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秀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人民醫院彩超室 青海 海東 810599)
高血壓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是舒張壓或收縮壓持續上升,通常會伴有心、腦、腎等器官功能或器質性損害[1]。采取心臟彩超診斷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具有準確率高、安全性高等多重優勢,在臨床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本文對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7月間所收治的80例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臟彩超進行診斷,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4年8月—2015年7月間所收治的80例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作為實驗組,其中男42例,女38例,患者年齡為42~69歲,平均年齡為(54.7±3.1)歲,病程為1.4~14.5年,所有患者均伴有窒息、胸悶等癥狀,8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壓心臟病患者21例,擴張性心肌病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16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5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等級分為:30例I級患者、26例Ⅱ級患者、24例Ⅲ級患者。選擇同時間段在我院體檢的8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齡為41~70歲,平均年齡為(52.5±2.9)歲。兩組受檢人員的性別、年齡等資料經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80例體檢人員為正常健康人員。實驗組80例患者為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者。兩組人員均采取心臟彩超診斷,選擇飛利浦SONOS45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2~4MHz),保證受檢人員處于左側臥位,將探頭放置其心尖處,觀察患者左室EF值(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左房內徑(LAD)等指標。
1.3 診斷指標
對兩組受檢人員進行心臟彩超檢測后,主要觀察兩個指標。一是要對比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人員的主要彩超指標,另一個是要對比實驗組心力衰竭患者的彩超和不同心功能分級之間的關系[2]。
1.4 數據處理
應用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受檢人員收縮壓、舒張壓、左室內徑等指標進行對比,P<0.05,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人員血壓及左室內徑等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受檢人員血壓及左室內徑等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LVESD(mm)LVEDD(mm)舒張壓(mmHg) 收縮壓(mmHg)實驗組 80 31.6 ±2.2 50.5 ±3.2 90.7 ±4.2 155.3 ±7.3 對照組 80 30.5 ±2.1 48.5 ±3.1 74.5 ±4.3 120.4 ±7.2 P - <0.05 <0.05 <0.05 <0.05
2.2 不同級別患者心功能心臟彩超檢查結果
實驗組心功能等級不同的患者,其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舒張早期峰值流速、舒張早晚期峰值流速比指標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不同級別患者心功能心臟彩超檢查結果(±s)

表2 不同級別患者心功能心臟彩超檢查結果(±s)
級別 例數 LAD(mm) LVEF(%) 舒張早期峰值流速(cm/s) 舒張早晚期峰值流速比一級 30 41.6±6.2 59.5±8.2 69.2±10.1 1.4±0.3二級 26 52.5±7.4 54.3±7.3 63.4±11.3 1.3±0.2三級 24 58.5±8.2 48.6±5.3 52.7±9.1 1.2±0.1
心臟彩超在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臨床診斷中應用比較廣泛,心臟彩超是心臟常規檢查的項目,可以清晰顯示患者心臟情況、血液流動情況以及心臟搏動情況,形成異常動態化的資料,進而提高臨床診斷正確率[3.4],且對人體沒有明顯損害,具有極高的安全性,為醫師提供有效診斷依據。對于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應及早進行診斷并接受治療,采取藥物積極控制血壓,有效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在本次實驗研究中,實驗組的LVESD、LVDd值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于不同級別心功能狀態的檢查對比結果顯示,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射血分數、舒張早期峰值流速、舒張早晚期峰值流速比指標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采取心臟彩超對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進行診斷,準確率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臨床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