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舒玥 雷藝 夏明


【摘 要】本文論述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基于對職業能力內涵、職業素養的分析,提煉出七個職業能力關鍵指標,并將其融入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中,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思路、教學內容與實施、考核評價等方面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以職業能力為本位? 職業素養?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120-04
一、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行業專業性越來越強,越來越規范,每個崗位的工作越來越細致,分工越來越明確,在企業的經營運作中,企業就像一臺龐大的機器,每個崗位就像這臺龐大機器上的一個螺絲,確保這個機器的正確運行。每個螺絲不僅要保證自己的工作職責,還要保證與其他零部件配合默契,協同合作,才能保證整個機器的正常運行。企業每一個員工就像一顆螺絲,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確保完成自己的崗位職責,同時與其他崗位良性溝通、團結合作,一起完成各項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技術能力強不再是衡量一個員工的能力與價值的唯一標準,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內涵,如職業精神、職業素養、團結合作、溝通能力等。
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提出,必須促進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精神養成相融合,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堅持知識學習、技能培養與品德修養相統一,將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人格修養,培育學生誠實守信、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而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建設規劃》)中,教育部再次強調:加強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推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切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具有現代職業理念和良好職業操守的高素質人才;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職業人的高等教育機構,與市場連接更加緊密,更加應該緊跟市場的發展,及時了解企業的需求,調整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模式,為企業提供合格的人才。為了準確了解企業對職業能力的需求,我們制作了三份調查問卷,分別對企業管理人員、企業普通員工以及實習學生進行調查采訪。共發出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88份,調研管理人員80人、普通員工88人,實習學生120人。調查發現,被調查人員一致認為職業素養很重要,在校期間專業知識技能與企業管理文化、團結合作等職業素養的培養應貫穿全過程,將優秀企業文化進行消化吸收,將優良的職業道德和素養以及優秀企業管理制度融入教育教學過程,突出職業道德教育。
二、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教育部《建設規劃》中指出:建立真實應用驅動教學改革機制。職業院校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推動教學內容改革,按照企業真實的技術和裝備水平設計理論、技術和實訓課程;推動教學流程改革,依據生產服務的真實業務流程設計教學空間和課程模塊;推動教學方法改革,通過真實案例、真實項目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探究興趣和職業興趣。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按照《建設規劃》的要求,可從如下方面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教學目標
育人先育德,這是立德樹人的根本。因此,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包括思想品德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
1.思想品德培養目標。本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熱愛祖國,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創新理念、對社會有高度責任感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誠信做人、求真務實、勇于創造、善于學習新技能新技術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2.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相應崗位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來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的技能型人才。
(二)教學設計思路
通過真實化的課程內容,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職業氛圍。課程內容除了按照崗位技能進行任務驅動教學外,還注重融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合作、求真務實等素質類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增強學生“準職業人”主人翁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將企業崗位專業知識技能、優秀職業素養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自覺形成良好的習慣。在校期間即進行準職業人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通過調查和研究優秀企業文化,將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培養目標分解成7項職業能力要求,確定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內涵,具體見表1。
(三)教學內容與實施
上述職業能力素質培養貫穿每個教學環節中,即在日常教學管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考核中均體現這些職業能力素質的養成教育。
1.制定日常教學管理考核表。模擬汽車企業銷售人員的崗位職責,把企業日常管理規范融入日常教學管理中,讓學生參與實訓室、實訓設備、實訓車輛的管理,把工作崗位職責融入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培養其良好的職業素養,并將其量化為考核目標。
2.制定工作考勤表。模擬企業工作考勤制度制定學習考勤管理,嚴肅工作學習紀律,規范管理,有效提升學生的敬業精神。
3.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根據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思想,在課程設計采取“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注重課程內容和實訓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真實性。將真實的工作情境通過案例的方式開發成學習任務,把相關崗位應該掌握的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分解并有機融入7個職業能力素質要求中,通過師生系統完成所有學習任務,掌握7項職業能力素質,實現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以銷售顧問為例,表4所示是日常工作中的其中一項,此工作需要在二手車評估師、金融專員、精品專員、保險專員的協助下共同完成。
(四)考核評價
首先,采取階段性考核,保證學生及時掌握各個知識點和技能點。克服一次性終結考核的做法,將知識技能學習目標分解成多個具有連貫性的任務,每個任務完成均需進行階段性考核,并計入分項成績中。每一門課程都可以根據課程特點,確定過程性與終結性考核的辦法。其次,采取企業常用的KPI關鍵績效考核指標分解考核要點,進行多元化、多方式、全方位的考核。在考核方式方面,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結合崗位要求,建立多元化評價系統,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實現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采用如表5所示的測評方式。
其中,關于工作任務的考查,以表4所示銷售顧問工作情況為例,要進行如下方面考核:第一,考核專業知識技能;第二,考核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等職業素養;第三,考核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等綜合素質。即通過考核一個任務的完成情況綜合地進行職業能力的考核評價,與實際崗位的要求一致。
總之,在教育部“加強職業素質教育,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技能培養與品德修養相統一”的號召下,我們應對“職業素質”(上接第122頁)關鍵指標進行深入的調研學習,深挖提煉出職業能力關鍵指標,并將其融入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計劃中,使其貫穿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全過程,使“技能培養與品德修養相統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真正落到實處,實現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濤.產學研模式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析[J].職教論壇,2018(4)
[2]馮春英.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文化融合發展探析[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
[3]姚永衛,袁媛.課堂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科學,2018(2)
[4]項海濤.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機制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4
[5]劉可.現代企業文化塑造高職學生“職業人”素質探究[J].教育時空,2018(3)
[6]寧勇敏.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通[D].上海:復旦大學,2008
[7]張勇.校企文化對接下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問題與對策[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7(12)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深度融合——以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系為例”(GXGZJG2016A015)
【作者簡介】莫舒玥(1980— ),女,廣西賀州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汽車服務與營銷技術。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