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功。在教學中,兩種能力提升是交手完成的,實現了互補。“以讀促寫”正是這種互補教學模式的典型代表。通過精讀、耕讀,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使學生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構思全文,并最終行諸筆端,通過仿寫、擴寫、改寫等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閱讀的理解,也同時使閱讀為寫作奠定基礎。這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但用好它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關鍵詞:初中語文;以讀促寫;教學研究
很多學生認為寫作是語文四門基本功是最難的一項。要么下筆無物,要么斷篇殘綱,即使勉強寫完整篇作文,也難免出現跑題、偏題的現象,進而對寫作失去了興趣。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閱讀基本功不扎實,一方面由于閱讀積累不足,另一方面閱讀過程中沒有抓住重點,沒有掌握到教材范本中的精華所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以讀促寫”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閱讀得法,寫作水平也會隨之提升。
一、以教材為綱,深耕細讀
閱讀教學內容主要是以教材為綱,這是最節省學生閱讀時間成本的途徑,也是最貼近教學大綱的途徑。加之初中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名作名篇,這些文章范本為學生開拓文學視野、陶冶文學情操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點是學生在提升語文技能中必備的,是最為符合中學生學習特點與學習習慣的。因此,以教材為綱,做到深耕細讀,就是最好的閱讀教學。那么,深耕細讀都包含哪些方面呢?
我們以《濟南的冬天》這篇文學巨匠老舍先生的名篇為例,對于初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教材中安排這樣一篇寄情山水的范本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想象力,為其同步提升寫作能力奠定了基礎。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了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描繪濟南冬天的別樣風情,因此第一遍通讀全文,可以要求學生大聲朗讀出來,通過出聲朗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專注力,同時也使學生的閱讀的同時闡發聯想,在大腦中描繪出一副濟南冬天的完美畫卷。
當然,深耕細讀并不止于此。接下來更為重要的是“二次閱讀”,也稱之為寫作技巧解讀。這時學生對于課文內容已經形成了初步印象,比如濟南冬天的輪廓,濟南冬天有哪些奇觀,風是怎樣的風、霧是怎樣的霧、“溫睛”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天氣景象等等。通過景象描繪引導學生對重點語句進行反復閱讀,并找出作者描寫這些奇觀的語言特色,從而掌握景物描寫的技巧。最后將“二次閱讀”效果落到實處,即引導學生將教材中描寫有特色的句子反復閱讀、提煉摘抄下來,以備后續教學環節使用。
二、與作者神交,溝通思路
閱讀范文,尤其是教材提供的范文,有助于迅速提高寫作水平。但為什么很多學生閱讀不可謂不用心、分析課文結構和描寫技巧不可謂不投入,而寫作水平還是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呢?這是由于其“以讀促寫”的教學環節中沒有以身體會,沒有使自己與作者形成神交的境界。
所謂“神交”實際上是一種心靈上的溝通,是一種寫作思路的推演。可以引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對課文內容進行重新構思。這是在熟讀文章以后進行的教學環節。尤其是一些名著名篇,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采取一種半崇拜、半保護的方式進行。比如《濟南的冬天》這樣的名篇,可以引導學生在“二次閱讀”中提煉寫作對于山景、水色的寫作順序,如寫山景自上而下,形成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而寫水景則自下而上,形成一些引流而上的視覺沖擊。然后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這是與作者神交最為關鍵的一步,即通過文章結構安排反推作者的寫作思路。也就是引導學生回答“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這個問題。
接下來最為重要的一步,也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點睛之筆,就是引導學生提煉整篇文章的結構,實現與作者的心靈觸碰。考慮到初中一年級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教師的責任是提供大綱提煉方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提煉大綱的教學任務。在《濟南的冬天》這篇寄情山水之作中,作者格外注重動態景色的描寫,可以引導學生以景色圖的方式來提煉大綱,總結每個章節所描繪的景色圖,并啟發學生為其取名,比如第二自然段的“陽光下山圖”,第三自然段的“雪后初晴圖”,第四自然段的“城外水墨圖”,第五自然段的“空靈水晶圖”等,通過四幅圖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整篇課文的結構。
三、多元化促寫,下筆有物
閱讀教學的延伸是寫作教學。在充滿閱讀教材范文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會事半功倍。即使具備了閱讀基礎,學生在寫作中仍然感到不同程度的困難。要讓學生將閱讀材料轉化為寫作材料,實質上是完成了一次二度創作。因此,一種寫作模式訓練還無法達到最終目標,應該是由淺入深、逐步增加寫作難度,以達到鍛煉寫作能力、提升寫作水平的效果。
在參考借鑒《濟南的冬天》寫作結構安排與寫作技巧的基礎上,首先可安排學生進行仿寫,也就是用學生自己的語言重新描述課文的內容,可以逐句進行,也可以整段仿寫,重點在于仿寫后的比較閱讀分析,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自己寫作的差距,并通過改進實現描寫能力與結構布局能力的提升。其次可安排學生進行擴寫,這也是寫作教學中常用的方法,特別是這樣一篇寫景寄情的文章,啟發學生運用想象力,勾勒自己想象中濟南冬天的樣子,并適當融入自己想象中一些景觀的變化,通過擴寫和接寫的練習,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最后,也是最為重要也是考驗學生寫作能力的終極教學任務是改寫,即學生在充分閱讀基礎上,在完成了由仿寫到擴寫的練習后,發揮個人想象力,以同樣的命題,以自己熟悉或能夠駕馭的寫作方式進行改寫。改寫完成后,可引導學生進行交換評估的方式,對別人改寫內容與原文對照進行比較研究。
總之,初中生常犯的毛病是閱讀不得章法,一味地閱讀而沒有深耕細讀,既浪費了時間,也沒有抓住教材范文的精華。而在閱讀過程中,除了學習教材范本的寫作技巧外,更為重要的是學會站在作者的視角去行文構思、安排帶入文章結構。逐步深化閱讀層次,使學生逐漸掌握作者的思維模式,有助于學生練習作文大綱的寫作。當然,“以讀促寫”的結果導向是完成寫作這個動作,通過多元化寫作練習,使學生掌握寫作思維與寫作技巧,實現下筆有物,筆尖生情,從而達到了“以讀促寫”的更高境界。
參考文獻:
[1]王淑娟.關于初中語文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學周刊,2016(18):48-49.
[2]張玉蓉.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東西南北:教育,2017(17):156.
作者簡介:
黃詩賢,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