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昌霖
【摘 要】港口供應鏈企業是港口貿易所有環節的服務商,直接關系著港口貿易所有環節的信息與數據,它和貿易環節中所有參與的企業都有著非常密切的合作關系。但是,因為每個貿易商的規模不完全一樣,一些中小型企業可能同時面臨著上游與下游企業的賬期壓力,但是,這些企業往往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來獲得更多的銀行融資。雖然銀行的供應鏈業務曾經涉及各個企業的動產質押業務,但是因為經常出現風險事故,所以這類業務最終已經被嚴格控制。基于此,本文將主要以港口供應鏈企業作為主要的切入點,通過分析港口供應鏈企業建立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可靠性和優勢,研究其模式創新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港口供應鏈企業;金融平臺;模式創新
一、港口供應鏈企業構建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可行性
1.港口供應鏈企業整合各行各業的資源
港口供應鏈中各個參與方雖然有潛在的業務聯系,但是相對獨立,供應鏈企業將其串聯起來。供應鏈企業可以組織起物流企業、貿易商、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各方在同一平臺上信息共享,降低溝通成本,使得鏈條上任意一方都可以用便捷的方式獲取另一方真實可信的貿易、運輸、資金等信息。共享透明的信息一方面可以降低供應鏈運行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在為供應鏈上的各環節增信,通過真實的貿易數據構建生態圈的信用系統,系統在持續運行,信用就不斷積累。這種基于特定企業群體的信用體系一旦建立,就具備較高的壁壘,很難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復制,港口貿易的市場蛋糕足夠大,只要做好企業所在細分領域的業務并形成獨特的比較優勢,就能夠使這項業務持續進行并保持一定的進入壁壘。
2.港口供應鏈企業可獲取各環節數據信息
港口供應鏈主要指的是港口供應鏈企業通過信息系統和物聯網系統集成各方資源協同運作,與港口上下游貿易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信息連接起來,建立港口生態圈戰略合作關系,以合作促共贏,實現港口供應鏈產業中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效果。通過把上下游客戶和各方資源有效連接在一起,金融平臺來降低整個生態系統的總成本。在整個貿易環節中,供應鏈企業可以獲得各個交易節點的數據和信息,這些數據積累下來就是港口上各個中小企業貿易、信用的縮影,可通過這些數據倒推企業在港口貿易環節的真實狀況。基于全流程信息管控搭建的平臺給難以在傳統金融體系下獲得融資授信的中小微企業建立一份真實透明的信用檔案。
二、港口供應鏈企業搭建金融平臺的優勢
1.第三方服務企業更擅長動產質押的監管和處置
港口供應鏈環節企業提供的質押物多為動產,該動產往往是企業生產加工貿易等環節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一般來說并不具有標準化的定義方式。第三方企業依托港口、物流、倉儲的資源優勢,可以方便地對這些動產組織監管。部分第三方企業往往是客戶企業的原材料代采商,對于貨物的價值更加了解。這些企業往往也是銀行啟動動產質押貨物處置的代賣方,具備一定的銷貨渠道,可以更加快速地處理貨物。當質押物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時,可以及時作出調整,要求出質方增加質押物或者將質押物快速銷售及時變現。
2.參與真實貿易,了解流通環節
供應鏈中企業間的交易行為都可以看做是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轉換,通過把控這些環節,第三方服務企業會相對清晰地了解貿易環節的痛點和真實需求,通過為產業鏈注入資金來加速各個環節的流通,可以有效提高供應鏈整體的運行績效。融資過程中,第三方企業需要對融資對象的貿易真實性、貿易歷史、貿易地位、貿易風險有詳細的了解。第三方企業與這些客戶已經具備長期的物流合作經驗,相比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更容易獲取和識別此類信息,具有比較優勢。當這些歷史數據形成了大數據沉淀,可以生成客戶的電子征信報告,對于簡化業務手續,拓展業務規模都具有推動作用。
3.港口供應鏈服務企業更易于開展貿易融資業務操作
供應鏈金融產品往往是與產業特性密切相關的,基于與貿易上下游的密切合作往來,港口供應鏈服務企業會比銀行更加了解貿易特點和企業需求,進而使產品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金融機構對于貸款企業的信用評估往往非常復雜,而且傳統的風險評估手段并不能暴露出針對該筆融資的風險。
三、港口供應鏈企業金融平臺的模式創新
從外部環境來看,金融品臺應該借助物聯網等方式,把金融作為主要載體,實現供應鏈價值的集成與增值。
1.立足傳統業務
對于港口物流企業來說,傳統業務是其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體現,也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發展和創新金融平臺的時候,港口供應鏈企業也應該立足傳統業務,實現縱橫一體化發展,從而形成縱橫互聯的商業網,給金融平臺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
2.建立平臺思維
對于港口供應鏈企業來說,應該從深層次上認識到做企業就要努力做到最好,做行業就應該首先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臺,用平臺思維來實現資源共享與合作共贏。
3.借力物聯網數據彎道超車
港口供應鏈企業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擴大業務規模,以此來實現“彎道超車”。在建立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的過程中,要將信息管理作為主要的基條件,以此來確保所有數據都有據可依。
4.在“互聯網+”的基礎上,融合最新的金融技術手段
供應鏈平臺將集合分布式的網絡公示機制、數據可驗證性、鼓勵合作制度的設計、通過去中也化的數據技術探索實現數據的真實性、可溯源等新的技術手段。與物流行聯合起來,形成物流大數據。
5.建立跨界融合生態圈
并不是把各方通過網絡信息系統連接起來就能夠稱之為生態圈整合,被系統集合起來的各方企業應該具有相似的業務需求和金融合作基礎。在合作過程中需要保證各方原有的利益,同時開拓新的盈利點,否則這個生態系統將十分脆弱,虧損的企業將退出,導致剛剛建立的業務關系破裂。港口供應鏈金融平臺應該基于業務特點進行設計,以物聯網技術為手段,將金融服務滲透到貿易各個環節中去,把供應鏈金額作為新的盈利點吸引各方加入,這個生態系統將會是傳統貿易+互聯網+產業+金融的綜合體。采用電子平臺的統一流程和信息化系統,實現企業間信息操作的協同和數據的對接,降低各方交易成本,提升整個生態圈的運行效率。
四、結束語
總之,在港口運輸貿易領域,港口供應鏈能夠幫助港口有效整合各種類型的資源和數據信息,從而就能幫助供應鏈企業建立一個港口生態圈,并和銀行聯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此來推動產業實現更好發展。此外,在以后的商業模式中,數據的作用必然會越來越重要,因此,怎樣獲得數據、分析數據并通過數據防控風險,都是企業應該致力研究的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1]何山,李恩寬.我國商業銀行拓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理論分析[J].財政監督,2010(12):76-77.
[2]李運強,吳秋明.虛擬產業集群——一種新型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J].華東經濟管理,2006(12):42-45.
[3]龐俊亭,游達明.我國區域產業經濟發展風險規避路徑研究——基于虛擬產業集群視角[J].經濟地理,2011(5):805-809.
[4]宋華.未來供應鏈金融將從龍頭企業推動走向平臺化推動[N].現代物流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