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曦
(四川省精神衛生中心(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 MRI)是采用射頻磁場和靜磁場對人體組織成像的一種醫學技術,不用電離子輻射和對比劑即可獲得高清晰、高對比度的圖像[1]。因為MRI對人體傷害小,并且診斷率高的特點在嬰幼患兒檢查中應用較為廣泛[2]。但是因為嬰幼兒自我行為不受控制,不好約束,不能很好配合檢查,因此全程對嬰幼兒的護理干預對于檢查的完成和疾病的診斷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我院就全程護理干預對嬰幼兒MRI檢查作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7年5月—2018年2月180例做MRI檢查的嬰幼兒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設備為西門子Skyra3.0T,均使用頭頸聯合20通道線圈。按照患者入院ID號進行隨機分組,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90例患兒,年齡3天~5歲,平均年齡(2.9±1.8)歲,觀察組患兒90例,年齡3天~4歲,平均年齡(2.1±1.7)歲。兩組患兒在性別、生長發育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措施實施干預,包括給患兒家屬講解檢查過程和檢查注意事項,注意嬰幼患兒保暖,保證患兒躺臥舒適,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
觀察組采用全程護理干預措施。(1)檢查前的護理,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首先詢問一下患兒禁忌或適應癥,禁止出現金屬等違禁物;必要的情況下患兒需使用對比劑或鎮靜劑,一定要注意藥物的用法用量,另外注意患兒過敏情況;因為患兒在陌生環境下可能會哭鬧,所以對患兒要親切溫和有耐心,鼓勵表揚患兒,分散其注意力。(2)檢查中的護理,檢查過程中盡量減少噪音干擾,可以輕拍撫摸患兒,同時保證患兒的溫暖,加蓋毯子;播放一些輕緩的音樂,使其盡量配合整個檢查。(3)檢查后的護理,檢查后保證患兒安全,囑咐家屬抱患兒在休息室靜坐休息十幾分鐘,期間密切注意患兒呼吸、面色和皮膚等,看是否有不良反應,并及時采取對應護理干預。
觀察兩組患兒MRI檢查的掃描完成率,對比兩組掃描圖像的質量情況,圖像質量清晰為優良,圖像質量稍模糊為一般,圖像質量很模糊不清楚為無法診斷。
結果數據的分析應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為[n(%)],兩組比較應用χ2檢驗分析,P<0.05,兩組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掃描完成率為94.44%,而對照組掃描完成率為84.88%,兩組具有統計學差異(χ2=4.7663,P=0.0290);觀察組85例圖像質量優良率為90.59%,對照組圖像質量優良率為78.95%,具體數據見表。

表 兩組掃描狀況分析[n(%)]
MRI不僅可以獲得無重疊的各個方位斷層圖像外,還可以將人體組織中復雜的化學結構的信息反應出來,是一種很先進、很安全的影像檢查方法[3]。MRI因為診斷價值高,在嬰幼患兒疾病診斷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優良的圖像和掃描的效果是診斷疾病的重要保障,檢查前、檢查過程中還有檢查后的患兒配合度是影響整個檢查的關鍵,但是因為患兒生性好動,自控力差等原因,在檢查中可能會焦躁亂動,導致影像模糊不清,進而無法判斷疾病,因此做好全程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4]。
全程護理改變了傳統固定的護理,只是檢查前的一些準備工作,它做到了全面的護理,包括檢查前、檢查中和檢查后整個護理過程。檢查前藥物護理提高了患兒配合度,心理護理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患兒害怕、恐懼的心理,使患兒放松心情,分散其注意力,提高了掃描圖像的優良率;檢查中的保暖護理,幫助患兒蓋毯子;噪音護理:給患兒帶上耳塞,都使患兒減少亂動,保證檢查順利進行;檢查后的護理是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進一步保證了患兒安全,讓家屬放心。
本研究顯示,全程護理干預使得MRI檢查掃描完成率高于常規護理患兒,而且掃描圖像質量優良率也顯著高于常規護理患兒,檢查掃描效果優于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對于嬰幼兒MRI檢查結果有重大影響,提高掃描完成率和圖像質量優良率,對臨床護理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