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 要:現今,兒童題材中國畫經常出現在各類美術展覽中,受到觀眾的喜愛與贊美。文章以當代工筆重彩畫家周雪為個案,從其畫面中的兒童形象本身、動物造型、色彩運用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探究兒童題材繪畫的趣味性所在,解讀畫家的繪畫藝術特色。
關鍵詞:兒童題材;工筆人物畫;繪畫造型;趣味性
當代兒童題材中國畫以獨特的藝術語言矗立于中國優秀文化之中,并與傳統繪畫拉開一定距離,呈現出全新的面貌特征。在當代工筆人物畫日益繁盛的今天,有眾多學者對藝術家進行個案研究,而周雪作為工筆重彩畫家,時常出現在大型的美術展覽中,其繪畫風格獨具特色,作品尤以兒童題材最為突出,因此對其進行重點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目前關于周雪的研究并不多,其中茉莉[1]在文中主要介紹了幾幅作品并提出市場表現和投資建議。另還有一些碩士論文,像鮑夢茹[2]在文中提到周雪,對其兒童題材繪畫作品進行了簡單的概述??梢钥吹?,目前并未形成對周雪的重點研究,而文中主要探究其兒童題材繪畫中的趣味性,以期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
一、藝術家生平背景
周雪,當代工筆重彩女畫家。自幼喜愛繪畫,受藝術家庭熏陶,青少年時期便開始專攻工筆重彩人物畫,后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研班,跟隨蔣采萍老師繼續學習,在其引導下繪畫功底逐步得到提高,探索出一條自己的繪畫風格之路,先后創作出“美人記”“胭脂蔻”“游·夢”“純真年代”等系列作品。其中“游·夢”和“純真年代”系列便是描繪兒童形象的,純粹,夢幻,且充滿了趣味性。她從小生活在文化館大院,時常有馬戲團表演和各種各樣的文藝演出活動,如變魔術的、唱戲的等等,她也經常在臺前幕后奔走,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奧秘。她說:“也許就是記憶中的這些碎片與無限的想象,讓我在夢境中拼湊出另一個世界,講述著一個個關于夢的世界?!盵3]是的,周雪將那些看起來夸張、渺茫,只有在動畫片、電影或夢里才會出現的景象,用畫筆真實、細膩地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構建起一個新的世界,講述著一個新的童話故事。看她的畫,讓我們追憶童年,追憶青春。
二、兒童題材繪畫中的趣味性
(一)時尚多變的兒童形象
童真,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童年,是人們一生中最純真的一段時光,在這段時光里,我們無憂無慮,總是用明亮的眼睛、幻想的大腦、敏感的好奇心觀察著身邊的點點滴滴,開心快樂且享受。童年是美好的,更是純粹的。兒童,作為新生命的代表,在傳統兒童題材繪畫中被人們寄寓多子多福、祈求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而到了現當代,隨著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兒童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藝術家也開始對他們進行更真實的描繪,同時表達著自己的感受與思考,使兒童形象逐漸脫離傳統的桎梏,被賦予新的面貌。
周雪作品中的兒童形象正是童年時期面貌的真實刻畫,清澈的目光、可愛的臉龐、上揚的嘴角、圓潤的身體、嫩滑的皮膚……我們會因小小的禮物而興奮不已,也會因多樣的原因傷心流淚,這不正是兒童本真的狀態嗎?在《游·夢系列——我是你的王》的兩幅作品中,周雪采用了中心式構圖,將兩位兒童形象置于畫面中心。在其一中,小國王手拿魔法棒,雙腿盤坐在寶座上,露出笑容,神態可愛又帶著一絲穩重。在其二中,小女王則穿著公主裙傲慢地站在寶座上,一只手掐在腰上,另一只手拿著權杖,嘟起小嘴,表情嚴肅又有趣,透露著一股撒嬌與蠻橫。就是這種熟悉的動作,微妙的表情,無一不體現著兒童乖巧可愛、天真爛漫的本性。周雪將時尚蓬松的頭發、精致小巧的五官、浪漫華麗的服飾一一刻畫,細心勾勒,用淡彩渲染著潔白的皮膚,雅致凈麗,使畫中形象散發出兒童的本真味道,童趣盎然,惟妙惟肖。
幼時,我們經常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變成小鳥、兔子、企鵝、海豚,于是開始在形象上“假裝”,“假裝”成一張奇怪的面具,隱藏自己,欺騙同類。周雪的繪畫作品中,兒童多穿著各類動物形象的衣服,有熊貓、青蛙、兔子、小貓、大象等,在稚嫩的臉龐襯托下,兒童形象愈加活靈活現。
《游·夢系列——奇怪的謊言》中,一只巨大無比的鳥兒窩在毛線織的鳥巢中,旁邊還有一只變色龍,穿著兔子衣服的孩子坐在地上,用驚訝好奇的目光望著這只大鳥,表情十分有趣。在這不可思議的場景中,周雪對兒童進行“假裝”,將大鳥擬人化,使兩類物種互相接近,充滿了戲謔。同樣在“童趣”系列里的五個孩子,他們各自穿著大白兔、猴子、熊貓、獅子、長頸鹿形象的衣服,踢腿、吶喊、盤坐,形態各異,活潑歡樂。他們將自己“假裝”,將自己隱藏,扮演成一群動物,癡迷般享受著這份偽裝。不論是真實的亦或是虛幻的,畫家用時尚多變的服飾裝扮著兒童形象,同時用童心扮演著自己,將自己與繪畫融為一體,帶給我們一種別樣的感動。正如周雪所言:“我的畫無關現實又遠離現實,因為我只想表現內心世界的美好與歡樂。童年是每個人心里最溫暖、最陽光的經歷,我希望自己的畫能夠勾起大家對童年的回憶,讓每一個人感受到溫暖,感受到愛。”[4]
(二)夸張擬人化的動物造型
唐宋是中國傳統兒童題材繪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無論是以張萱為代表的富貴宮廷風還是以韓滉為代表清新野逸的田家風,其人物和動物形象都是在形似的基礎上,追求傳神,以達到形神兼備,如此這也成為傳統繪畫的規范模式,歷代畫家都以此為基石,并被束縛著,沒有較大的突破與創新。直到20世紀,國門打開,中西文化開始相互交流碰撞,很多藝術家在繼承傳統造型的同時吸收借鑒西方繪畫中的造型因素,將透視、光影、結構等融入其中,由此涌現出一批以寫實為主的畫家,像蔣兆和、王有政、陳白一等創作出大量的優秀兒童題材作品。而后進入21世紀,經濟飛速發展,在多元文化的共同影響下,當代畫家開始打破傳統固有的造型模式,將自己的審美情感與主觀意識融入其中,凸顯當代藝術觀念,進行夸張、變形、概括等,追求擬人化、生活化,給人以新的視覺沖擊,充滿了趣味性,且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
讀周雪的兒童題材繪畫,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動物形象,而這些動物卻與現實中的大為不同。她突破傳統兒童題材繪畫中的造型模式,大膽進行探索與創新,將其夸張進行擬人化處理,以新穎、獨特、有趣的造型營造出視覺美感,創作出具有個人思想特質的作品。在“游·夢”系列的多幅作品中,有夸大的鳥兒,她編織出舒適柔軟的鳥巢,為鳥兒戴上發飾,還有背著兒童的犀牛、舉著玩偶的蜥蜴、懸浮的游魚、帶皇冠的青蛙……這些在思想意識中與人們不可接近的動物形象,在周雪的筆下呈現出另一種面貌。她精心裝扮著它們,用純凈夢幻的色彩渲染著,讓它們走近人類,貼近生活,給它們以多變的面貌、動作、神態,與兒童產生互動,上演著一場場真實的童話游戲。這種真實是周雪記憶深處的真實,通過外現的方式,向觀眾展現背后的故事,傳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與經歷。
動物形象自古以來都是畫家常表現的對象,只是在傳統繪畫中總是以客觀真實的造型描繪著,而在當代卻是藝術家用來傳情寓志的一種表現對象。兒童和動物都是活潑好動的,兒童的行為和語言能力都處在人類發展的初級階段,而動物同樣是用行為和聲音來傳達自己,因此周雪將他們結合在一起,進行置換與聯系,使其向彼此的方向互相靠近,互相傳遞,達到一個平衡點,既不過分夸張,也不過于表現荒誕,表現出一種和諧的人類關系,并使其趣味性完美地呈現在觀者面前。
(三)純凈夢幻的色彩運用
色彩是繪畫語言的表達形式,不同的色彩體現了畫家不同的風格。傳統兒童題材中國畫在唐宋達到發展的繁盛時期,其畫面色彩絢麗典雅,以暖色調為主,流露著一股華麗富貴的氣息,同時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而在當代,“觀念”成為藝術家的主要表達方式,這種“觀念”體現著藝術家的個人生存體驗與內心情感,因此她們大多注重畫面色彩的整體效果,不再固守傳統“隨類賦彩”“以色貌色”的規范模式,吸收西方色彩美學觀念,多以淡彩色調渲染氛圍,追求統一,并對材料進行拓展,注重突出肌理效果,以達到自我情感意識的準確表達。
作為當代工筆重彩畫家,周雪用朱砂、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在薄如蟬翼的絹上渲染著她的繪畫人生。描繪猶如琥珀的變色龍,晶瑩剔透的水母,潔白如雪的羽翼等等,由此營造出多種不同的氛圍,愉快,興奮,又或是安靜,思考,使畫面始終散發著一股生動、有趣又純凈的氣息。在《游·夢系列——凝視》中,大面積藍與白的運用,構成了一幅絕美靜謐的畫面。淡淡的暖色暈染著五官,精致而柔和,形狀、線條、色塊和諧統一,輕柔空秀,寧靜雅致,將畫家的情感傳達得無一遺漏。江宏偉曾這樣寫到她:“看周雪的畫,總會有些擔心。如同到了一片景色優美、原生態保留的景致,空氣清新、湖水清澈、林木蔥蘢,就是讓人擔心開發。”[5]
周雪對畫面色彩的追求比較多元化,且通過不同的色彩傳達著不同的思想情感,既有清新淡雅的歡樂,也有沉于思考的凝重,她通過對自我記憶和當下文化的理解與探索,賦予畫面一種新的形式和語言,流露出輕盈恬靜的氣質和超越時空的流動感。但無論是純潔、歡樂、憂傷亦或靜默,都是周雪內心的獨白,自身情感的反映,她用絕美的色彩畫了一本童話書,或朦朧,或羞澀,或迷茫,讓我們回憶青春年少時的天真懵懂,追問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勾連現實,交織記憶。
三、結語
通過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論述周雪兒童題材繪畫中的趣味性,可以看到這并非是漫畫式的奇怪搭配,而是一絲不茍的正統描繪。她以獨特的視角、個性的造型、時尚的裝扮、夢幻的色彩,挖掘著兒童世界的無限可能,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歡樂與美好,營造出一個個遠離現實、神秘、荒誕又有趣的奇幻世界,她沉浸其中,也帶領觀眾自由地遨游著。這,便是周雪的畫作,其為當代工筆畫增添了炫彩的一章。
注釋:
[1]茉莉.周雪:絕美重彩之下守護青春年少的秘密情感[EB/OL]. http://gallery.artron.net/20141218/n691268.html.
[2]鮑夢茹.淺析中國畫兒童題材的發展[D].天津美術學院,2016.
[3][4][5]周雪.畫境·典雅:周雪工筆人物畫探微[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6:3,3,1.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