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茜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麻醉科 四川 成都 636000)
為進一步研究不同劑量的舒芬太尼聯合丙泊酚應用于小兒麻醉誘導期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12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三組進行實驗,現作如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126例需進行外科手術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實驗A組中男童23例,女童19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為(5.15±3.36)歲,體重為(11.27~29.83)Kg,平均體重為(21.42±4.73)Kg,ASA Ⅰ級患兒23例,ASAⅡ級患兒19例。;實驗B組中男童22例,女童20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為(5.14±3.28)歲,體重為(11.36~29.73)Kg,平均體重為(21.46±4.57)Kg,ASA Ⅰ級患兒22例,ASAⅡ級患兒20例;對照中男童20例,女童22例,年齡(4~13)歲,平均年齡為(5.53±3.27)歲,體重為(11.49~29.36)Kg,平均體重為(21.62±4.51)Kg,ASA Ⅰ級患兒24例,ASAⅡ級患兒18例。三組間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三組患兒實施手術前不能使用其他藥物,送入手術室后使用多功能監測儀檢測身體各項指標,連接BIS檢測儀記錄腦電雙頻指數,患兒都使用喉罩進行手術鎮定,術中并未聯用安定以及肌肉松弛藥物。實驗A組患兒注射舒芬太尼0.01μg·kg-1/min,實驗B組患兒注射0.02μg·kg-1/min,對照組患兒注射生理鹽水,待半小時之后靶控注射丙泊酚,將丙泊酚初始效應室濃度設置為1μg/ml,隨后遞增至最大值4μg/ml[1]。直到丙泊酚室內效應濃度不變,患兒體內血漿濃度達到平衡1min后,可以記錄檢測值[2]。如患兒在麻醉誘導期內出現特殊情況,需要外加氧氣面罩人工加壓給氧。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運算處理,進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A組與實驗B組麻醉誘導期時長、丙泊酚效應室濃度都顯著少于對照組,同時腦電雙頻指數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B組各項指標數值都優于A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981,P<0.05;t=4.745,P<0.05;t=3.836,P<0.05。),見表。
表 三組患兒丙泊酚效應室濃度、腦電雙頻指數與意識消失時間比較 (±s)

表 三組患兒丙泊酚效應室濃度、腦電雙頻指數與意識消失時間比較 (±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丙泊酚效應室濃度(μg/ml)腦電雙頻指數 麻醉誘導時間(min)A組 42 1.39±0.21 72±6 5.51±0.92 B組 42 1.09±0.36 78±6 4.68±1.14對照組 42 2.51±0.37 69±8 9.32±1.45
判斷臨床麻醉的藥理效果指標為麻醉深度,患者意識消失后的丙泊酚效應室濃度(EC)和腦電雙頻指數均可以作為麻醉深度的反映數值。當患者使用麻醉類藥物之后,通過機體代謝到達靶器官后,可對患者實施藥理效應檢測,從而反映麻醉深度。丙泊酚在臨床中用途較廣,麻醉作用起效快且患者蘇醒時間短,不會對患者造成不良藥物效應,術后并發癥較少。丙泊酚對人體GABA受體具有特異性,可激活GABA受體,起到麻醉效果。舒芬太尼作為阿片類鎮痛藥物,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對心血管系統與呼吸系統的影響非常小,使用后發生再嗎啡化的情況也較少,在麻醉誘導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腦電雙頻指數可以反映使用麻醉藥物對患者的鎮靜作用,數值變化反映大腦皮層狀態,在測定兒童使用麻醉藥物后的麻醉深度中具有重要作用[3]。
綜上,本文結果顯示,使用舒芬太尼聯合丙泊酚應用與患兒麻醉誘導期時,適當提高舒芬太尼使用劑量,患兒意識消失時的丙泊酚效應室濃度(EC)將下降,低濃度的丙泊酚效應室濃度也能達到相同麻醉深度,舒芬太尼與丙泊酚協同作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