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
我?!吧平逃钡暮诵膹淖孕湃胧?,從德育的育人作用著手,再從教學的育智方面著力,輔之以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從而實現學生從內到外的自信與進步。學校計劃通過打造“善教育”特色,挖掘和構建“善教育”校園文化,培養善德、善行、善學的學生,和善心、善行、善教的老師,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在此背景下,我校的“善教育”理念呼之欲出。
一、善教育之路在何方
早些年,我鎮存在學校布局相對滯后、學位供需矛盾突出、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欠完善等問題,我校更是如此,尤其學生的生源每況愈下。報讀我校時,有些同學是帶著沮喪的心情來的,有些同學還帶著一種“流放”的感覺,覺得和同學相比,自己已經輸在起跑線了,表現出了明顯的不自信,雖然骨子里還帶著小升初時的不服輸勁頭,但心理上氣勢上已經輸人一大截。有這種想法的同學不在少數,還有一大部分同學是帶著將就的心態來的,覺得既然不能有更好的選擇,那就來這里看看吧。當大多數同學都心懷這種不良情緒,極易造成學習與德育的群體性滑坡。引導他們對校園和學校的熱愛、煥發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培養規范有序的各種習慣、增強堅強健康的自信心理,是學校首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二、“善教育”之路如何鋪筑
經過短短兩三年的實踐探索,以及里水教育對學校建設的理論指導,我校步實現了“善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學校更好的鋪筑善教育之路奠定了基礎。我校主要從多個方面對“善教育”之路進行鋪筑。
1.善文化的環境——學生的成長樂園
2016年開學之初,我?!盀樾聵恰甭涑?。屬于里水教育重點打造的硬件項目之一,政府投資1700多萬元建設,建筑面積超過5000多平方米,擁有階梯會議室、語言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圖書館等多個功能場室,善文化熏染的校園環境為孩子的學習成長提供了重要保障。學校環境的巨大改觀給師生帶來心理上的優勢與自信。我校校園環境的快速改觀,教學設施設備的迅速更新換代,是提振師生信心、塑造良好社會形象的有效手段。近幾年,學校校園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讓師生從心里產生了自豪感和對學校的認同感,身處美麗現代的校園環境,當自己家長來到學校時,學生也會自豪地給父母介紹學校,這種自信也有了更充足的底氣。
我校在開始進行校園升級改造同時,也聘請了專業的文化品牌建設團隊,給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把脈、塑造,并完成了從學校發展定位、辦學理念提煉、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課程設計等全面工作,最終完成了我校校園文化內核的提煉,確立了“善文化”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內核。其中包含了善德、善行,以及善思、善學、善問、善導、善教,最后形成博學篤行、兼善天下的闊大胸懷。我們以“善文化”為學校核心文化,以“善教育”作為學校的教育特色,把基礎教育與善文化結合,開創和順和二中的教育創新之路。在善文化的熏陶下,師生將得到更和諧的自我發展和共同發展。
2.善教的團隊——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團隊建設是實施“善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教師是學校工作的具體落實者,近幾年,我校陸續引進了十幾個優秀的青年教師,均安排了班主任崗位。青年教師有活力,有朝氣,有激情,有干勁,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容易和正處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的學生產生共同語言和共同話題,彼此之間的交流也更少障礙。在這些青年教師的帶領下,我校學生的活力、自信、熱情也被激發起來了。
學校每學年均組織新班主任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專業培訓,培訓由熟悉本校情況的德育校長、德育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優秀班主任等主講,內容涵蓋學生總體情況、學校德育管理模式、德育制度、管班領班方法、學生思想動向把握與問題處理方法等方面。磨刀不誤砍柴功,雖然這些培養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通過這些培訓,班主任上手快,很快就能走上正軌。
班科任老師通力合作,學校工作無小事,但做起來又全都是小事、瑣事。只要把這些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就能取得整個學校教育的成功,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堅持做,堅持做的事情開心做。學校常規工作也如此,我們一直堅持把集體備課、備課檢查、作業檢查、班科任溝通會等教學常規制度化,定時間、定人員、定任務,把每一個環節做好,積小流成大河,積跬步至千里,直到最后的成功。
為教師提供多種成功成才的機會,學校制定了師徒結對制度,指定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帶新班主任,形成師徒關系。師徒結對,讓新班主任在平時工作中有了實時的指導,少走了很多彎路。除此之外,每學期1-2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主題班會觀摩活動、每月一次的班主任會議等交流活動,讓班主任在實踐中得以互學互進,共同提高。
3.“善學”課堂——學生的發展之“源”
我校一直在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打造“善教善學”課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信心。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推進下,我校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學習主動性為主的課改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①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②學生學習的方式呈現多樣化,學習態度有了根本的改變;③學生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并初步形成了以導學稿為載體的“五三二”課堂模式。
2016-2017學年,我校充分挖掘現有資源,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制定了《善德、善行、善學》特色課程建設實施方案。該課程方案以“善德、善行、善學”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問題處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我校的特色課程從我校特色教育創建出發,陸續開設了一系列特色校本課程。課程涵蓋了善德、善行、善學等三方面的內容:善德方面課程有每周一次的國旗下教育、善講壇系列課程;善行方面課程包含有每周二下午的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健腦操活動;善學方面有誦讀經典課程、書香文化校園活動等。
2017年,我校在原有校本課程的基礎上,開始構建藝術教育校本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結合我?,F有條件,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配合、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融通。初步確定有繪畫、舞蹈、器樂、書法等藝術活動項目,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選擇與自己興趣、愛好相適宜、符合自身素質特點的藝術課程,以加強學生藝術素養修煉,培養審美意識,陶冶藝術情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能,以此來增加他們的自信心。通過學生自由選課、自主參加,尊重學生意愿的同時提高其“善學”“樂學”的能力。
4.向“善”之心——學生自信之“根”
信心的形成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激勵與積累。心理的調適與輔導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我校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隨著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革深化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我校探索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模式,開展德育創新的管理模式。
學校按常規建立了由校長負總責、德育副校長和德育主任為主力的德育領導機構,同時,每個年級配備一個副校長、一個行政負責具體的德育管理工作,實現一個總思路:全覆蓋,重實效。既做到了統籌管理,又做到分工負責。對于一些需要重點培養輔導的學生,每位行政都實行了“包干”政策。校長在初三把關,按照初三各班主任及各科老師反映的情況和數據,確定了10個“校長包干”名單,并制定了輔導培養計劃,力爭讓這些學生能成功“修煉”成為學霸。不僅如此,校長還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去,還特別制定了與初三學生的談話計劃:定期每月與10個學生最少進行一次鼓勵談話、進行學習情況分析,幫他們設定學習目標,為了給學生最大的鼓勵,有效地提升自信,校長還設立了校長私人獎學獎勵制度。
德育輔導活動豐富多彩,全方位滿足學生的需求。教育教學方面初一年級開設心理專業課,初二初三定期開展團體輔導活動外;課外活動方面設立校級心理社團,每周舉行兩次的心理社團活動,還會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文化氛圍建設方面,設立心理宣傳欄,編輯心理???,每個班都設有心理健康宣傳板塊,以及組建班級的心靈天使團隊。
學校推廣了學生成長檔案和宿舍心理委員制度。這兩個措施,讓班主任能及時發覺每一個同學的小心思小情緒,并及時給予干預和處理,避免了學生情緒的大幅波動,有效化解各種問題于萌芽之中。對能力突出積極樂觀的同學,班主任首先是考慮安排一些相應的班干部職務,讓他們在工作中進行鍛煉,在鍛煉中培養,并進一步提升他的自信。
我校關于“善教育”的征程取得了新的突破,短短兩三年我校就步出低谷,涌上浪峰。2017年我校中考成績放量突破,實現質的飛躍。高分人數大幅提高,學校在尖子生培養方面取得新突破。
如今,我校整體師資力量顯著提升。僅在2017~2018學年,教師在國家級教學評比活動便獲獎達1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