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莉
【摘 要】教師是教育領域最寶貴的財富,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直接影響著學生幸福感,減輕老師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提高教師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使老師保持愉悅的心情和成就感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研究發現情緒管理、職業價值感、教師幸福是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三個重要因素,并提出從五個方面著手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關鍵詞】教師;職業幸福感
教師是我國教育領域最寶貴的財富,而學校教師的幸福感是我國教育發展進程的關鍵因素。教師的幸福感標志著其自身心理、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感受,同時對學生的幸福感也產生影響。因此,提高教師幸福感,是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重點關注的部分。在學生的成長教育過程中,除了學生和家長的良好心態,一線教師的心理幸福水平及個人性格模式,對學生的成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作用。
然而,作為教師,我們周圍常能聽到或看到一些教師抑郁、焦慮、疲憊、自卑、無法入睡、精神恍惚等現象。這些都是因為教師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過大造成的。一位聯合國教育官員說過:“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與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減輕老師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提高教師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使老師保持愉悅的心情和成就感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教師職業幸福感低不但嚴重影響到學校的正常工作,同時也摧殘著教師的健康,使教師在心理、生理上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如果不及時消除教師群體的職業倦怠感,對教師個人、對學生、對學校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導致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是多樣而復雜的,歸納起來主要從學校、社會、教師自身這三個方面尋找根源。消除教師職業倦怠的應對策略都是從這些方面著手,進而達到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效果。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情緒管理、職業價值感、教師幸福是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三個重要因素。
情緒管理。情緒的產生主要由環境刺激、神經活動、生理喚醒、認知和評估這些因素構成。從情緒管理的層面來看,能有效利用、完善、提高的方面就是個體的認知、評估以及情緒行為上的相關技能。我們以經典的情緒理論為基礎,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導向,從個體對情緒的認知、評估、行為技能方面來構架個體的情緒管理能力模型。幫助個體更好地認知自我,更好地實現社會角色中的自我價值。簡單說,情緒管理能力就是個體在識別、理解情緒的基礎之上,利用有效策略/技能來調控負性情緒、激發維持正性情緒以達到預期目標的能力,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伴隨著對這些能力的自我評價。情緒管理包含情緒認知、情緒效能、情緒調節和情緒表達四個維度。
職業價值感。職業價值感是指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價值的一種自我判斷,是評估一個人對職業的職業價值感評估感受,通過對教師群體在自我、成就感、效能感多方面進行評估,考察教師個人的職業價值感水平,幫助教師了解自我的職業化狀態,引導學校針對性地對教師群體開展關懷。自我價值感是指個人對于自我價值所做的主觀判斷,也就是個體對自己所做的經常性、整體性的評價;是對自己的能力、重要性、成敗和價值感等方面所持的一般性的態度。職業價值感則是個體對自我價值在職業領域的主觀判斷。
教師幸福感。在學生的成長教育過程中,除了學生和家長的良好心態,一線教師的心理幸福水平及個人性格模式,對學生的成長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作用。研究顯示,一個幸福的教師團隊,在日常的教學里對學生會擁有更多的贊美、鼓勵、肯定行為。同時,老師對學生的贊美、信任和積極的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影響學生的行為。當學生們獲得老師的信任和贊美時,他們會感覺到更多的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激發更多自我成長的動力,也會逐步向老師的期待努力,提升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更高的學業成績。
學生發展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教師的專業發展又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教學品質。因此,通過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有效消除教師的職業倦怠,進而促進教學品質的提高,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學校的內在訴求,也是校長應當重點關注的課題。因此,結合學校實際工作,在改進中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是一種有效改變教師倦怠,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途徑。
1.正確認識職業角色,提升職業幸福感。通過引入專業輔導團隊,通過講座、研討、沙龍等方式,開展職業幸福感課程、家庭事業平衡課程、教師的自信人生課程、教師領導力培養課程、教師情緒素養課程、教師溝通素養課程等課程,讓老師在專家的引領下,逐步提升自我職業幸福感。
2.關心教師生活,重視心理健康。
1)舉辦心理講座
為教師提供集中學習和了解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機會,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情緒變化的過程以及掌握一些簡單可操作的情緒調節方法,學會緩解工作中的壓力。
根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壓力情景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主題心理沙龍活動,借用心理團隊活動、心理繪畫、曼陀羅彩繪、積極冥想等心理技能幫助教師走進自己內心、了解自己,同時感受團隊力量,激發教師工作動力、煥發教師職業幸福感。
2)創建心理咨詢室,一對一咨詢
采取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打消咨詢者的種種顧慮。相比心理沙龍,一對一心理咨詢更具有隱私性和安全性。教師可以找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切實的解決教師遇到的實際困難,通過心理咨詢師這面鏡子照見自己,緩解心理壓力,重新發現自身潛在優勢,感受到溫暖與力量。
3.合理定位教師的社會地位。加強家校溝通,加強學校與社會的交流,讓家長、社會外界理解教師工作的真實狀態,讓家長、社會對教師的期望更趨合理,降低教師的壓力,讓更多的社會資源支持教師的工作,逐步緩解社會對教師的壓力。
4.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1)拓寬溝通與交流渠道
①語言方面。為教師提供師生溝通、同事溝通、領導溝通等人際溝通方面的培訓,培養教師良好傾聽的能力,體會換位思考,提升語言魅力,提高表達的藝術,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②審美方面。以案例討論、視頻賞析、設計大賽等有趣的方式開展審美活動,打破傳統、死板的教師印象,展現教師活潑、可愛的一面,提升職業勝任能力,打破舒適區,最終提高職業的崇高感和使命感。
2)搭建廣闊的交流學習平臺,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鼓勵教師們參與課題研究,建立自主、開放、多渠道的培訓研修途徑。使得教學與科研并行,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幫助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學校搭臺為教師創造機會,為教師提供多種展示個人技能的途徑。成就是促進人上進的很重要因素,因為成就感能夠帶來積極樂觀的情緒,從而推動個體克服成長道路上的重重障礙,幫助個體獲得更高的職業幸福感。
3)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考核機制
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調控和改善功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證,也是充分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證。打破傳統的“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采取靈活、多維的評價機制,鼓勵教師個性化發展。
學生發展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教師的專業發展又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教學品質。筆者通過開展實際調研研究和尋找解決方案,期望能夠對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參考文獻】
【1】林冬梅 李智濤,國外教師職業環境對職業幸福感研究趨勢及其啟示;昌吉學院學報;2016年12月 第6期.
【2】朱愛霞 朱貴,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師資建設.
【3】李薔薔,中小學教師缺失職業幸福感的社會學分析;管理研究;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