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潔瓊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和財政改革的深入,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管理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困難。為進一步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有必要對行政會計管理提出變更建議。現在我將討論行政機構預算和采購的改革和應用。本文從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與采購現狀入手,分析了行政會計預算與采購的改革措施,并在具體機構中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行政事業機構;預算采購;會計改革
預算和采購是行政機構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預算和采購工作的改革可以把握行政事業單位的嚴肅性,即嚴格控制財政資金的使用,避免腐敗。另一方面,它能夠實現整個會計管理基礎工作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和采購改革的現狀
(一)與預算相關的行政機構制度是不科學
根據新的金融改革體系的要求,預算管理系統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分配和監督預算。它是旨在實現既定經濟目標并確保合理使用資金的單位。然而許多現行的行政機構,預算制度并不完善,也不了解財務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單位內沒有針對性的預算系統,目標不合理,準備工作不科學,在預算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變數,即資金的使用是免費使用的,單位缺乏監督檢查部門的資金,自我檢查和自我糾正很小。因此,資金的總體使用相對隨機,存在資金浪費和損失的現象。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透明度不高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政府的職能轉變和發展,建立了服務型政府。公共財產必須由群眾監督,并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用戶獲得單元的相關信息,并在更大程度上增加管理機構的服務功能。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透明發展是其會計工作的重點。目前,中國行政機構采購的透明度不足。例如,行政機構的財政撥款支付業務目前正在考慮支付和支付系統,年終結算不正確。處理時,單位往往會有預算安排,但有些商品,服務,固定資產,工程建設和改造等由單位購買,由于采購項目的復雜程度不同,付款條件也不一樣,如采購部分設計,生產安裝調試,工程建設和改造項目的固定資產,項目資金必須按照每個項目的完工程度或項目驗收情況支付,否則年度資金不能全額支付在預算年度。實際上,這是未支付的應付賬款。編制的財務報表內容不完整,不能充分反映單位資產和負債,收入費用和經營成本等財務信息,不能反映公共機構的財務狀況,也不能滿足社會群眾監督的需要。
(三)采購制度不健全
政府集中采購是中國行政機構采購材料的主要方式。其實質是合法管理各政府部門的采購活動。通過采購程序合法化使支出和利益合理化。目前,政府采購制度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一是尚未建立完善的采購制度,采購流程監管不到位。采購單位內部應建立監督機制,對項目立項、采購預算和計劃編制、信息公告情況、招評標情況、合同簽訂、履約驗收、款項支付等環節及時進行監督。第二,在采購之前,材料部門采購的實際需求沒有得到嚴格控制,對采購材料規格的審查被忽略了。由于采購監督不力,數量過多和采購超標的問題十分普遍。一些政府和公共機構反復購買,導致資金浪費。第三是任意提高采購標準,特別是購買公共物品,如購買公共汽車和其他合法控制的辦公用品。不完善的采購制度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不僅導致公共資金的巨大浪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政府的形象。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和采購改革措施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改革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改革的實施主要是要將改革后的預算制度投入具體的單位會計管理。一是加強預算工作組織領導,明確預算管理制度,完善部門預算制度,加強預算約束,編制適合單位發展戰略和預算期內經濟活動規模的預算。該單位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實際運作情況而定。第二是擴大預算范圍,加強整體預算管理,業務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包含在預算中。例如,包括預算外資金和政府外債,并根據單位所在地區及其服務對象制定完整的預算制度。對于債務管理工作,有必要將內部和外部債務納入總體預算會計,有效控制債務的出口和投入;第三,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透明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會計準則,適當增加票據內容,披露一些重要信息,進一步推進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內部控制。
(二)行政事業單位采購環節改革
采購不僅與單位的具體運作有關,而且對單位的財務安全也有重要影響。一是優化采購管理機制,結合預算支出管理和市場競爭機制,以最優惠的價格采購優質產品。如果某些單位在購買前沒有進行詢價或招標,隨意購買商品不僅會導致所購商品的質量,還會帶來超出預算。簡而言之,就是要求將市場競爭機制和會計信息透明機制納入采購行為。如果要購買一組辦公用品,則需要按規格申請,進行市場價格比較,招標管理,最后完成采購。
(三)政府采購改革措施
行政事業單位的采購改革應從四個方面入手:加強監督責任,建立科學的采購機制,公開透明的采購流程,完善采購評估機制。一是加強監管責任。行政機構以政府采購的形式購買必需品,必須有效監督采購過程,以避免浪費資金或滋生腐敗。監管機構通過采購審批系統授權全員參與和動態監督。對于提前缺乏采購計劃,盲目采購,使貨物在長期空置狀態下采購,造成財務資金浪費。必須調查采購經理和負責審批的人員的責任。二是完善采購機制,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材料采購過程涉及許多單位和個人,如財務部門和特殊控制部門。因此,加強采購部門的規范化管理,確保采購過程的制度化和科學化,可以有效避免采購中出現不良問題。在采購過程中,各部門和人員的職責得到澄清。各崗位人員履行職責,分工負責監督相互制約,嚴格控制審計,具體操作和監督,促進政府采購的合法化,規范化。
三、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相關工作的改革和應用,可以實現公共機構內資金的有效利用,提高會計管理的科學規范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符合財政部的具體規定。關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有關改革,全面提高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效率,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服務職能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饒春梅.預算會計制度改革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應對分析[J].納稅,2019,13(05):106.
[2]陳紅麗.行政事業會計關于預算和采購的改革應用探討[J].納稅,2019,13(03):150.
[3]陳祖蕾.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8(18):58-59.
[4]趙俊萍.試分析行政事業會計的預算與采購工作[J].經貿實踐,2018(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