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青
【摘 要】隨著網絡和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在ofo、摩拜等共享自行車火爆街頭以及各大高校之后,共享電單車也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F如今多數的大學高校都是依山而建,其道路曲折多坡。多數學生在使用共享自行車的時候感覺非常吃力;而共享電單車就可以克服這種弊端,給用戶一種舒服的騎行體驗。通過調查江蘇大學校園共享電單車的騎行用戶發現對校園共享電單車用戶的使用意愿影響最大的是車輛停放問題,其次是車輛安全問題、校園交通狀況、車輛電力續航問題、車輛外觀以及用戶駕駛技術;針對這些因素,提出優化現有校園共享電單車停放及安全問題的方案,使共享電單車在高校校園內能安全順利運行。
【關鍵詞】校園;共享電單車;用戶;安全;停放;影響因素
一、共享電單車概述
自2014年北大畢業生戴威與4名伙伴創立ofo,共享單車正式興起,同期,共享電單車橫空出世,選擇高校校園與旅游景區作為首批投放地點。“共享電單車”致力于解決2km-15km的距離區間的出行,獨立于共享單車的解決范圍1km之外,較之更加方便快捷,
特點:
便利性:車身質量控制在40kg以內,車身小巧輕盈,另外車身有腳踏板加持,用戶使用途中更為方便和安全。
共享性:作為共享產品中的一種,其具有廣泛推廣和使用,能夠被較多人使用,能夠促進資源的最優化配置[1]。
活力性:作為新時代的共享經濟產物,共享電單車具有很強的活力與生命力,這與年輕人的活力和激情相符合。
長續航性:共享電單車使用新型大容量鋰電池,可循環充電(甚至可以達到雙向無線充電)1000余次且無記憶性,車輛可有效續航50km[2]。
精準停放性:共享電單車加入了定位系統和電子圍欄技術,車輛可以在停車范圍外暫時停放車輛,但是不能還車,只有在停車范圍內才能停放,保證了車輛的有序停放。
二、共享電單車現狀分析
共享電單車,又名共享電動助力車,其在單車的基礎上,加入電池助力,使人們騎行時更省力更舒適。共享電動助力車被稱為“共享單車的下一階段差異化競爭”。在短距離出行解決后,人們對中距離自由出行興趣漸濃,以車代步自然也是更好的選擇。共享電單車由此也已經進入高校和各大景區,其間包括覓馬出行、萌小明、獵吧出行、租八戒、哈羅電單車、ebike等。
但在其推行運營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1.車輛制作以及維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運維成本占到總運營承辦50%以上[3],且運營其間資金回收較為緩慢,導致一些投資者不愿意進行投資,企業無法融到足夠的資金。
2.多地政府在投放市場上多有約束,不再倡導繼續投放
3.車輛生產標準未完全統一,不同公司生產的車輛型號尺寸不同,安全性能未能保障。
4.停放區域車輛擺放混亂,車輛破損率高。
5.許多用戶在使用車輛時不按要求,超速超載行駛。
三、影響用戶使用意愿因素分析
1.車輛安全性能:
用戶在使用共享電單車之前,首先會檢查車輛騎行是否有足夠的安全保障,而且這也直接關乎用戶的安全。
(1)合理的車身質量可保障正常成年人對車輛的安全掌控,60.05%用戶認為車身重量過重會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2)安全穩定的剎車系統以及合適可調的反光鏡系統等,69.99%的用戶認為不達標準的剎車、反光鏡系統等會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3)尺寸大小適中的車輪,39.46%的用戶認為由于車輪尺寸不合適引起的前后車輪穩定性下降會導致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2.用戶體驗效果:
就根本而言,校園共享電單車也算是一種服務,它成功與否大部分基于用戶的體驗。而校園共享電單車相較共享單車用戶體驗更好,騎行途中更輕快便捷,舒適度高。
(1)續航效果。市場現有的共享電單車續航里程大約20-50km之間,70.08%的用戶在使用共享電單車是會選擇續航里程更高的車輛
(2)騎行舒適度。車輛鞍座與把手之間的距離,以及鞍座的大小和材料和結構形狀都會影響用戶的選擇。52.76%的用戶會選擇使用鞍座更大的車輛。
3.車輛停放方式與停車區間:
(1)有無樁停放方式。74.81%的用戶更愿意選擇武裝的車輛停放方式。
(2)基于共享單車電子圍欄技術[4]的遠程共享電單車定位電子圍欄技術。59.84%的用戶更喜歡選擇停放區域更廣泛,停車區間更自由的車輛。
四、解決措施及建議
關于解決超載超速問題,我們提議將車輛最高速度限制在15km/h左右,且不能長時間以最高速度騎行。
關于解決超載問題,我們提議車輛嚴格生產,一車一座,以達到一人一車,禁止超載的目的。
關于車身質量問題,我們提議車身質量要輕,應該控制在40kg以內[5];(如哈羅助力車將車身控制在25kg),且將標準作為整個行業標準。
關于解決共享電單車(助力車)的安全性能問題,我們提議將每一輛共享電單車(助力車)車身加裝后視鏡,并在工作人員檢查更換電池時,同時檢查車輛的剎車系統以及輪胎氣壓問題和燈光問題,做到定時檢查,排除安全隱患。
關于解決高峰期人車分流問題,我們提議讓車輛高峰時段行駛道路較寬的固有路段,且只能單向行駛,以提高車輛行駛途中的安全。
此外,為方便管理車輛停放問題,學校只引進一種品牌的共享電單車(助力車),且此車方面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比如哈羅助力車。
【參考文獻】
[1].萬逍,駱飛躍.共享經濟環境下“共享性”的價值問題分析——以共享單車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9(06):13-15.
[2].李鵬生. 共享電單車無線充電系統前級雙管反激電源設計[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8.
[3].孟醒.共享電單車:一個不確定的領域[J].中國工業評論,2018(Z1):88-94.
[4].冉自烜,歐陽嘉穎,陳章千.基于北斗高精度電子圍欄的共享單車管理究[J].科技與創新,2018(17):100-101.
[5].聶帥鈞.共享電單車的政府監管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5(01):16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