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鳳琦
【摘 要】游泳具有很強的健身價值,深受人們、特別是大學生的喜愛。游泳不僅被高等學校視為體育健身項目,而且經常發生水安全事故,提高了高校領導的警惕性。建立游泳項目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減少或避免水安全事故。但是,對于初學者學習游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恐懼,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季節和氣候,大學教學游泳的空間和環境也不同,這些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學生的恐懼心理,學習和掌握了游泳技巧和技巧有負面影響。如何解決大學生游泳項目學習中的心理問題,引起了師生的共同關注。
【關鍵詞】高校游泳;恐懼;心理研究
在大學課程中,游泳教學是一項較為容易得到學生青睞的教學課程,學生在游泳課程中既能夠得到鍛煉機會,又能夠習得一項求生技能,這也是當前大學開展游泳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當前的高校游泳教學中學生們往往會對游泳產生恐懼心理,特別是女生更加不愿意多加游泳教學。這一方面是由子大學生的毅力較差,不愿意在游泳救學中吃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當前高校的游泳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等未得到學生的認可,學生在游泳時信心不足,不敢下水,甚至對游泳產生了抗拒心理。這些因素都使得學生在游泳教學課程中表現不佳,甚至出現排斥游泳教學的問題。基于學生恐懼心理的存在,學生在水中不能準確的把握自身的身體體位、運動方式及動作幅度、力量等因素,這些都限制了學生游泳姿勢的正確性,更使得部分學生嚴重落后于其他同學,從而更加不愿意參與到游泳教學過程中。由此,如何解決好高校學生游泳項目學習中的恐懼心理的問題,已經引起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關注。
1.高校游泳教學學生恐懼心理的原因分析
1.1學生個人方面
學生個人對學生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兩方面。其一,就身體素質方面來說,游泳項目對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同樣具有較高的要求,這是順利開展和進行游泳項目教學的基礎,當然也是學生學習和掌握游泳項目技巧和技術的條件。但是,在游泳教學過程中學生身體素質參差不齊,客觀上來說他們的身體素質具有巨大的差異性,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弱、運動能力滯后于游泳項目的學習,而部分學生身體各部分協調不足、缺乏靈活性。身體素質跟不上的學生學習游泳運動項目時,就會出現恐懼心理,在水里膽戰心驚,相應動作的學習很困難、無法完成時就很容易嗆水、溺水等。其二,就心理素質方面來說,學生從小生活的地區和環境不一樣,部分學生從小到大都沒有接觸過游泳,對于這部分“旱鴨子”來說,學習游泳項目本身就缺乏信心,心理素質與其他有經驗的學生比較有明顯差異,導致他們產生了恐懼心理。
1.2環境方面
一方面,水中環境與陸地環境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學生游泳技術掌握不足就會產生恐懼心理。游泳教學離不開水中環境,無論是仰臥還是俯臥,對于初學者來說都和人們陸地環境行為不同,受重力、浮力和壓力的影響,他們在水中難以行走、跳躍等,在游泳學習時學生所獲得的身體感受截然不同,部分學生一下水就會感覺不安全、害怕、心理緊張和躁動不安等,導致游泳技術動作學習出現錯誤,或者各個動作之間不協調,就會導致學生出現恐水心理。另一方面,高校游泳教學環境屬于人造,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所有學生都是根據游泳訓練場地分成一個班級集體學習,受水溫、水的波浪與學生規模等的影響,學生生理和心理都可能發生變化、出現不適。尤其是在水中學生無法控制保持平衡,或多或少水中的阻力都會增大學生在水中的活動難度。再者,水質得不到充分的保障,部分學生視力模糊,受水質的影響學習時視力受阻,會進一步導致學生出現心理不適的問題,水溫過低導致學生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一系列不良的反應,加劇了學生游泳學習的恐懼心理。
1.3教師方面
教師在游泳課教學中作用極其重要,往往為了學生游泳學習中的安全,教師表達方式十分嚴謹,教學任務、學習要求十分明確,雖然是出于學生安全考慮,但是不自由、嚴厲的教學環境反而加劇了學生學習的緊張心理。許多學生還沒有開始學習,就感覺到“水是非常危險的”,心理暗示導致他們學習十分緊張,進一步滋生恐懼情緒和恐水心理。再者,教師對學生游泳基礎水平了解不足,循序漸進做的不夠,沒有結合學生學習能力與緊張心理探索出科學的教學規律,導致許多學生還沒有適應環境就開始下水練習,不僅會導致學生出現逆反心理,也可能引發安全事故。
2.高校游泳學生克服恐懼心理的措施分析
2.1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恐懼心理
開設游泳課程之前,首先要展開一次問卷調查和宣傳工作。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當前學生對游泳課程的認識程度和接受程度,問卷內容主要涉及游泳課的基本安全知識和身體素質要求,做好前期思想動員和安全教育的保障工作。宣傳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游泳項目對人身體健康的益處及開展游泳項目的主要目的,并把當前學校獨立開展游泳課的硬件、軟件設施進行羅列,讓學生對學習游泳有所了解,對安全問題做好陳述,消除學生內心的恐懼感。其次,游泳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運用鼓勵和引導的方式進行游泳技巧的講授和演練。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消除他們內心的恐懼感,激發學生獨立完成動作,發揮榜樣的示范和動員作用,形成全班齊動員、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在動作分解講解的時候,一定要簡明扼要地闡述,讓學生一目了然,易于掌握。
2.2改善教學方法
改變過去單一、僵化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案。并安排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扶其他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結對學習,按照小組進行編號,定期進行小組比賽練習,鼓舞士氣,激勵學習興趣,你追我趕,互相學習和進步。游泳作為一項不斷發展和充實的運動項目,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能力。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專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授和交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敢于提出自身的建議和要求,共同提高游泳課的教學效果。另外,學校要做好游泳課的安全保護工作,切實消除學生在水中的安全隱患。在教授游泳技巧的同時,教會學生自我保護和自我搶救的能力,消除學生內心的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另外,游泳環境要確保衛生清潔,結合當地和當期實際氣溫進行水溫等各方面設施的準備工作。
2.3依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對于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可盲目采用灌輸式教學。應按照學生的基礎進行階段性的劃分,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學習任務的安排。首先,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了解自身學習游泳的目的和學習情趣,讓學生逐漸消除內心的壓力和恐懼,主動樹立信心去學習游泳。其次,教學從了解水性開始,練習水下如何呼吸換氣,及時對學生錯誤的動作進行指導修正,不斷鼓勵學生的個人能力和成績,在正確的游泳習慣下掌握精湛的游泳技巧,為后期的競賽或者娛樂性活動奠定基礎。此外,動作要領的學習要從肢體分解開始然后到一整套的練習,不可操之過急,否則,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最后,隨時做好學生心理輔導和疏通工作,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確保學生的正常學習進程。
3.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初學游泳會感到期待也會感到恐懼,而恐懼心理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但這種障礙并非是不可跨越的。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講以人體與水的辯證關系,給以熟悉水性的時間,示范以規范正確的技術動作,并加以鼓勵與疏導,學生是能夠對游泳產生興趣對最終克服恐懼心理的。
【參考文獻】
[1]蒿萍,楊蕊竹.大學生初學游泳的恐懼心理與克服方法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8,36(04):81-85.
[2]李松泰.探討高校游泳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及其解決路徑[J].體育科技,2016,37(0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