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論述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體系的現狀與相關對策,指出受區域經濟、教育和文化等相對滯后的影響,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健身指導缺乏、資金投入不足、場地和健身設施稀缺、體育健身形式活動單一及政策支持可行性較低等問題,對此應采取增加健身指導方式、拓寬資金投入渠道、逐步完善場地和設施建設、舉辦具有特色的體育活動及提供具有執行效力的政策法規等相關解決策略。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 農村? 健身服務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163-03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我國建設農村服務體系成為精準扶貧政策下極為重要的一步。對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而言,建立農村健身服務體系,讓民眾投入健身浪潮之中,提升其投身體育健身的熱情,能夠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健身,推動廣西地區農村少數民族的健身發展,從而達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帶動精神文明建設,助推精準扶貧政策的施行,促進廣西地區實現更好發展。基于此,筆者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體系的現狀進行調查并提出相關對策。研究發現,受區域經濟、教育和文化等相對滯后的影響,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出現健身指導缺乏、資金投入不足、場地和健身設施稀缺、體育健身形式活動單一及政策支持可行性較低等問題。對此,應采取增加健身指導方式、拓寬資金投入渠道、逐步完善場地和設施建設、舉辦具有特色的體育活動及提供具有執行效力的政策法規等相關解決策略。
一、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建設服務體系現狀調查
(一)研究對象。本文主要針對精準扶貧下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健身服務現狀進行調查,所以選取廣西馬山縣、平果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等4個正處于精準扶貧政策下的貧困縣的部分農民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具體如下:
1.問卷調查法,針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健身服務現狀與農民對健身活動的參與情況進行調研,運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2.訪談法。訪談對象為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的部分農民。
3.文獻資料法。借助中國知網查詢相關文章,并查閱有關農村體育發展的相關文件、學術研究、論著等。
二、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現狀分析
(一)調查結果分析。通過對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活動的相關人員和活動的采訪,對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進行了確定。其中,發放的調查問卷的數量共2000份,回收1920份,其中,馬山縣為441份、平果縣為435份、三江侗族自治縣421份,龍勝各族自治縣424份,有效問卷數量1721份,有效率86%。
對廣西4個正處于精準扶貧政策下的貧困縣的農民健身活動的參與情況展開調查,發放調查問卷一共200份,回收185份,無效問卷20份,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82.5%。
(二)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通過對調查問卷和訪談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和整理以及相關文獻的檢索,發現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健身服務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健身指導缺乏。良好的健身指導和宣傳,能夠更科學、更安全、更有效地指導農村地區人民參與到健身活動中,能更好地帶動農村地區人民走進建設活動,所以健身指導和宣傳對健身活動進入農村地區人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表1為農村地區關于獲得健身指導的現狀的有關數據。
從表1可看出,在對農村地區人民的健身指導服務頻率中,認為從來沒有獲得過任何健身指導的人數比例達到80.8%,大部分人本身就不一定對科學健身有了解,再加上缺乏健身指導,就會影響到農村地區人民的健身效率,打擊他們的健身積極性。
2.資金投入不足。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發展西部的戰略思想推進以來,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前提下,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的健身事業雖然已經取得較大意義的突破,但是和東部發達地區相比,現階段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在各項事業發展上仍然存在不夠協調的情況。通過政府職能、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等相關負責人的訪談發現,投入資金不足是健身服務前進的一塊絆腳石。由于廣西大部分鄉鎮地區農民健身活動資金主要來源于上級部門的撥款、企事業的贊助等,即使農民體育健身服務體系上有專項資金分配,但是由于各項事業發展仍然存在不夠協調的情況,專項資金分配仍然趕不上健身服務的發展,無法滿足各方面的投入需要。
3.場地和健身設施稀缺。表2是制約農民群眾參與體育健身的情況表,為多選題。從表中數據可得知,沒有場地和設施已經成為農民群眾不參與體育健身的主要原因。在對農民群眾的訪談中也發現,由于農村地理原因,人口密度較小,居住分布廣,的確無法像城市里擁有密集的公園、廣場提供免費的健身設施,更不用說健身館等收費的場館。采訪有健身活動的農民群眾發現,他們的主要鍛煉場地集中在街道、村委會,甚至農田里,大部分人不知道哪里有健身的場地和設施。
4.體育健身形式活動單一。如果說農村地區的地理情況是影響健身體系構建的客觀因素,那么農村地區現有的體育健身活動類型就是主觀因素。表3為農民群眾對每年的體育健身活動形式調查情況。
從表3來看,現有的農村健身活動形式上已經很難吸引到農民群眾,絕大多數農民群眾認為是“無聊”“一成不變”。結合訪談也發現,談到健身活動形式幾乎都是籃球、乒乓球及羽毛球等常見運動,形式也是村與村、組與組、隊與隊等的比賽,因為形式固定,參與的人數也基本固定,未能讓更多的農民群眾參與進體育健身活動。
5.政策支持可行性較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雖然國家已經頒布一系列政策條例支持農村健身活動建設,從制度層面為農民健身服務體系構建提供相關政策保障,但是這些政策的涉及層面針對性不夠強,尤其是缺乏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在操作方式和細節上缺乏具體論證。廣西有許多貧困的民族地區,這次調研的四個地區呈現出明顯的不平衡,它們中有些地區甚至還沒有相關法規政策支持健身服務活動在當地的開展。
三、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體系建設對策研究
(一)增加健身指導方式。農村地區由于地理條件限制,僅靠人力指導和宣傳,很難將建設服務輻射到每個村、鎮,所以增加信息媒體傳播的形式勢在必行。將科學的體育健身方式、體育文化等知識,利用網絡、廣播、電視等信息手段傳播到人力還來不及指導的地方。利用電視、電臺媒體輻射廣和宣傳輿論的特點,聘請體育專家針對體育健身的方法和知識進行講授,營造體育健身的氛圍,使農村地區群眾多渠道了解體育健身的知識,群眾真正在體育健身獲益后才會更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
(二)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光靠政府的支持難以完全滿足農村地區體育健身事業的發展,因此,政府除了加大在農村地區的資金投入,還應該尋求社會各界資金投入,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加大體育彩票公益金在農村體育健身事業上的投入,對向農村地區體育健身事業投入資金的社會企業提供優惠政策,以及鼓勵農村基層組織發展相關體育產業,例如廣西一些民族地區就利用當地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吸引游客到當地旅游,從而增加收入,建設當地體育活動。
(三)逐步完善場地和設施建設。農村地區體育健身場地和設施的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建議先對當地群眾進行調研,了解他們的運動愛好,制訂適合他們的健身活動計劃。調研中發現,有的健身設施并不能得到當地群眾的喜愛,成為擺設。因此,健身設施的建設最終還是應該以服務當地群眾為主。在場地的選擇上,應從實際出發,對當地的人口和居住情況進行調研,可以在學校、人口較密集的地方先建設場地,吸引大部分人參與健身鍛煉,然后再帶動更多的人加入體育健身,再逐步擴散到偏遠地區。
(四)舉辦具有特色的體育活動。開展具有特色的體育賽事是實現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在活動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少數民族風情和人文地理優勢。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的重要活動,例如望果節、花兒會、古爾邦節、開齋節、射擊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節目應有盡有。可充分利用這些特色節日和特色節目,傳承中華各個民族的優秀的歷史文化,同時也鑄造極具特色的少數民族健身服務體系。可考慮在少數民族地區舉辦全區域或者各個貧困縣的大型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并積極培養人民群眾堅持每日固定健身活動的習慣。這樣不僅可以帶動人民群眾健身的積極性,還會吸引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群眾前來參加。由此引導廣西少數民族健身事業不斷發展繁榮,同時所開展的科學性和文化性的健身活動,還將健康向上的樂觀心態展示給來自各個地區的人民。
(五)提供具有執行效力的政策法規。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健身服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需要來自體育政策法規的援助。少數民族地區的體育部門應以《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體育法》等作為健身服務體系的法律基礎,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并結合文明辦大力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健身服務體系,在各個扶貧縣中創新各個健身項目的宣傳形式。長此以往,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形成一種強有力的農村健身服務體系的輿論導向,從而帶動更多的人積極參加到構建健身服務體系的活動中來。
總之,應積極引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群眾參與到健身服務體系中來,不僅實現全面健身的真正內涵,同時也是基于精準扶貧政策下的精神文明的帶動,以達到使全民健身體系發揚光大的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轉第171頁)
(上接第164頁)
【參考文獻】
[1]岳君,黎宗鏗.廣西農村健身服務體系運行機制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3)
[2]岳君,龍籍豐,葉羽翌,韋忠建.廣西農村健身服務體系保障機制研究[J].運動,2015(10)
[3]母毅剛.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公共健身服務設施發展的研究[J].農業經濟,2016(8)
[4]馬宏斌.構建中原特色的新農村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研究[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2)
[5]梁莉,何茂.制約廣西農村體育健身服務體系發展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4)
[6]龔忠勇.貴州省農民體育健身服務保障體系現狀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29)
【基金項目】2018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18KY0932)
【作者簡介】袁志輝(1984— ),湖南新化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初等教育系體育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