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云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那怎樣才能喚醒學生的靈魂,點亮學生的心燈,做一個學生心中的友善之師呢?這確實值得班主任和老師們深思。
一、班主任心中要有學生,做學生的“暖心之師”
教育是育人的事業,育人先育心,只有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教育才有針對性。“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把學生裝進心中,才能了解學生,用孩子的視覺看世界,同時還要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和居高臨下的姿態。這樣,讓學生有親近感,放松警惕感,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納,才有助于融洽師生之間的感情。了解學生是多方面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生的年齡及身體發育狀況;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的智力情況;學生的學情等方面。
我擔任一年級11班班主任。剛開學,我就盡量讓他們真正感到我的真誠,真正感到我的親切感。我經常利用課間時間,到教室觀察孩子們的言行,跟孩子們說說話,童言無忌,從聊天中可以知道孩子們的內心所想,并把對孩子們的要求在輕松的談話中滲透給他們。如,有一個小女生學習、衛生習慣都令人擔憂。與家長溝通后得知,孩子一直生活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下面還有一對雙胞胎弟弟要帶。爺爺奶奶只能放羊式地讓她吃飽穿暖就行。有一天,我看見她上課無精打采,問她是不是不舒服,她也不出聲,就是一副想哭的樣子。下課時我拉著她的小手,摸了摸她的頭,對她說:你長得很可愛,老師喜歡你喲!她這時抬起頭小聲地說:老師,我好餓呀!我連忙把她帶到辦公室拿了牛奶和餅干給她吃。后來,這個小女生見到我就會來拉我的手,和我說話。我把對她的習慣要求一點一點地滲透在平時的聊天中,漸漸地,她的壞習慣就改了不少。這樣類似的交流很平常,學生們都喜歡。與孩子友善相處,親近信任孩子,孩子才會敞開心扉, 教育才會真正產生。
二、班主任要身教重于言教,做學生行動的“良師”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低年級學生的向師性特別強。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的話就是真理,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教師是智慧的象征。班主任的榜樣作用更加重要。一個好教師應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因此,在孩子們眼里老師也是他們好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老師的一言一行,往往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甚至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這就是榜樣的作用。作為班主任,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要求孩子們要尊重他人,養成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我在和孩子們談話的時候,就雙目注視著他們,全身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要求孩子們要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我看見地板上有垃圾就會撿起來,看到講臺上亂了就及時整理。
三、實施班級崗位服務制,班主任做好班級“軍師”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為了“把機會給每一個學生”,我在班里搭建自主成長平臺。如班級管理崗位服務輪換制,提升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讓每個孩子的能力得到施展。倡導人人當班干部,人人當主人的選拔班干部的工作思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享有平等的管理與被管理的機會。承認和保證了每個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參與班級管理的權利和義務,使學生真正成了班級管理的主人。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是設定崗位后細心觀察,老師舉薦與學生民主選舉,產生第一任主要班干部。第二步是指導與培養。在實踐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干部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步是加強監督,及時引導。班干部是班級的“領頭羊”,在班內起模范帶頭作用,同時,也接受大家的監督。發現問題要及時指出,幫助班干部樹立威信,但也決不偏袒。第四步是考核,輪換。每一任班干部的任期為兩個月,兩個月后全班同學會對班干部進行舉手投票考核,考核特別優秀的孩子還可以擔任下一任班干部,但不擔任原崗位。
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最優秀的,以前任教的班級,一些孩子落選后,家長會為孩子鳴不平,甚至找老師討說法。現在家長們也很贊同班干輪換制的做法,在學期末的時候,有幾個家長在教室門口聊天說孩子變化很大,變得獨立自主了。班干部輪換制使學生在個性、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