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紹興市越城區塔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 浙江 紹興 31200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為臨床多見慢性代謝性疾病,特別是近些年來伴隨人們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變化,攝入蛋白質、脂肪和糖等物質增多,缺少必要的體育活動等,造成臨床DN發病率逐年上升,對患者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1]。對改善臨床DN患者預后關鍵為前期診斷與治療干預,而對DN患者前期診斷重要指標為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蛋白,美國糖尿病協會對糖尿病患者建議為發病后5年以內需檢測完成相關指標,患者經連續隨訪與多次檢測才可確診[2]。因此,本研究經過檢測DN患者mAlb和尿蛋白含量,為臨床患者診療提供一些借鑒。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間在本院門診部檢查的DN患者76例患者當做觀察組,經實驗室檢測、體格檢測及病史等確診,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壓和其他腎臟疾患者,臨床表征是乏力、肥胖等;其中9例為1型糖尿病,67例為Ⅱ型糖尿病,年齡在42~76歲間,平均(58.74±4.72)歲,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18例,病程在2~17年間,平均(7.65±2.05)年。同時選取同期在本院門診部體檢的健康者70例當做對照組,年齡在44~74歲,平均(59.16±4.59)歲,男性46例,女性24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行mAlb和尿蛋白檢測,采集患者清晨中段尿液10ml,離心機2500rmp離心8分鐘后取上清液,mAlb含量采用散射比濁法檢測,含量高于30mg/L為陽性,尿蛋白采用HT-2000型尿液分析儀和分析試紙檢測,尿蛋白含量高于150mg/24h為陽性,具體步驟依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所有檢測均在樣本采集2h內完成。
觀察兩組對象mAlb、尿蛋白的檢測結果,記錄其mAlb、尿蛋白陽性率,并行統計分析。
觀察組患者尿液內mAlb、尿蛋白含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mAlb和尿蛋白含量狀況對比 (±s)

表1 兩組mAlb和尿蛋白含量狀況對比 (±s)
組別 n mAlb(mg/L) 尿蛋白(mg/24h)觀察組 76 30.01±3.65 204.17±6.94對照組 70 11.62±3.49 51.54±6.34 t 31.058 138.355 P--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mAlb和尿蛋白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mAlb和尿蛋白陽性率對比 [n(%)]
糖尿病為臨床多見慢性疾病,臨床患者不但發病率居高不下,且其并發癥較多,此病自身對患者身體不會產生嚴重損壞,但患者機體長期為高血糖狀況,體內不同器官系統會受到一定影響。當前已經明確的糖尿病并發癥已經高達百余種,為目前臨床并發癥對多疾病,這其中有10%左右患者死因為腎臟受損[3]。糖尿病主要的并發癥之一為DN,尤其是近些年來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DN臨床發病率顯著升高,在終末期腎臟疾病中位居第二,只比腎小球腎炎低。當前關于DN發病機制尚為完全明確,為多種因素互相影響的結果,包含高血壓、高血糖及遺傳等,而高血糖為造成疾病形成主要因素,機體血糖含量太高可導致代謝紊亂和腎臟血流動力學的異常,從而造成腎臟損壞,多數學者均認為DN為部分危險因素與遺傳等影響下所形成的。患者由糖尿病進展到DN在至嚴重腎病一般需5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患者腎小球高濾過,腎臟肥大,此階段患者沒有病理性損壞,若對其血糖含量行嚴格控制,則對患者病情可有效緩解或者逆轉其腎病進展[4]。第二階段為機體內形成尿蛋白含量過高,其病理改變為抗腎小球底膜變厚,患者休息后其尿蛋白含量一般會恢復至正常含量,此階段患者若對血糖含量有效控制則依然可阻止DN的進展,并使患者在此階段長期保持。第三階段為患者腎小球發生嚴重病變,同時形成mAlb、血壓升高,患者服用降壓藥物可降低排除mAlb。第四階段患者仍然存在尿蛋白癥狀,但已發生腎病綜合征。第五階段患者已經進展到終末腎衰竭,腎小球發生硬化同時需行透析治療[5]。
相關研究顯示,mAlb和尿蛋白通常可對DN不同階段進行預示,若發生mAlb上升指征,則多位于發病的前期,患者腎臟的受損輕微且有可逆性,若對血糖進行積極控制則可使其預后改善,如果尿蛋白為陽性時,說明患者腎功能已出現不可逆損壞,那么相對于尿蛋白,檢測mAlb的敏感性更高,對前期診斷DN的可靠性更高。另外,有研究顯示對DN病程不同者行mAlb檢測,結果顯示患者病程和mAlb檢測數值間有緊密聯系,患者的病程長則mAlb檢測數值越高,同時陽性率也高,若患者病程在20年以上則患者陽性率可達100%。常規尿檢為對腎臟疾病檢測常用方法,指標包含肌酐、尿素等,上述指標往往丟腎臟疾病的前期診斷價值不大,漏診情況時有發生。腎活檢雖然對患者檢測的敏感性比較高,但對患者有創傷,且無法反復檢測,在加上患者接受性差、費用高,所以臨床使用受到了諸多限制。24h尿蛋白排泄率為檢測腎臟疾病前期敏感指標,但過程比較繁瑣,對標本保存于采集要求高,且這些因素往往會影響到檢測結果而發生誤導現象。mAlb和尿蛋白均可對患者是否出現腎臟損壞進行反映,但尿蛋白敏感性較差一些,單一對尿蛋白檢測通常無法全面、客觀地對患者病程和腎臟受損情況進行反映,而聯合mAlb則可為DN患者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診斷信息。
綜上所述,DN患者檢測mAlb與尿蛋白可為其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有利于患者及時發現并進行治療干預,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