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伶娟
【摘 要】殯葬改革在西部落后地區還未起步,巫山也是如此。巫山縣的殯葬工作問題重重,縣城內一個殯儀館無法滿足需求,鄉鎮殯葬基礎設施還是空白,急需統籌推進全縣殯葬改革。一是建設規劃先行,二是彌補鄉鎮空白,三是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
【關鍵詞】殯葬改革;殯葬服務
巫山縣全縣64萬人口,縣域地處大農村、大山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急需大力破除舊的喪葬習俗,改革土葬,積極推行火葬和節地生態安葬。而巫山的殯葬工作情況較為復雜,縣城10余萬人口,只有一個殯儀館,且收費高昂,“死不起”已成為一大社會現實問題,廣大群眾對此反映強烈。而在廣大農村,土葬依然是絕對選擇。統籌推進巫山殯葬改革已是縣級政府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殯葬事業現狀
殯葬事業是社會公益性事業,應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為原則開展工作。2004年7月23日,巫山縣民政局與揭陽市天居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揭陽貿易公司)簽訂了《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約定:由巫山縣民政局將巫山縣殯儀館、火葬場(含骨灰存放處)、七星照月公墓項目開發經營權轉讓給揭陽貿易公司獨家經營;轉讓期限為20年,從2006年9月至2026年8月止;經營期滿后,乙方(揭陽貿易公司)應無條件、無債務將殯儀館、火葬場和公墓所有的固定資產無償移交給甲方(巫山縣民政局)。《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簽訂至今,全縣殯葬事業實行獨家投資經營,剩余經營期限還有7年6個月,收費高昂,“死不起”成為社會難題。全縣殯葬服務設施主要包括位于縣城規劃區內的官家溪殯儀館和位于兩坪鄉早陽村的七星照月公墓及配套火葬場。
二、殯葬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官家溪殯儀館日益無法滿足城區群眾的殯葬服務需求。官家溪殯儀館是縣城內唯一的殯儀館,規劃建設之初,位于城區邊緣,20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容,目前的官家溪殯儀館已位于縣城中間地帶,且四周毗鄰多個商住小區,喪葬服務所產生的噪音、交通擁擠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和干擾附近居民的居住生活條件。官家溪殯儀館交通條件惡劣,進出只有一條4米左右寬的雙向通行公路,車輛行人交通出行非常不便,車輛長期擁堵不通,公路兩旁是居民房交通條件難以改善。加之殯儀館自身沒有配套的停車場地,使交通狀況更是雪上加霜。并且,官家溪殯儀館缺乏改擴建的地理條件,隨著巫山新城建設正大力推進,城區面積的擴大,進城居住人口必然增多,未來3年預計江東新區和邊貿中心建成后至少新增4萬以上的城鎮人口,城區人口的增加必然造成殯葬服務需求的增加。就官家溪殯儀館目前的條件早已無法滿足現在的社會需求,更無法應對3年后的社會需求。又地理位置差,難以進行改擴建。縣城殯葬工作急需統籌解決。
二是鄉鎮殯葬服務需求與日俱增,但服務設施至今空白。目前,巫山除城區有官家溪殯儀館和兩坪鄉七星照月公墓及配套的火葬場外,全縣所有鄉鎮都沒有規劃更沒有建設殯葬服務基礎設施,鄉鎮沒有規劃集中治喪場所和鄉級農村公益性墓地,村級治喪場所和公益性墓地更是無從談起。在廣大農村舊的喪葬習俗依然占絕對主導,“入土為安”思想根深蒂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各類措施的推進,場鎮人口快速增加,場鎮所在地的殯葬服務需求與日俱增,但服務設施一片空白,導致場鎮殯葬秩序混亂。人口密集的鄉鎮曾多次向縣政府、縣級有關部門反映,希望統籌解決,但遲遲沒有得到解決。
三是殯葬改革停滯不前。目前,我縣在貫徹落實火葬、節地生態安葬、殯葬移風易俗等殯葬改革及殯葬事業發展方面,措施及效果均不明顯。殯葬改革需要從組織體系、宣傳體系、管理體系、服務體系、保障體系等多方面發力,確保全面穩定推行,但我縣這些方面都還是一片空白,殯葬改革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三、統籌推進殯葬改革工作的建議
為了更好滿足全縣人民群眾的殯葬服務需求,促進我縣殯葬事業健康有序發展,根據我縣實際情況,結合2018年1月民政部等16個部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民發〔2018〕5號),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建設規劃先行。規劃建設殯葬服務基礎設施是縣政府的法定職責。首先,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制定覆蓋全縣城區和鄉鎮的殯葬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并將該規劃列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第五條、《重慶市殯葬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把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列入同級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關于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堅持殯葬基本公共服務公益性原則,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其次,殯葬規劃及建設周期長,需要提前規劃并實施。目前,雖然《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的剩余期限還有7年6個月,但覆蓋城鄉的殯葬規劃及建設周期長,需要提前規劃并實施,如不提前規劃建設,臨近合同期限屆滿時根本無法有序銜接。因此,要強化政府主體責任,緊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建設的人口密集區,制定覆蓋全縣城區和鄉鎮的殯葬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重點論證城區永久性殯儀館的選址和《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到期后的殯葬事業經營模式及方案,并將該規劃列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二是填補鄉鎮空白。全縣所有鄉鎮都需要建立“一所一墓”,即鄉鎮集中治喪場所和鄉級農村公益性墓地,尤其是人口密集場鎮的殯葬基礎設施需求迫在眉睫。《關于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設施覆蓋到鄉鎮。從現實情況看,建立鄉鎮集中治喪場所和鄉級農村公益性墓地,尤其在人口密集的鄉鎮實在是迫切需求、刻不容緩。并且規劃建設鄉鎮集中治喪場所和鄉級農村公益性墓地的審批權限在縣民政局,并不存在政策障礙。雖然《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還有7年的期限,尚未到期,但并不影響鄉鎮殯葬基礎設施的建設。《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第三條約定,若確因城市規模擴大需新開發相關項目,仍由乙方(揭陽貿易公司)開發經營。即《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已對因城市規模擴大需要新增殯葬服務設施作出了明確約定,應當按照約定辦理。即便因剩余合同期限較短,雙方對新增服務設施難以達成一致意見,也應當協商處理,鄉鎮殯葬服務需求無法等到2026年8月《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到期后再行規劃建設。為此,需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盡快在人口密集場鎮規劃建設鄉鎮集中治喪場所和鄉級農村公益性墓地。
三是大力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節地生態安葬在我縣大有空間,要制定實施節地生態安葬獎補的政策,全力推進殯葬改革。《關于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逐步建立基本殯葬服務制度和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鑒于我縣殯葬改革相對滯后,要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先行使用揭陽貿易公司按照《巫山殯葬經營權轉讓合同》繳納的殯葬事業基金,制定實施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全力推進火葬、節地生態安葬、殯葬移風易俗等殯葬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