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新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駕駛汽車來代替步行,并且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駕駛汽車來完成一些相關的業務以及事宜,現在,汽車是一個現代的代名詞,所以作為新一代的人的我們,也開始對汽車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遠紅外智能后視鏡對于汽車配件或者說是汽車電子設備上是一個輔助設備,提升汽車駕駛安全系數,文中對遠紅外后視鏡必要性、功能及應用進行了闡述,遠紅外后視鏡的研究已成為汽車的必備設施。
【關鍵詞】遠紅外后視鏡;智能;安全系數
一、遠紅外智能后視鏡的必要性
根據調查顯示,現在駕駛汽車的人開始增多,同時交通事故也開始增多,每年因為交通事故死傷的人數并不是一個小數字,每年達到了幾百萬的一個龐大的數字,這是一個不容小視的問題,關系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交通事故的發生,有一大部分是因為人為的問題,比如:酒駕,速度過快,還有一些原因就是天氣問題,下雨的時候雨水會擋住我們的視線或者是擋住我們對面車輛的大概位置,我們不知道車內是否有人在駕駛,也不知道自己的車究竟在一個什么地方,對于這個問題,也是讓各位司機朋友頭疼的一個問題,而這個遠紅外智能后視鏡可以完全的避開這個問題,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天氣,來進行紅外線的掃描。讓車主大概知道自己車輛的信息以及對車輛的位置有一個詳細的說明。由全車來進行紅外掃描。對于后視鏡還有倒車鏡,都有設備的安裝,這樣大大的保證了車輛行駛安全還有對自己的車輛的保護。在雨天,設備從后備箱以及后視鏡,還有兩個倒車鏡的地方進行掃描,對車輛四周有一個詳細的視野,這樣我們就沒有A柱、B柱。或者是對一些遮擋我們視線的問題。由于我們的視線寬廣,就可以達到安全這個目標。都知道在行駛汽車中,安全才是第一個問題,既然安全有了一個保證,那么這個設備就應該可以被人們所接受。以下對這個設備進行詳細說明:
二、遠紅外智能后視鏡功能說明
1、遠紅外掃描功能:在汽車行駛中,紅外線不間斷的對車輛四周的路況進行掃描。掃描的長度是20-50米,這個功能在汽車行駛中,50米的距離,足夠可以避免一場車禍的發生。而且紅外掃描功能適用于各種天氣,所以沒有所謂的不發揮或者是故障。紅外設備分布在車輛的后面牌照,還有兩面的倒車鏡,以及在后時間前面,這樣的話,10-20米的范圍之中,就形成了一個100-400平方米的一個視野區域,這個區域可以說是全透明的一個區域,對自己的視野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在道路擁擠的情況,可以知道哪里車輛多,哪里交通擁擠。哪里車輛少,哪里車輛稀疏,更容易行駛。并且在車輛天窗附近,也有太陽能板可以在晴天的時候為設備進行充電,所以大可不必因為設備的功能多而擔心消耗這個問題。進行不間斷掃描的同時,對車內的駕駛員也有提示,可以采用自動以及語音提示,如果是自動的話,會在安全路段或者說是平坦路段進行自動駕駛,這個功能的安全系數也是有待提高的。并且在這個功能上面也會有更多的提升。駕駛安全才是汽車行駛的第一道指標,而這個指標會因為這個設備的存在而擴大很多倍。
2、GPS功能:在這個遠紅外智能后視鏡中,也加入了GPS功能,對行駛中的汽車會有一個大概詳細的地理位置的共享,并且可以綁定APP,這個功能更適用于物流方向的汽車,在行駛中,可以了解到行駛到什么地方,在配上紅外線功能,可以知道當時車輛的路況以及車輛的所在的詳細信息,雖然是紅外狀態,掃描出來的不是特別清楚,但是會讓用戶知道一個詳細的情況,可以對周圍路況進行一個判斷,這樣無論是物流還是對于家人方面,都是一顆定心丸,可以知道當時車輛的詳細信息。
3、智能:其中的智能覆蓋許多,包括智能駕駛、智能泊車。智能駕駛包括在路段上自己進行行駛功能,自動行駛的時候會由紅外裝置掃描,繼而分析路面上的種種情況,最后安全的到達目的地。智能泊車包括主要就是倒車入庫還有側方位停車,至于這兩個功能雖然現在也是很多的,但是只有在一些奔馳寶馬奢侈車品系列才能找得到,而這款智能后視鏡也可以做到智能泊車,倒車入庫全部由后視鏡以及行車記錄儀來進行判定,方向調整好后,立即進行歸正操作。側方位停車主要就是倒車鏡兩面來進行掃描,之后對左右間距、前后間距。有一個明確的分析,之后經過計算,來保證車輛能停進車位。
三、遠紅外智能后視鏡的應用
此設備可以應用于多個方向,物流、打車軟件、接親車隊等等,GPS會為位置提供一個導航,實時定位到每個車輛的位置。并且由網絡進行監控,打車軟件應用這款軟件對于公司以及對乘客來說,都是一種安全的保證,保障來自于安全感,這樣的設備,無論是對內或者是對外,都是相對來講是透明的,所以可以說是很安全的一個設備。
四、總結
綜合上文對此設備的功能及應用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按照功能模塊設計,可以提升遠紅外智能后視鏡對駕駛生活的安全保障,遠紅外設備無論是對人、對車、都有優于其他設備的保障功能。
【參考文獻】
[1]Antoni Rogalski,紅外探測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03(3):20-40.
[2]趙永強,李寧,張鵬,姚嘉昕,潘泉.紅外偏振感知與智能處理[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8,47(11):9-15.
[3]徐超,何利民,王霞,金偉其.紅外偏振成像系統高速處理模塊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7,46(02):133-140.
[4]劉建學,遠紅外光譜及技術應用[M]科學出版社,2019,01(3):60-65.
[5]吳晗平,紅外搜索系統[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03(3):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