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康穎 陳芳 黎欣怡 王玉梅
【摘 要】農業是我國發展的基礎,我國土地面積廣闊,但是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少,因此耕地顯得尤為珍貴,從目前狀況來看,我國部分地區的土地經營模式還停在一家一戶自給自足的狀態,可利用的耕地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農民很難致富,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另一方面,工業化、現代化發展迅速,農業與之脫軌,也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增加了障礙。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旺蒼縣金華村為例進行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變調查研究。從理論上說明山地地區實施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
一、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營模式開啟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占世界總人口近四分之一,農業的發展不僅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解決我國人口吃飯問題與維護我國糧食安全的第一要務,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生產力得到了顯著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一方面得益于科技的發展,研發出了良種農作物,大大提升了糧食產量,另一方面,以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標志的農村經營模式改革,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極大地調動了億萬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為農業農村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但同時農村耕地也被高度零碎化、分散化,農業生產率無法得到更大的提高。為了更高效的利用耕地資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經營模式必須要進行調整和改變。
二、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模式勢在必行
(一)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模式的提出
一方面,隨著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農業逐漸落后于工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和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過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很難適應現今對規模經濟、產業化經濟的要求。為了有效應對這一趨勢,中共中央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指出“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化經營”。農村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正式以文件的形式確立下來,實踐證明,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化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為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2014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意見》,提出了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制度。該制度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符合生產關系適用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在2014年的12月會議審議的相關意見則是新一輪土改大幕開啟的標志。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三、旺蒼縣金華村實施土地規模化經營狀況調查
(一)旺蒼縣金華村土地經營狀況
土地規模化經營在沿海、平原地區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實,且成效顯著。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由于地形復雜,農民觀念保守,風險分擔機制缺位等問題而未能很好地實行。以四川省的金華村為例,分析當地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的需要。金華村位于四川盆地的東北,屬于山地向盆地過渡的地帶。它所在的旺蒼縣地貌復雜。相對海拔380-2281米,縣城海拔458米。境內山、丘、壩兼有,地勢北高南緩,腹部低平,形成一條東西走向的槽谷地帶,且橫貫全境;北部鼓城山、光頭山、云霧山、漢王山、老君山、歐家坪等群峰雄踞,構成米倉山西段主體;南部崇山突兀,壑谷縱橫;腹部丘壩相間,溪河交錯。旺蒼氣候溫和,屬中、低山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嘉陵江一級支流東河南北縱貫。縣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垂直氣候明顯,氣溫年差大,月差小,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2℃,年均日照1352.52小時,年均雨量1142毫米,年均無霜期266天。而金華村就位于旺蒼縣的東南部。這樣的地理位置加之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使此地水旱災、滑坡、病蟲害等頻發。同時也因為“種莊稼沒有出路”,健康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來支撐子女讀書的學費和補貼家用。年齡大的村民在家務農,體力上也沒有辦法修筑大的防護工程,所以種種自然災害對農民和農業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使當地的農業發展長期停滯不前,農民生活水平也不高。
(二)旺蒼縣金華村實施土地規模化經營面臨的困境
1.農民不愿意流轉土地
在金華村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家庭沒有能力耕種自家承包的土地,但是對于多出來的土地,他們寧愿讓其荒蕪也不愿意流轉或租給別人。我們在采訪時問到原因,他們的回答有以下幾種:
1.1擔心土地流轉之后土壤肥力流失,因為流轉出去的土地大都長時間用作一種固定的農作物種植,如果流轉期限到了,土地回到自己手中時已經沒有了當初的使用價值,這是一種損失。
1.2擔心將土地流轉出去再也收不回來。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很多農民不了解國家的土地政策,即使了解,也很擔心當地是否會真正按照政策來執行。再加之歷史上農民為爭奪土地做過很多斗爭,現在好不容易掌握了使用權,不愿意輕易流轉出去。
1.3農民如果將土地流轉出去,又無法在城市中立足,他們對于未來沒辦法把握,不敢冒險。
1.4租金不高,部分農民不屑于將土地流轉出去獲得微薄的租金,還要同時承擔失去使用權的風險。(金華村目前的土地租金是300元每畝)
1.5部分家庭舉家遷移到了城市居住也不愿意將土地流轉出去,他們希望以后老了能回農村老家養老。所以他們還是十分希望將土地的使用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土地荒蕪比較嚴重
金華村多出來無力耕種的土地,基本都荒蕪了,情況比較嚴重的已經荒蕪了幾十年,已經變成了樹林,稍微好些的也已經雜木雜草叢生,有些地方也因為常年失修在多次自然災害下坍塌滑坡嚴重,要再度開發的話需要較多的勞動力,但是在金華村,可用勞動力并不多。
3.地形地貌條件不好
就地形地貌來說,金華村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具有耕地分布破碎,并且坡谷相間的特點,傳統的耕作方式或者過渡開墾都很容易對生態造成破壞,交通狀況很不好,傳統的運輸方式都是依靠人力走狹窄的山路,費時且費力。
(三)如何使土地規模化經營模式在旺蒼縣金華村成為可能
1.提升農民的安全感和積極性
首先需要消除當地農民心中的顧慮,盡管他們提出了各種不愿意流轉土地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擔心失去土地的使用權,對于這一點我們認為應該讓農民明白合同的效用,土地流轉的合同是具有法律效應的,期限到了就一定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另一方面,可以適當縮短土地流轉的時間,比如一次合同簽五年。另外,對于收入問題,金華村現有的流轉土地獲取收入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年終300元每畝的租金。
第二種是,以營利額度為準按比例劃分,園區分4成,作為產業發展的資金;貧困戶分3成;所有其他群眾分3成。(這種方式雖然比較好,但是租到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
這兩種方式都不利于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我們認為可以讓農民將土地以入股的方式流轉到村委會,村委會作為中間人將土地出租給有能力進行規模化經營的人,土地規模化經營所得收益,可以按各家流轉的土地面積進行每年分紅,這么做的好處是:村委會作為中間人能讓農民比較安心;用分紅的方式代替租金會起到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其次需要克服土地荒蕪嚴重的問題。村委會可以擬定一個土地流轉時的狀態標準,各個家庭自愿依據標準開墾自家的荒蕪土地達到標準之后準許入股。
2.因地制宜利用土地
農作物收成狀況除了受到土壤肥力制約,因地制宜也很重要。亞熱帶季濕潤風氣候具有天然優勢,能種植的農作物范圍較廣,但是中低山地地形通常分為陰陽兩面,光照相對平原地區短一些,年均日照1352.52小時,根據當地已有的經驗,我們認為最適合種植的經濟樹木類有柑橘、枸橘、梅樹,適合種植的草本藥材有重樓,白芨,麥冬。
這三種果樹都可以在坡地種植。枸橘喜光,耐寒,應該栽種在光照充足的山頂地區;梅樹要求土壤較深厚排水條件好,所以栽種在山腰坡地比較適合;柑橘喜歡溫暖濕潤,不耐低溫,種植在山腳比較合適。三種草本藥材都喜歡潮濕陰暗的生長環境,適合種植在樹下或谷地溪邊。選擇這幾種植物的原因除了地理條件適合之外,還因為這些植物都方便保存或加工,枸橘、重樓、白芨、麥冬這一類植物藥材都可以通過加工長期保存。不用擔心產品積壓貶值問題。梅子也可以釀酒、制藥或加工成蜜餞。柑橘是市場較好的一種水果。另一方面,這些植物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以為農業與第三產業的結合提供資源。
3.采取獨特的坡地作業系統
要合理利用土地就必須克服地理因素不利的方面,農業現代化要依靠規模化,而規模化要依靠機械化,金華村的復雜地形對于機械化不利。盡管如此,但是當地坡地土層較厚,坡體較緩,(百分之七十左右地區坡度在45度到60度之間)因此又具有可利用性。為了解決上述的一系列地理問題,我認為可以借鑒日本四國農業試驗場研究出來的一套坡地機械化作業系統。
運輸道路建設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坡地不適合修建供大型機具行走的較為寬闊的大路,一方面,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會占用大量可用于耕種的土地,使種植面積變小。甚至還可能造成泥土坍塌,破壞生態。因此道路只需要能供小型機具通過就可以了。道路系統可以由1米寬的工作道和1.3米寬的連接道組成。連接道就是主干道,工作道橫向分布在兩邊。這樣布局的好處除了節省空間外,橫向分布的工作道還可以起到截水保土作用。
機具可以采用小型履帶式行進裝置,履帶式機具轉彎半徑小,相比于輪式機具更靈活,在坡地使用也更加安全。運輸農產品,肥料,以及施肥,收割都可以使用這種機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土地規模化化經營是順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土地政策,是打贏農村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在金華村這樣特殊的地形地勢條件下實施規模化經營,將大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當地長期落后的勞動條件,吸引廣大青年回鄉創業,提高當地農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問題。坡地機械化作用系統對于其它地區坡地的開發利用也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金華村試點之后,可以廣泛運用于我國其它廣大的山地地形地區,使我國農業得到發展并盡快實現現代化。
【參考文獻】
【1】2018年土地新政策解讀.
【2】 楊曉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問題(下).【J】.長江蔬菜.2017(9).
【3】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J】.當代農村經濟.2016(10).
【4】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J】.新農村.2016(11).
【5】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意見》.中國農業新聞網.201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