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瑋 石誼聯 蔡葵 張偉林 王聲 侯冬蓮
(廣西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廣西 桂林 541004)
引發DPN(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因素有很多,如免疫力低下、血管受損、新陳代謝紊亂等,其臨床表現包括麻木、出汗、疼痛、腹脹等,嚴重影響了患者身心健康[1]。本次研究首先分析了丹紅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 DPN的臨床療效,并對其機理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DNP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治療組男28例,女32例;年齡(54.29±4.45) 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程2~6(3.12±1.39)年。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53.22±5.99)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程1~7(3.87±1.26)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兩組常規治療方法基礎上,對照組用維生素B1和B12實施穴位注射,穴位選擇包括:①三陰交、足三里、昆侖;②陽陵泉、豐隆、懸鐘,操作:對所選穴位進行常規消毒,5ml一次性注射器1支,抽取500ug維生素B12和100mg維生素B1溶于2ml注射用水中,用5mL注射器抽取藥液后垂直進針,緩緩注入藥液,每穴0.5mL,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3天再進行下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治療組用丹紅注射液穴位注射,選穴處方:①足三里、三陰交、昆侖;②陽陵泉、豐隆、懸鐘,操作:對所選穴位進行常規消毒,5ml一次性注射器1支,抽取2mL丹紅注射液,用5mL注射器抽取藥液2ml后針頭沿皮膚垂直進針,緩緩注入藥液,每穴0.5mL,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每療程間休息3天再進行下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
觀察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反射、感覺功能、神經癥狀評分,分數越低說明神經功能越好。
肌電圖示神經傳導速度無變化,自覺癥狀無好轉,腱反射及深淺感覺無改善表明無效;與治療前相比,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增加低于5m/s,自覺癥狀明顯減輕,腱反射及深淺感覺未能完全回復正常表明好轉;與治療前相比,肌電圖顯示神經傳導速度增加超過5m/s,自覺癥狀消失視為顯效[2]。
表1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表2顯示,治療后治療組神經癥狀、神經反射、感覺功能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SS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SS的比較(±s,分)
注:a與治療前比較,P<0.05;b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神經癥狀 神經反射 感覺功能治療組 60 治療后 1.20±0.82ab 1.56±0.75ab 1.45±0.69ab對照組 60 治療后 2.67±1.03a 2.79±1.01a 2.26±1.12a
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患病率約為50%~80%。現代醫學研究認為,DPN是血管病變及糖尿病的代謝障礙所致的神經系統并發癥,由于糖尿病導致血管狹窄,微循環障礙,代謝障礙。祖國醫學中認為與脾、腎、肝等重要器官有密切關系,痰濁為標,氣虛為本,本虛標實。中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從整體出發,以辨證論治為基礎,益氣活血、調和臟腑、疏通經絡,標本兼治,發揮了更加顯著的作用。
本研究選擇了多種穴位,陽陵泉為足少陽膽經合穴、筋會,有舒筋通絡之功。昆侖可安神清熱,舒筋活絡。豐隆可化瘀血、降痰濁,泄熱通腑。懸鐘與三陰交相對,可泄膽火、清髓熱、舒筋脈[3]。臨床研究表明,穴位刺激治療DPN通過對機體的整體調節,具有改善糖脂代謝、內分泌紊亂等的作用。丹紅注射液是植物紅花和丹參的提取物,前者主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4];后者可以有效抗纖溶活性、抗凝,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促進新生血管形成[5]。穴位注射將小劑量藥液的藥理作用、藥液對穴位的刺激以及中醫針灸的機械性刺激有機地結合,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且神經癥狀、感覺功能、神經反射評分改善更加明顯,進一步說明了丹紅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DPN效果良好,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