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職業女性已經逐漸成為了主力軍。但是,在現代社會高負荷、大強度的工作環境下,許多職業女性為了生存、晉升、加薪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經常會處在高負荷的運轉中,從而導致她們的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要明顯高于平均水平。基于此,本文將主要闡述職業女性心理壓力的主要表現以及產生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職業女性心理壓力的調節策略。
【關鍵詞】職業女性;心理壓力;表現;原因;調節策略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志碼:A
職業女性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在實現我國現代化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職業女性要想在社會上獲得和男性同等的地位,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職業女性普遍都存在壓力過大,心理負擔過重的問題,這部分人群的心理問題發生率要遠遠超出平均水平。因此,怎樣緩解和調節職業女性的心理壓力,減輕她們的精神焦慮,提高她們的心理免疫能力,已經成為目前社會上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職業女性心理壓力的主要表現
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以及改革開放持續深入的過程中,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個大背景下,人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在逐漸加重,自然經濟條件下那種田園詩般的生活已經不復存在。在現代社會高負荷、大強度的工作環境下,很多職業女性為了生存、晉升及自我價值的實現,往往在超負荷地運轉著,透支著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從而就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以下心理問題。
(一)缺乏自信
在女性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擁有較高的自信心是至關重要的。和男性相比,女性的依賴心理與從眾心理更強,經常會對自己的觀點沒有自信,尤其是在自己的想法和大多數人不一致的時候,經常不敢堅持己見、力排眾議,而是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尤其是在事業中碰到不順心的問題時,許多女性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否定自己,其自我追求成功的動力也會隨之減弱。很多女性在碰到問題的時候通常只看到問題的消極面,從而就會悲觀地預測自己的前途。
(二)缺乏安全感
女性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調查統計數據表明,女性比男性在就業中遭遇了更多的不平等待遇,無論是從行業還是從職業方面來看,她們在就業結構中的地位均低于男性。根據全國總工會的統計,女性就業只占整個工業人口的39%,近年來下崗職工中,女性占了60%左右,女性失業率大大高于男性。面對不平等的職業競爭,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較差,存有一種朝不保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三)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指從事高強度、高人際接觸頻率的人員所產生的情緒衰竭、去個性化和個人成就感低落的癥狀。其中,情緒衰竭被認為是倦怠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其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種情緒資源被耗盡的感覺,對工作提不起精神。隨著閱歷的增長,大多數職業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過職業倦怠,對工作的新鮮感逐漸降低,出現疲乏、失眠、頭痛等身體問題和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易怒等心理問題,造成人際關系的惡化,工作滿意度、績效的降低和離職率增高等問題。有關資料顯示,女性的職業倦怠是男性的3~5倍。這種來自心理的疲勞感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削弱了職業女性未來發展的競爭力。
(四)家庭責任感
在家庭生活中,女性通常需要承擔照顧一家老小的責任,此外,也需要安排和打理家中的大小事務,這些瑣碎的事情會使得女性變得煩躁和焦慮,長期下來就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
二、職業女性心理壓力產生的原因分析
當今社會的職業女性,不但需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而且也需要打理好家庭中的大小事務,因此她們承受的心理壓力要遠遠多于男性。具體來說,職業女性的心理壓力主要來源于以下幾方面。
(一)生理壓力
一般情況下,女性都會經歷三個時期,即生育期、哺乳期與更年期,這不但會導致“女主內”的角色定型產生,而且也會使得女性在社會競爭中處于劣勢。生理因素的影響會對女性的擇業、深造、升職等產生影響,此外,社會的不理解和男性社會的不斷夸大,會導致社會各界對女性的偏見持續加劇。大多數高素質的知識女性在完成學業準備進入社會的時候,也往往處在婚育的最佳階段,從而就會對職業女性帶來更多的心理沖擊和危及感。因此,和男性相比,女性患心理疾病的概率更高。
(二)工作中的壓力
1.愿望與現實的差距所帶來的心理落差感
在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轉型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壓力在持續加重。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一方面希望女性能夠出去工作掙錢貼補家用,另一方面又希望女性可以承擔起相夫教子、操辦家務的家庭責任。但是,因為目前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就會導致很多女性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從而就會在愿望和現實方面產生巨大的反差,然后就會產生心理壓力。此外,在男女平等思想被大范圍推廣之后,女性進入職場的機會也就逐漸增多。但是,因為很多初入職場的女性會對自己抱有非常高的期望,覺得自己有很高的能力,在面對殘忍的社會現實時,她們經常會難以接受,從而就非常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2.職場競爭所帶來的心理恐慌感
過去社會的落后,傳統思想的禁錮,使得女性只能做家庭主婦,那時候的女性唯一的職責和義務就是打理好家庭。而如今社會賦予了女性更多的權利與義務,大部分女性都選擇走入社會,擁抱事業。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當女性步入社會走入職場的那一刻起,也就意味著要承受職場所帶來的重重壓力。職場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對于女性來說,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艱辛才有可能獲得同樣的社會地位。在職場中,女性除了同男性競爭外,還要同比自己年紀小的女性競爭,現在基本上都是考試錄用,這樣就會淘汰掉一些反應稍微偏差的女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女性產生心理恐慌。雖然我國的社會制度已經賦予了女性跟男性同等的權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女性在步入職場,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會遭受到各種歧視,其應有的權利得不到相應的保障,而且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同等工作同樣能力,女職工工資低于同崗位男職工的現象也隨處可見,這就造就了女性嚴重的心理缺失感。
(三)生活中的壓力
1.多種身份角色的沖突
由于國家賦予了女性更多的權利,所以女性也想在事業上闖出一片天,獲得成功。然而固有的思想要求女性必須以家庭為重,這就使得現代女性“既要上得了廳堂,又要下得了廚房”。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女性往往不能夠同時兼顧,這就免不了在工作上受挫,或是產生家庭矛盾。傳統思想觀念認為女子得遵從三綱五常,要在家相夫教子,不能拋頭露面,強調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女人要注重家庭,家庭是否和睦美滿都取決于女人。而新時代的女性又都是職業女性,她們希望自己可以像男性一樣在職場打拼。現代社會的職場女性,一方面要勤奮努力地工作,利用閑暇時間努力學習,不斷補充新知識,緊跟時代的步伐,這樣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工作需要,才能在職場中站穩腳跟;另一方面要努力照顧好家庭,充分融入每個家庭成員的世界,努力完善自己,為一個美好和諧的家庭努力。總而言之,女性在事業和家庭的周旋中,往往不能兩全,這就很容易導致女性產生心理壓力。
2.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
我國從很久之間就一直秉承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因此就導致我國的女性地位一直要低于男性。雖然目前我國已經推行了男女平等的政策,但是這種傳統的觀念依舊存在于很多人的思想深處,很多人依舊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然后就會導致一種社會習慣形成,在這種社會習慣下,人們大多認為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務是女性主要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四)社會帶來的壓力
中國城市職業女性承受著雙重標準的檢驗。女性不僅要像男性一樣扮演著社會角色,承擔著工作上的壓力,而且還要扮演著家庭主婦的角色,更多地承擔著家庭的責任。職業女性需要在社會角色與家庭角色之間不停地進行角色轉換。由于時間、精力、生理等方面的限制,女性在扮演兩種角色時如不能完全滿足社會對她們的期待,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沖突和困惑。與此同時,現代社會的家庭穩定性大大降低,職業女性稍微角色兼顧不當、轉換不適,就會出現家庭危機。而且,在當今的教育制度下,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期望增高,而教養的負擔基本落在母親的身上,如果孩子一旦出現問題,會給職業女性帶來深深的挫敗感。在許多抽樣調查中都發現,職業女性大都感到競爭壓力大,身心比較疲憊,難以做到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協調發展。
三、職業女性心理壓力的調節策略
(一)進行合理的放松訓練
1.通過音樂調節
醫學研究的相關結果表明,音樂會對人體的腦波、心跳、神經等產生影響,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舒緩的音樂有助于人們放松身體、減少工作壓力與心理緊張。此外,欣賞音樂是較高強度的腦力活動,它對于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很有幫助。因此,音樂對于人們心理疾病的治療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2.堅持體育鍛煉
職業女性可以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在生理上,有規律的運動能夠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危害,幫助提高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提高睡眠質量,有助于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在心理上,堅持體育鍛煉可以改變形體,增加自信,有助于消除壓力和精神緊張。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有利于消除負面情緒,改變人的心理狀態。
3.適當地宣泄
心理學認為,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后,用意志力量壓抑情緒,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可能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帶來更大的身心危害。現已證實,結腸炎、消化性潰瘍病、神經衰弱、失眠及一般胃疼等均與情緒壓抑有關。因此,適時適地的宣泄,對于維護心理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常見的合理宣泄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訴諸書面。如果有的人感到自己不善言談,也覺得心中的煩惱和隱私向他人一股腦兒端出來,缺乏安全感,就不妨換一種方式宣泄,那就是訴諸書面,即文字和繪畫,自己跟自己傾吐。隨著心中的苦水順著筆端流泄出來,心情可能會平靜許多。第二,向人傾述。一般來說,女性都比較愛嘮叨。據報刊介紹,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東京大學教授松本清二郎通過對5000名婦女的全面分析后得出結論:嘮叨是女性特殊的健身法,是平衡情緒的一種有益的宣泄法。嘮叨使女性滿腹的憂愁可以從體內發泄出去,使沉重的思想包袱得以緩解和消除,可以說,嘮叨是女性從生活中獲取精神愉快和思想樂觀的前提。
(二)改變不合理的信念
1.學會多角度思維
我們的日常生活一直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這使得很多人會把不快樂的原因歸結于外界,不能夠正確地審視自己的心理狀態。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說過:“人的大部分情緒困擾和心理問題,都來自于不合邏輯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這種信念通常會呈現出絕對化、概括化與悲觀主義三個明顯特點,換句話說,煩惱其實是人們患上的一種精神層面的近視癥。對于那些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同一個問題的人來說,他們往往能夠從失敗、挫折、黑暗里看到成功、順利和光明。但是,對于那些習慣于從片面的角度看待問題的人來說,就非常容易走向極端,從而產生心理問題的概率也就相對更高。
2.正視自己的壓力來源
在現實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壓力會讓人感覺喘不過氣來。作為職業女性,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壓力來源,改變不合理的信念,應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靜下心來多思考,多傾聽來自自己內心的感受,不能勉強,對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合理地安排好所有事情,增加成功的機會,提高自我效能感,減輕心理壓力。
3.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職場中,都要存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樂觀積極地生活。情緒的過分緊張和焦慮,是會影響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情,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理清頭緒,沉著地面對并解決問題。
(三)進行合理的生活安排
1.合理調節自己的作息飲食
職業女性要是因為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而打亂自己正常的作息和飲食規律,就會對工作和身心健康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所以,在日常的飲食中,職業女性應該做到定時定量,重視營養均衡,合理調節飲食。此外,保持較高的睡眠質量也非常重要,要是熬夜或者是睡眠不足就會對工作和身體產生影響。因此,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職業女性也應該要合理地調節自己的作息規律。
2.合理調節自己的生活節奏
在工作特別繁忙的時候,職業女性也應該保持規律的生活狀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給自己留出一些空余的時間來享受生活的樂趣,從而也就能夠達到放松心情、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
(四)完善自己,增加自信
1.學會處理和諧的人際關系
女性在尊重他人、全面接受他人優缺點的過程中,往往也就更加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與支持。此外,職業女性應該學會和朋友分享快樂和憂愁,從而也就能夠幫助她們緩解心理壓力。
2.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能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持續加快,因此,對于職業女性來說,必須要不斷地學習,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避免被社會淘汰。
四、結束語
總之,對于職業女性來說,她們需要承擔比男性更多的責任和壓力,要是不能合理和及時地對壓力進行調節和緩解,就可能會對其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職業女性應該學會正視自己的心理壓力,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方式進行壓力的調節與釋放,確保自己能夠以更好的狀態來面對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楊君麗,程曉琳,許海濤.職業女性社會壓力的討論[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6).
[2]馬立燕.工作、家庭、社會壓力對企業女工的心理健康影響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3(10).
[3]代靜亞,童素霞,喻莉,劉丹.西部地區職業女性的心理壓力及調適[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