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利
(成都市血液中心后勤保障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作為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的重要指標,目前其檢驗不合格仍是我中心獻血前血液檢測不合格的首位原因。本文回顧性選擇151974例獻血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影響ALT不合格的因素,以期為我中心制定無償獻血招募策略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2017年8月14日—2018年2月28日期間,獻血前采集獻血者血液標本做血液檢測,共檢測標本151974份,所有獻血者在仔細閱讀《獻血知情同意者及健康狀況征詢表》后,填寫《無償獻血登記表》。
1.2.1 信息資料收集 統計每位獻血者在《無償獻血登記表》中登記的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獻血史等;對每位獻血者進行全面的體檢,包括體重、血壓、心率等;同時,通過詢問對各位獻血者的睡眠、飲食及相關病史等進行記錄。
1.2.2 ALT檢測 對每位獻血者獻血前血液標本進行ALT的檢測,檢測方法采用干式化學法,檢測試紙條由艾康生物技術(杭州)有限公司提供,ALT≥40U則定義為不合格[1]。
1.2.3 影響因素分析 以ALT不合格為因變量,以可能影響ALT不合格的相關因素為自變量,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獻血史、職業、體重指數等,進行危險因素分析。
統計學軟件版本號為SPSS20.0,計數檢測數據的表現形式為(n/%),數據之間的比較檢驗方法采用χ2;用(±s)的形式對計量檢測數據進行表示,數據之間的比較用t對其進行檢驗。P<0.05提示數據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1974份血液標本經檢測后,16212份標本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為10.67%(16212/151974)。

表 影響ALT不合格的相關因素分析 [n(%)]
從表可以看出,ALT不合格組男性比例高于ALT合格組(P<0.05),小學及初中者比例顯著高于ALT合格組(P<0.05),公務員、職員者比例顯著高于ALT合格組(P<0.05),超重者比例顯著高于ALT合格組(P<0.05)。
據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獻血者因ALT不合格而造成血液報廢比例高達10%以上,這不僅對珍貴的血液資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費,同時也嚴重阻礙了無償獻血公益事業的順利開展。因此,加強ALT檢測,分析影響無償獻血者ALT不合格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以降低ALT不合格率,減少血液報廢是血液中心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本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以ALT不合格為因變量,從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獻血史、職業、體重指數等多方面因素著手,探討可能影響ALT不合格的相關因素。結果顯示,ALT不合格組男性比例高于ALT合格組(P<0.05),小學及初中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組(P<0.05),公務員、職員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組(P<0.05),超重(BMI>25)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組(P<0.05)。首先,男性人群因以從事體力工作為主,加之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如吸煙、飲酒、熬夜等均可造成ALT生理性升高而導致不合格;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其對獻血知識掌握的更完善,能夠更好的理解影響ALT不合格的因素,進而加強自我管理,能夠于獻血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ALT不合格[2]。其次,公務員、職員因職業環境因素的影響及缺乏運動等同樣易引起ALT升高。最后,勞累、脂肪肝、肥胖、睡眠不足等都會引起ALT出現升高[3]。
綜上,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及體重均是影響無償獻血者ALT不合格的因素,可將女性、高文化程度、非公務員和職員、正常體重的人群作為獻血招募計劃目標人群,以降低血液報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