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川江 任建峽 張駿 曾許坤 李倫軍
(重慶巫山縣人民醫院 重慶 404700)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疾病是老年群體中多發的疾病類型之一,與關節的負載及磨損有密切的關系,通常會給患者帶來關節酸痛等問題,導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當前治療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的方法通常以治療改善疼痛為主,傳統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這種方法的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的缺陷,隨著關節鏡的出現,退行性骨關節治療有了新的途徑[1]。為了對關節鏡下清理結合黏彈性補充治療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本次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通過關節鏡下清理術治療,觀察組通過關節鏡下清理及黏彈性補充聯合治療,現就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5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2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2例,女13例,患者年齡分布為32~74歲,平均年齡為(56.34±2.13)歲,患者病程為5~5年,平均病程為(4.32±0.23)年,觀察組患者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齡分布為34-71歲,平均年齡為(53.38±2.19)歲,患者病程為5~6年,平均病程為(3.98±1.23)年,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通過關節鏡下清理的方法進行清理,對患者的膝關節前外及前內入路進行觀察及患者的滑膜增生情況與軟組織的銳變狀況,對患者的疼痛部位進行病灶清理處理,修整患者半月板,針對有影響的骨贅部位進行髕內支持帶松解。觀察組患者進行關節鏡下清理及黏彈性補充聯合治療,將患者置于仰臥位,將氣囊止血帶置于大腿中1/3處,對下肢區進行消毒處理,通過手術側下肢驅血充氣止血后維持壓力為46.55~53.20kpa,通過外膝關節增加輔助入路治療,切除患者受損的半月板部分,同時對損傷的軟骨及膝關節中游離體進行處理,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關節腔進行積液清潔,完成手術傷口的粘合,之后對患者的膝關節進行玻璃酸鈉注射治療,以5周為1療程。
以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患者的疼痛功能評分(VAS評分)為觀察指標;患者的癥狀療效分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除,且關節的功能狀況顯著改善;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有好轉跡象;無效:患者的關節功能無明顯變化。其中: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此次研究通過軟件SPSS22.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通過卡方進行驗證,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通過t進行驗證,如果P<0.05則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且兩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所示。

表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n(%)]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1.61±0.22)分,對照組患者的VAS評分為(2.89±0.56)分,觀察組患者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且兩組患者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疾病是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病的一種,通常對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常見的治療疾病的方法為非甾體類抗炎、激素及鎮痛藥物,這種治療方式可以較好地改善患者的疼痛情況,但是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通常通過關節鏡清理術對患者的損傷病癥部位進行清理,通過微骨折術實現軟骨的自我修復,將關節內整體環境進行改善,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但是這種治療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無法實現長期有效地治療[2]。研究表明,關節內注入玻璃酸鈉可以潤滑關節腔,顯著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0%,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1.61±0.22)分,對照組患者的VAS評分為(2.89±0.56)分,觀察組患者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評分,且兩組患者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通過關節鏡下清理結合黏彈性補充治療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可以改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疼痛,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