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悅瓊
【摘 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不斷擴大對外貿易力度是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國家參與世界經濟競爭、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在經濟服務貿易不斷迅猛發展的趨勢下,國家發展對外貿易合作就必須緊密結合國情,選擇與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相協調的對外經濟貿易戰略。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外貿戰略;經濟全球化
20世紀末期,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使得金融、貿易以及投資等逐漸向著自由化的方向發展,并為世界經濟指明了全球化的發展目標。就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言,是將貿易自由化作為立足點,讓各個國家均能夠順利參與到國際貿易中。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貿易自由化得到了迅速發展,現階段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重要階段,因此在貿易自由化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需防范風險,增強在國際貿易中的綜合競爭力。并且,在世界經濟力量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變、區域自由貿易迅速發展以及多邊貿易體系自由化進程放緩等趨勢下,我國需緊跟發展潮流,科學調整對外貿易方式,將重點放在利益增長點上,推動國家對外貿易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并確保對外貿易能夠穩定、持續發展。
一、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
第一,當前的世界是一個快速發展的世界,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蘇兩個大國分庭抗禮,冷戰結束之后,世界各國的發展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第三世界的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迅速興起,給世界的經濟帶來了活力。在經濟領域方面再也不存在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些大國要想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要重視與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這樣才能取得共同的進步。另外一個方面,各種經濟上的組織建立起來,各個地區依靠地理進行劃分,以謀求在經濟上的合作與自身更好的發展,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第二,當然現階段雖然世界的經濟以合作以及和平的發展為主,但是仍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各種對抗仍然存在著,原來的發達國家雖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方面的差距被拉近,但是也存在著對于其他的發展中國家不平等的現象。世界的經濟規則仍然存在著許多的漏洞,當前的世界經濟雖然朝著自由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問題要想得到實際的解決,就必須要組織多方的談判,形成一個框架結構來共同的解決問題。
第三,雖然存在著對抗,但是當前世界經濟的主旋律仍然是和平發展與合作,因此在彼此的發展之中必須要注重合作。多邊以及雙方之間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幾乎每個國家都認清楚了當前的時代特點,在合作的過程中謀求自身的發展。因此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忽視這種合作,在這種時代特點之下,為了更好的發展我國的對外貿易,必須根據當前的時代潮流,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進行具體的分析。
二、我國外貿戰略的選擇
(一)轉變出口貿易結構
首先,從方針政策上來看,一段時期出口導向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點,且出口的相關產品主要為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不具備多樣化,競爭力極低。同時,在出口貿易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出口貿易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所占據的地位越發重要,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在這一背景中,我國逐漸轉變出口戰略,從數量提升轉變為質量提升。同時,對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予以稅收傾斜。其次,就引進外資而言,將發展重點放在技術外溢較大的項目,以此來促進我國企業技術的發展。著重提升科技含量高的產品附加值,并對出口的相關產品結構與方式予以調整與優化,以此來確保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又快又好發展。
(二)完善出口促進政策
就世界經濟貿易而言,進口與出口貿易屬于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兩者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并和我國經濟穩定、安全的發展緊密相關。因此,實現對外貿易發展,需將經濟發展作為立足點,并結合世界經濟貿易的具體發展狀況,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進出口貿易發展方向,并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產業以及招商引資的工作做好,重視對高新技術的發展,使我國產業發展能夠從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新型勞動密集型,并在對低附加值以及小容量產品予以限制的基礎上,讓其逐漸退出出口貿易市場。其次,就引進原料與技術而言,需做到嚴格把關,將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大力引進低耗能、無污染以及高附加值的相關項目,確保在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積極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穩定、安全發展,防止將犧牲環境作為代價來推進經濟的發展。
(三)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進一步增強的背景下,國家的經濟轉型接軌呈現出合作經濟發展態勢,在此背景下,需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增強自身國際競爭力。一是增強內地和港澳臺之間的貿易合作,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實現更好發展;二是正確看待國際經濟一體化格局,在抓住機遇發展本國經濟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風險規避措施,推動我國經濟貿易能夠實現安全、穩定發展;三是在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我國需積極探尋和自身利益存在著一定聯系的合作對象,構建出良好的經濟合作關系,推動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并增強我國經濟貿易水平。
(四)增強對優勢產業的扶持
產業政策實際上是國際經濟貿易中的重要衡量部分,但是,我國的傳統產業政策覆蓋面過于寬泛,看似完善實則卻沒有突出重點。我國的經濟貿易在長期的進步與發展中一直存在著這個劣勢,這無疑成為阻礙我國經濟貿易發展與交流的因素。因為真正需要進行經濟扶持的產業沒有得到扶持,難以發揮其對外的經濟貿易優勢。所以基于當前中國國情而言,應該及時選取重點產業不斷進行扶持,將相關的產業優勢、發展潛力以及經貿影響力,帶動現有的弱勢產業跟進、發展,特別是要重點提升優勢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實現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比如應逐漸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以及航空航天產業的經濟投入,促使這些新興科技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更好的貿易政策環境支持下獲得快速發展。以現代優勢產業的經濟發展潛力以及影響力,逐漸引導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盤活整個國民經濟,最終將會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五)戰略性貿易的實施
隨著國際經濟的風云變幻,當前在國際經貿發展和競爭中有關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有所抬頭,這就導致各個國家之間的現代經濟貿易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能夠更好地應對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中的機遇與挑戰,各國都在制訂相關的經濟貿易政策。比如,我國從1992年就取消了進口調節稅;1994年取消了進出口指令性計劃;2007年開始執行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在新貿易法中將我國與世貿組織不符的地方進行修正,并對近年來出現的貿易交流新情況以及推動外貿健康發展的相關要求作了修改,另外在新貿易法中還完善了對外貿易監督制度;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將上海設定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截至2017年3月底,我國簽署完成了中國—韓國、中國—澳大利亞在內的14個國際經濟自由貿易協定。這些都是結合我國經濟貿易的實際情況,在貿易經濟政策上做出的戰略應變。
三、結語
經濟全球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應主動融入到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當前的世界是快速發展的時代,各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中,我們國家必須要積極的發展對外貿易,對國內產業結構予以科學調整,進而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積極參與到國家貿易規則制定以及貿易談判中,爭取主動,規避國際貿易風險。
【參考文獻】
[1]施競澄.全球價值鏈及其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影響淺析[J].中國商論,2019(04):80-81.
[2]于偉娜.國際經濟貿易中外匯風險及防范措施分析[J].現代商業,2017(24):107-108.
[3]李齊.跨文化交流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04):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