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 吳玉娟 唐月香 韋少才
【摘 要】隨著國務院下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人工智能向會計行業迅速滲透,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與Kira Systems合作更是表明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因此本課題將從專業的角度對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會計行業進行研究,全面了解人工智能的運作和實現條件,明晰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為相關會計主體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提供對策,從而為會計行業的轉型與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人工智能;會計行業;影響;對策
一、人工智能時代來了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和開發模擬、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和應用系統,它是一門新興的技術科學。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人工智能主要應用于會計行業的會計系統中,如憑證、報表的生成等,利用人工智能實現會計自動化,按照先前設定的規則,對基礎會計工作進行處理,而且人工智能能在幾分鐘內完成會計工作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因此,未來會計行業將會出現眾多財務機器人跟我們“搶飯碗”的現象。
二、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人工智能可以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準確性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信息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在我國會計行業中,許多企業存在著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人為失誤等情況。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會計信息處理需要會計人員及時編制財務數據并進行處理,但手動操作難免會有一些錯誤。然而,利用人工智能卻可以減少整理憑證、賬簿、數據的時間,通過智能系統,自動分析財務數據后生成財務報告,及時處理各種財務信息,減少信息誤差和失真,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質量。
2.會計職能重心逐步轉移
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行業的應用可以改變會計職能的重點。人工智能應用于會計行業,使會計工作的重復性和日常性大大減少,使會計人員有精力進行財務管理、決策和服務咨詢,運用企業財務管理進行企業后續發展的戰略規劃。因此,日后會計工作的重心將變為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財務決策,控制企業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3.有效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
財務機器人能夠完成數據的輸入、計算、過賬、材料的收發統計包括科目匯總表的編制等基礎核算類會計人員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如德勤機器人可以將三四個小時完成一個財務人一天的工作,1天做完40多人的工作、1小時解決25家機構的數據上傳。這些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
4.減少了財務信息造假案例的發生
在提高準確性和及時性的基礎上,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的應用也可以相對防止財務信息欺詐。我們通過各種案例可以發現,發生財務造假的情況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當會計人員受利益驅動時財務造假就極易出現。然而由于財務機器人不會做假賬,只要財務軟件的基本設置是客觀公正的,財務造假發生的概率就極低。
(二)消極影響
1.會計行業中傳統崗位需求量將大大減少
傳統的財務會計以基礎會計為主,80%的財務會計從事基礎工作。人工智能將逐步取代傳統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對各種自動化財務流程進行管理和監控。隨著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傳統的會計崗位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因此,這些會計人員將逐步被淘汰。
2.使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脅
如果會計系統發生意外失誤,將極易會引發所存儲的會計數據信息損壞或者是數據丟失的問題產生,如果會計信息被傳遞,很容易被非法截取,導致財務信息泄露,影響企業的財務信息安全,給公司的經濟發展和戰略決策帶來極大損失,致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三、應對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影響的對策
(一)基層財會人員
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會計行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因此,會計人員應積極轉變思維,摒棄過去那些只會做核算的會計思維,深入到業務端中,既要懂業務,也要懂財務,將公司的業務與財務融合。同時,也要努力學習管理會計知識,做好對企業當前和未來經濟前景的預測,增強企業管理意識,實現管理職能,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決策。
(二)在校會計專業大學生
人工智能已經取代了基礎會計,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再學習基礎專業課程,。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我們必須學好基本的專業知識,熟悉會計法、會計準則和相關行業的會計準則,以及相關的國際會計法律、法規和商業慣例。會計學生學習的重點需要轉移,不僅是學習會計專業的知識,而且更要拓展至其他領域的知識,在校期間要多考取含金量更高的資格證書。
(三)企事業單位、公司
隨著人工智能在企業中的普及和應用,智能機器人將逐步取代部分財務工作的原有位置,企業應利用人工智能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企業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計算技術進行企業決策,借助人工智能系統對企業各生產經營環節的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有效地進行預防和預警,避免給企業造成損失。
(四)教育培訓機構
在人工智能時代的背景下,培訓機構應該積極轉型,改變教學思維,加強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培養學生們要理論與實際操作并重,重視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更加傾向于利用人工智能平臺技術教授學生,使學生能夠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讓學員在學習的過程中實踐理論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高校會計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會計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標是培養能夠從事會計、財務管理、資本運作、審計認證、稅務籌劃等工作的會計人才。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基于上述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顯然已無法滿足會計行業人才的需求。在校期間的基礎財務知識是必須掌握的,但訓練學生用手工記賬的模式將不再適用。會計學生培養的目標應更加注重“人”的智慧與計算機高性能信息處理相結合,培養會計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重點內容對計算機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決策和管理。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將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能財務管理等技術與應用嵌入教學之中,要求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理論,熟練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企業的決策者和管理者。
四、結束語
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深度融合創新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我們必須努力構建綜合知識體系,抓緊時間提高個人競爭力,始終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參考文獻】
[1]李秀娟、陳元藝.人工智能背景下會計人才需求與培養路徑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5):0091-02.
[2]柯潔婷.AI時代下會計專業大學生的素質要求與職業定位研究[J].現代商業,2018(14):146-147.
[3]王加燦、蘇陽.人工智能與會計模式變革[J].財會通訊,2017(2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