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雯
【摘要】目的:對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的舒適護理措施及效果展開分析探討。方法:將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間前來我院治療的股骨頸骨折患者選取106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各有53例的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概率為90.57%,觀察組為62.26%,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組,兩組之間比較后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效果確切,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概率顯著降低,擁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舒適護理;股骨頸骨折;影響;分析
老年人是發生股骨頸骨折比較常見的群體,主要原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使股骨頸變得脆弱,同時髖周肌群退化,當受到輕微的外傷時便會造成股骨頸骨折,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舒適護理模式由于其整體個性化等基本特征,保障了患者術后的舒適感覺,使其生存質量顯著提高。本文通過對該病患者采用的舒適護理干預進行深入探究,現將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間前來我院治療的股骨頸骨折患者選擇106例作為本次實驗的臨床樣本,按照不同的護理方法平均分成觀察與對照兩組,每組各有53例患者。所有患者大致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范圍(66.8±0.9)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舒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心理舒適護理: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全方位評估,將健康宣傳教育的力度加大,通過對患者進行言語鼓勵使其將內心焦慮傾訴出來。患者通常由于病情發作突然和擔心經濟負擔等容易以消極態度面對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向其舉成功病例從而樹立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
1.2.2疼痛與環境舒適護理:受傷后患者需要承受比較劇烈的疼痛,護理人員應當主動傾聽患者的疼痛訴求,合理選用止痛藥物干預。如果疼痛難忍應指導患者合理使用鎮痛泵,將疼痛帶來的刺激緩解。患者的病房環境溫度控制在18~22℃,濕度維持在50%~60%,保證病房環境內有新鮮空氣流動,通過將病房環境的氣味、光線等調整至適宜程度,營造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
1.2.3并發癥舒適護理:患者的體位由于長期臥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較容易出現墜積性肺炎,因此護理人員應保證病房環境的空氣新鮮、清潔,對患者進行扣背翻身操作,指導其學會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方法,注意保暖。對于女性患者對其會陰、尿道口,使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球擦拭,盡可能使患者多喝水,加快排尿速度,避免飲水量不夠導致的尿液濃縮出現尿路感染等癥狀。為防止發生褥瘡,使用舒適透氣的床褥,患肢的牽引帶松緊適度,指導患者經常對尾骶部按摩,加快局部血液循環。使用健側肢體抬高臀部,緩解局部受壓情況。
1.2.4功能鍛煉與出院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按摩患者的大腿、小腿肌肉使肌肉萎縮率降低,加大其鍛煉肌肉的力度使其下床行走站立等符合要求。當疼痛感減少、腫脹基本消退時應指導患者進行骨關節的屈伸活動。出院后告知患者禁止患肢過早負重,避免盤腿或翹二郎腿,通過合理的膳食結構使骨頭加快愈合。
1.3觀察指標
將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并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文章數據用SPSS22.0軟件處理,以X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實驗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90.57%明顯高于對觀察組62.26%,P<0.05。
多數股骨頸骨折通常由于間接或直接的暴力創傷而導致,作為骨質疏松的高發群體,老年人由于降低的骨強度和增加的骨脆性,協調性差,當突然跌倒或下肢扭轉時與地面直接接觸導致骨折發生。老年患者容易出現髖內翻,長時間臥床容易產生并發癥。舒適護理通過人性化t的護理服務,要求護理人員將自身所學的技能和專業知識更加專業科學的借助各種方法,將患者感到不舒適的因素主動查找出來,并將外部資源有目的的利用調動,通過對患者提供情感、物質等方面的支持使其感受舒適,為其身心提供舒適條件。本研究中心理和環境護理可以使患者的身心愉悅,調動身體機能,滿足其舒適安全的需求;并發癥與疼痛護理有效預防并發癥并確保手術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疼痛適應性;出院健康教育和功能鍛煉有利于預后。綜上所述,圍繞患者為中心實施的舒適護理干預使股骨頸骨折患者在住院時得到了細心周到的服務,及時減輕痛苦并增加身體舒適感和自我控制力,消除其緊張等不良情緒,有利于保持心境平和。同時對疾病的康復提高具有重要輔助作用,在臨床工作中應當積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