化品牌等可行性實踐路徑,在職業教育中滲透經典文化的精華,以促進學生主動親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 經典誦寫講? 實踐現狀? 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C-0144-02
自2010年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下發《關于在學校開展“中華誦·經典誦讀行為”試點工作的通知》后,各級學校積極籌備經典教育,學校師生對經典誦讀活動興趣濃厚,自行設計和研究了形式多樣的經典教育活動。高職院校作為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承擔著文化傳承責任,部分高職院校也在實踐和探索中取得顯著成績。在建設“雙一流”高校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在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環境中,借助經典誦寫講文化活動,提升文化格調,塑造人才基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在誦寫講活動中主動親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走進經典文化過程中熱愛中華文明,創新傳承文化傳統,努力開創高職院校技術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一、學校開展經典誦寫講活動的背景
考究中國的教育史,誦讀教育是一以貫之的,古代人們接受詩書教化也都是從誦讀開始的??鬃泳庍x的詩歌讀本《詩經》便是當時最為經典的誦讀教材,也成為時下經典誦寫講活動的常用活動文本。1994年我國臺灣地區學者王財貴教授發起經典誦讀活動,并得到專家學者的呼吁、媒體宣傳,社會各界響應十分熱烈。早在2007年,以“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為主題的“中華誦”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誦讀活動點燃了國民對中華經典文化的認識和學習熱情。隨后,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關于在學校開展“中華誦·經典誦讀行為”試點工作的通知》則推進經典文化活動由點到面的開展,經典教育逐漸深入人心。
近年來,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積極發揮媒體的文化傳播與引導作用,制作并播出多檔大型電視文化節目,倡導經典學習。從《朗讀者》選用和精美文字,用真實的情感品讀和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傳世佳作等文字背后的價值,感悟家書的力量?!吨袊娫~大會》帶領全民重溫學過的古詩詞,并賞析、分享、體悟詩詞的趣味和美感,從知識比拼和賞析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和情懷,涵養心靈。此外,《經典詠流傳》《見字如面》《信中國》或以詩詞歌詠、書信朗讀等形式再掀起國民對經典朗讀和學習的熱情。
在此背景下,國內學者對經典文化和教育活動的結合研究也沒有停止,在基礎教育階段,經典教育得到更高的關注度。而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定位上也不斷改變,更加重視學生的教育性和全面發展,在職業教育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呼聲日漸高漲的情況下,開展經典誦寫講為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落地提供切實可行的新視角和新方式。
二、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寫講活動的現狀
經典文化誦寫講作為文學教育的一部分,從課堂教育延伸至學校文化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的教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在積極推行和實踐中取得一些成效。例如,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校推行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內核的博雅教育;浙江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推行的以適應工作崗位能力素質和能力,打造經典誦讀品牌,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精神的文化活動。一些試點學校取得顯著的成就,但也只是散點式的影響和發展,經典誦讀教育從總體而言存在問題較多,落實成效有待提升。
(一)對經典教育認識不全,誦讀教育往往淺嘗輒止。當前高職教育受之前教育形式的禁錮,忽視誦讀教育形式的價值。盡管國家層面相繼出臺了《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并下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分別從活動的開展以及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領域的融入都做了指導。但由于高職院校長期忽視誦讀教育形式,多數院校僅僅將經典誦寫講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一項,再加上西方多元文化的沖擊以及學校應試教育的弊端,對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的高職院校而言,經典誦讀教育往往只做到淺嘗輒止,一旦誦讀活動結束,經典誦讀學習氛圍也就隨著冷卻,經典教育的實效不高,以至于受教育者未能培養出該應有的經典文學修養,經典鑒賞能力偏低、審美趣味偏淡、寫作功底偏差。
(二)經典誦讀教育體系不完善,配套資源需合力。當前高職院校的經典誦讀教育活動載體一般以兩種形式呈現。一是以學校學工部或學生社團為活動載體,組織誦讀文化活動或誦讀比賽。主要圍繞中外經典文學作品課外學習、組織校園經典文學創作活動、編創經典文化舞臺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學生對經典文學教育的接納程度,進而提高經典文化素養。二是在開設的國學經典、中外文學鑒賞、大學語文等公共基礎課中適當滲經典誦讀內容,或者為學生提供古詩鑒賞、先秦諸子百家名篇導讀等選修課課程載體。針對全校學生的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很少見,且課程構建以及活動建設缺乏必要的機構管理、制度支持以及資源保障,各活動的實施主體目前多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實踐活動缺乏規范性、全面性以及系統性,影響力和覆蓋面十分有限,經典誦讀活動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三)經典誦讀內容安排不合理,不適應高職學生特點。中華經典種目繁多,目前教育部也沒有給出指定的專用教程,開發并編排合適的校本讀本成為經典誦讀活動得以繼續的物質基礎。一些職業院校自編的校本讀本在內容安排上也無法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不同專業、不同學科學生統一而論,未能區別看待,影響經典誦讀的實施效果。并且僅僅將啟蒙階段的經典文本作為高職經典誦讀教育的內容,則忽視高職學生的特點和經典教育的綜合性。
(四)學校教育有功利化傾向,制度措施保障不充分。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持技術教育至上育人理念,多數職業院校的人文教育薄弱或處于邊緣狀態,很多高職院校只開設國家規定的人文藝術課程,且專門從事人文課程教學的教師極少,更難以兼任中華經典誦讀教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很多學校教育的功利化嚴重,多以學生深造、就業和考取證書為評價標準,對經典教育不親近,若沒有專門的師資團隊以及制度、理念的支持,僅僅依靠個別教師和社團活動支撐無法保證經典教育的常態化、機制化。
三、高職院校經典誦寫講行動實踐路徑
(一)認識為先,科學規劃。高職院校落實經典誦寫講行動教育應該認清自身特點,端正認識和態度,將經典誦寫講納入學生培養計劃,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應對經典誦寫講對人才全面發展地位和作用進行明確,學校層面樹立正確的文化和育人觀念,引導學生可持續發展。此外,學校將經典誦寫講教育作為長期規劃,成立校級領導小組并組織院系制定差異化實施措施,進行系統規劃,并對經典誦寫講教育負有組織和調控職責。組織全校師資開展經典誦寫講教育的探討和師資培訓,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可邀請文學專家以培訓、講座的形式指導工作。特批專項經費,保障經典誦寫講教育持續推行,形成校級或院級工作的指導方案,為經典誦寫講教育提供目標、舉措、制度、監管等環節的行動指導方案,形成長期效應。
(二)立足院校實際,編排校本指導讀本。中華傳統文化也存在不合時宜或艱深晦澀的內容,根據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以及開設專業,應從中選取文質兼美、符合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并利于個人成長的優秀作品。在教材編選時不僅應注意文本質量,并易于學生理解,同時應增加圖解、注釋以及背景內容,幫助學生正確解讀經典文本。同時遵循文本少而精的原則,保證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學習理解,并能夠學以致用。此外,根據文本選擇和編排遵循難度遞進,不同學段不同專業內容各有側重。例如,初步接觸階段學生宜接觸《論語》《詩經》《道德經》之類的經典作品,目的在于使學生明曉其中的處事真理。進階階段可以增加和專業內容相關的經典作品,如經管類學生可以學習《史記》《孫子兵法》,醫學院學生可以加入《黃帝內經》,工科類學生可以學習《天工開物》,根據不同院系的學生需求制定差異化內容,旨在通過經典反復誦讀識記以及書寫講述,內化為學生的直觀感受,激發思維活躍性,發揮經典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豐富活動形式和載體,加強校本研究。鼓勵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借助學校資源與平臺開展研究活動,并不斷豐富活動新式,借助現代化教學工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優化活動設計。當前常見的經典誦寫講教育形式有自讀、領讀、齊讀、小組點明領讀以及自由組合讀等形式,并逐漸衍生和唱結合的朗讀新形式。此外,晨誦、午書、暮省,分時間段踐行不同的活動形式,并結合活動規劃設置“讀、看、聽、講、抄、賽、行”等活動環節,將多舉措結合在一起,落實經典誦寫講實踐路徑。
(四)服務地方,培育特色,打造經典文化品牌。經典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其厚植于中華兒女的血脈中,而文化同時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經典文化,高職院校在開展經典誦寫講教育時應注重挖掘區域優秀經典文化。由于高職院校本地生源居多,地域經典文化會帶有天然的親近感,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創建高職院校經典誦讀品牌,形成工科類、管理學類、人文類或者醫學類經典誦讀品牌,彰顯職業教育地域文化特色。教研開發經典文學庫、立體教材或讀本為學生搭建經典誦讀平臺,將經典誦讀教育和地域文化緊密融合。
隨著經典文化在國內的持續升溫,高職院校開展經典誦寫講已經成為重要的傳統文化傳播方式,高職院校的學校教育應該是嚴肅的,有章可循的,不能僅僅看到經典文化時下的繁榮景象,更應該考慮在文化活動實施層面的可行性。應進一步開發經典文化的精華,傳承優秀文化,在職業教育中逐漸滲透經典文化的精華,將通識知識、博雅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在一起,通達學習經典文化內容的路徑,為學生提供領會先賢思想智慧的平臺和實踐機會,從中華民族智慧寶庫中汲取知識。
【參考文獻】
[1]馬青香.“中華經典誦寫講”與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探索[J].科教導刊(下旬),2018(2)
[2]張正.經典閱讀推廣模式與路徑研究——以廣州市屬高校中華經典誦讀知識競賽組織實踐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6(4)
[3]李志國.“中華經典誦寫講行動”的運作模式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
[4]李俏.誦讀經典詩文應遵循的五個原則[J].廣西教育,2017(33)
[5]潘莉.高職院校經典誦讀活動的可行性實踐——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通訊,2013(8)
[6]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全面啟動“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中華誦·經典誦寫講”研討會暨中華經典教育全國校長論壇成功召開[J].語文建設,2010(9)
[7]藍益平.全程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崇德尚禮的時代青年 ——以廣西物資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17(34)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