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論述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提出圍繞“弘商興農、聯企助農、‘雙創惠農、服務強農”,通過打造農村現代流通特色專業群、創新聯企助農平臺、創新“雙創”教育載體、創新社會服務模式,構建具有行業特色的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有效對接、教學與生產有效對接、專業與“雙創”教育有效對接、教育與產業有效對接。
【關鍵詞】農村現代流通? 人才培養? 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126-02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供銷合作社行業高職院校,以“弘商興農、聯企助農、‘雙創惠農、服務強農”為核心,打造農村現代流通特色專業群,創新聯企助農平臺,創新“雙創”教育載體,創新社會服務模式,構建了廣西高職教育首個特色鮮明的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體系。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實現了辦學定位、專業布局、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全面對接廣西現代農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有力地破解了廣西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流通鏈人才緊缺的問題,破解了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過程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足的問題,破解了教學改革過程中專業與“雙創”教育難以融合的問題,破解了社會服務過程中教育與產業脫節的問題,提升了學院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對新時代如何辦好面向“三農”的職業教育具有有益借鑒。
一、構建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體系的現實意義
“三農”問題關乎國計民生,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黨的十八大提出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農業是“四化同步”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自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14年發布一號文件聚焦“三農”發展。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發展現代農業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發展現代農業,關鍵環節是要加快轉變農業經營方式,建立新型流通業態,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然而,農業經營方式落后、農產品供需矛盾突出阻礙了農村現代流通發展,特別是農村流通技術技能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農村現代流通發展的重要瓶頸。發展農村現代流通,必須以人才作為支撐,以專業鏈對接農村現代流通產業鏈,加快培養農村現代流通人才,才能更好地發揮流通先導性作用,促進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如何探索一條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助力農村轉型發展的辦學新路,是擺在植根農村沃土的廣大職業院校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農村現代流通發展為己任,針對廣西農村現代流通高職教育空白、農村現代流通專業設置緊缺、農村現代流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流通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滯后、職業院校服務農村現代流通產業與行業發展能力不足等困難和問題,積極探索構建了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體系。
二、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路徑
(一)弘商興農,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有效對接
1.調整辦學定位由傳統商業教育向“農商并重”轉變。2013年,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以編制發展定位規劃為契機,根據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新機遇,在充分考慮自身辦學傳統和可持續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明確學院辦學定位由傳統商業教育向農商并重調整轉變。以服務“三農”為根本,以“秉商崇商、學商精商、為商研商、融商弘商”的辦學理念為引領,學院提出重點建設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科技服務、桂商文化傳承創新“四大基地”,把“打造成為區域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制高點”作為學院中長期發展的目標,增強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的辦學自信、特色自信和目標自信,突出農村現代流通人才培養特色,形成辦學優勢和特色優勢。
2.著重打造對接農村現代流通產業鏈的特色專業群。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圍繞辦學定位,開展大調研大學習大討論,分別于2012、2013年進行了全局性的專業布局、系部布局調整,最終形成了以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村金融、農產品流通與管理等五大專業群對接農村現代流通產業鏈的專業布局。以專業群為核心,以重點專業為龍頭,開展基于農村現代流通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重構了以農商特色為主的專業課程體系,促進了第一課堂專業教育與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有機融合,打造了電子商務、會計等一批全區領先的特色專業。特色專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獲得中央財政支持專業提升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項、中央財政支持專業建設“以獎代補”項目2項、自治區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項目5項。
(二)聯企助農,推進教學與生產有效對接
1.深入推進“農商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促進流通類專業和企業融合發展為目的,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與廣西桂特商貿有限公司(廣西特產網)等企業共建了農產品流通生產性實訓基地(“校中企”)和南寧金橋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園中?!保蔀橥苿印稗r商對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建設范式。農產品流通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廣西高校首個校企共建的流通類專業產教融合示范基地,采用“實體店+電子商務”的專業群O2O建設模式,建立跨專業跨領域共享共用平臺,實現教學與生產無縫對接。南寧金橋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是全國高校首個校企共建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園,集創業學院、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基地和研究院于一體,實現了園校合一、農商對接、工學結合、教研融合,創新“校中企、園中校”合作模式,引領了農村現代流通職業教育發展。
2.深化產教融合助推農村現代流通企業繁榮發展。在共建“校中企”和“園中?!被A上,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還充分發揮作為廣西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秘書長單位的指導作用,2017年舉辦“魅力電商、職教助力”產教融合大會,全區19所職業院校、153家流通企業共800余人參加了活動,推動了農村流通電商行業的繁榮發展。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了廣西桂特商貿有限公司、廣西南方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梧州(六堡)茶廠等一批農村流通企業的快速發展。廣西桂特商貿有限公司(廣西特產網)現已發展成為廣西農村現代流通領域的龍頭企業,2016年年銷售額達到1億多元,推廣廣西名特優農產品達2000多種。其上下游企業300多家加盟拓展流通產業鏈,公司董事長擔任廣西電商行指委主任職務,在廣西農產品電子商務領域具有重要影響。每年有1500多名優秀畢業生到廣西農村流通企業就業,成為推動農村現代流通繁榮發展的骨干力量。
(三)“雙創”惠農,推進專業與“雙創”教育有效對接
1.構建“講堂+實驗班+創業學院”“雙創”教育平臺。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以傳承創新桂商文化,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為目的,構建“桂商大講堂+創業實驗班+創業學院”的“雙創”教育平臺,推進“以桂商文化為引領、以助農實踐為載體”的“雙創”教育改革?!肮鹕檀笾v堂”是向師生傳承弘揚桂商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舉辦“桂商文化與廣西經濟發展”論壇,開展“名師對話桂商文化”“師生對話校友創業典型”等活動,既增強了師生傳承創新民族文化自覺,又提升了創新創業意識。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與農產品流通“校中企”聯合開設企業冠名創業實驗班,在農產品流通“園中?!敝性O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創業學院,將流通企業運營項目嵌入學生創業實踐,構建“專業教學與創業教育對接,創業實踐與企業生產對接”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傳承桂商敢“闖”能“創”精神,助力創新創業就業夢想》項目獲得2014年廣西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搭建農商文化育人平臺—— 培養服務“三農”實用人才》項目獲得2013年廣西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
2.在“三農”實踐中增強學生服務能力。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打造“助農觸電”“助農圓夢”等為農服務特色項目,形成了為農服務的長效機制。師生以“文化、科技、服務”下鄉為主題,深入廣西蒼梧縣、資源縣、寧明縣等基層農村合作社,開展農產品調研、包裝設計、技術培訓等活動,開展農產品技能培訓36場次,形成農產品調研報告8篇,完成農產品包裝設計、品牌設計27項,推廣策劃微商方案21項,幫助農民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品牌。近年來,畢業生立足農村、投身農業,創辦農民合作社20多家,自主創業開設網店400多家,創新創業作品被流通企業采用20多項,為區域農產品營銷創造了上千萬元利潤。學生參加全國、全區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獲得優異成績,如以桂商文化為主題的《桂味公廚》大學生創業項目獲2014年“挑戰杯—— 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二等獎。
(四)服務強農,推進教育與產業有效對接
1.建立“產業+行業+研究所”的精準服務模式。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設立農村現代流通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所、桂商文化研究所等多個廣西高校唯一的研究所,作為聯結系部、專業、教師的紐帶,作為溝通產業、行業的橋梁,發揮學院專業和師資優勢,承擔服務產業行業的智庫作用,精準對接和服務產業行業發展。一是促進教育與產業行業對話。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牽頭成立由66家企業、11家行業協會、23家職業院校組成的廣西現代商貿職業教育集團,填補職教集團服務廣西城鄉商貿流通領域發展的空白,提升了職教集團對接廣西“14+10”千億元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覆蓋面。引入農產品電子商務協會進駐專業、進駐集團,把握區域農產品流通產業、行業、企業、人才發展脈搏,形成行業引領教育發展、教育促進產業振興的良性互動。二是促進教師與農民對話。通過“農村流通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民”形式,教師送教下鄉,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農產品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扶貧開發等職業技能培訓、鑒定8萬多人次。
2.提升服務產業行業發展的能力。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對供銷合作社改革做出重大部署。圍繞行業綜合改革,協助開展基層供銷社改造、社有企業改革、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農產品交易市場改造升級。為全區鄉鎮供銷社改革發展制定三年行動計劃,為南寧市、大新縣、巴馬瑤族自治縣等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項目編制規劃10多項,相關方案成為全區供銷合作社改革推廣應用的典型案例,相關規劃被政府和主管部門采納并納入專項工作計劃,在農村現代流通領域的決策咨詢和科研服務能力代表了廣西最高水平,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順應“互聯網+”時代需要,幫助全區供銷合作社行業建立電商平臺和升級經營業態,新建改建電商企業20多家,改造升級中西南最大產地批發市場—— 田陽批發市場等一批專業市場,推動農村電商發展,加快構建新型農村現代流通體系,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作者簡介】邱金林,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