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發 盧慧宇
(泰州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 江蘇 泰州 225300)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主要是因為慢性支氣管炎以及肺氣腫等疾病所導致的一種呼吸衰竭等現象[1],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幾率,經過臨床診斷后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從而防止出現病情加重或死亡的幾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針對80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選擇不同手段治療,詳細報告如下所示。
選擇我院就診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探究對象(例數:80例;時間:2017年10月22日—2018年10月23日),實施信封隨機分組模式進行分組,40例/組。
納入標準:確診為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進組前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知情了解本次研究且當面簽署同意書;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嚴重心臟等器質性疾病;不接受藥物治療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觀察組:男性與女性之比:22∶18,平均年齡(58.54±2.66)歲,對照組:男性與女性之比:21∶19,平均年齡(59.66±2.87)歲;
通過統計學處理,P>0.05。
對照組:常規治療:選擇抗生素抗感染治療,之后進行止咳平喘、化痰、補充營養等常規治療;
觀察組: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選擇面罩式呼吸輔助通氣,呼吸模式中的呼吸頻率一般是12~18次/分鐘,吸氣壓力逐漸增加到14~18cmH2O[2],等到患者的呼吸衰竭等情況逐漸好轉,則根據患者的后續病情調節氧流量等數據。兩組治療時間為1周。
觀察兩組臨床效果、血氣指標、心率、呼吸頻率。
顯效: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已經消失,血氣指標、心率、呼吸頻率等數據逐漸恢復正常;有效表示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逐漸緩解,血氣指標、心率、呼吸頻率等數據逐漸恢復正常;無效表示病情加重或無改善現象。
將患者資料及研究觀察數據錄入Excel數據處理軟件建立數據庫,使用SPSS21.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計量資料分別用χ2和t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 [n(%)]
表2可知:觀察組在血氣指標、心率、呼吸頻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表2 兩組血氣指標、心率、呼吸頻率(±s)

表2 兩組血氣指標、心率、呼吸頻率(±s)
組別 n PaO2(kPa) PaCO2(kPa)心率(次/min)呼吸頻率(次/min)觀察組4012.03±1.25 6.55±1.24 97.54±10.36 18.98±3.75對照組40 8.21±1.22 7.98±1.26 108.55±10.21 27.54±5.55 t - 13.8318 5.1160 4.7873 8.0826 P -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疾病是較為常見且危重的疾病,因此在確診后需要選擇較為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療,從而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相應的穩定效果,提升患者治愈情況。
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主要是為患者提供壓力支持,進一步增加患者功能的殘氣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耗氧量[3],從而使得患者的肺功能能夠逐漸獲得有效改善。相關學者曾經說明,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血氣指標等水平,還能夠對患者的病情產生一定的穩定效果,改善氣體分布,增加氣道以及肺泡內壓[4],有助于肺泡以及間質水腫滲液吸收,從而改善患者的彌散功能,為患者后續治療奠定較佳的基礎[5]。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觀察組臨床效果高于對照組,血氣指標、心率、呼吸頻率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顯著差異性,表示患者在接受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下,能夠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較為顯著的穩定以及改善,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還可使得患者的臨床癥狀逐漸改善,治療效果較優。
綜上所述,針對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選擇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