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要: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我國紡織服裝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對設計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的大背景下。通過文獻、實地等調研方式針對ET軟件和服裝結構設計課程進行深入分析,針對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有效的教改思路。研究ET服裝軟件輔助服裝結構設計、解決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突出問題,探討ET軟件引入服裝結構課程的必要性。
關鍵詞:ET軟件;服裝結構設計;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TS94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191-02
一、前言
服裝結構設計是服裝設計專業一門獨立的重要學科,它是以研究人體為本的服裝結構平面和立體構成規律,涉及到的知識有造型設計、工藝設計、服裝材料、人體解剖、工藝設備、美學及數學等。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學生對知識綜合利用和進行空間轉換的的掌控,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太大,這就需要我們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ET是服裝打版的一種專用軟件,它可以根據設置裁片的空間曲線生成裁片的空間曲面,使版師一目了然曲線設計效果的各種顯示(面料、應力、透明、線框等)。讓學生快速、直觀地掌握課程內容并且進行校對,己達到提高。
目前ET軟件普遍適用于企業版房,學校引入不多,或者只是作為獨立教學課程來使用,并沒有深入到結構設計與軟件緊密結合,充分利用軟件功能。
二、ET軟件應用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的調研方式及情況分析
(一)文獻調研
通過在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龍源數據庫等相關方面的專業文獻調研,對近兩年ET軟件在高校和企業中的使用情況分別進行數據采集,通過SPASS進行對比分析,發現現階段企業的使用率遠遠高于高校服裝專業;了解現階段高校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引入ET軟件的必要性,分析傳統的服裝CAD軟件在課程設置及授課過程中的弊端和不便;高校服裝專業能夠從市場的角度引導學生了解多元化的知識體系,將ET服裝軟件融入到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從而優化服裝結構課程體系。
(二)實地調研
根據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對卡賓、美特斯邦威、朗姿、雅戈爾、寧波太平鳥、歐時力、九牧王、李寧、森馬等服裝品牌的研發部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與板房主管、版師溝通了解實際情況,對現階段ET二維三維聯動的服裝設計技術、豐富的三維檢測功能、智能筆、矢量轉換繡花圖片方便釘珠、定位繡片、排料模塊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通過高校服裝結構專業教師、服裝專業學生、企業版帥等對ET軟件需求度的調研問卷,結合服裝結構設計傳統教學的弊端,引入ET軟件作為高校結構課程體系的教改的新思路,并投入到服裝結構課程的講授中。
本項目通過將ET軟件融入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并開設ET軟件學習課程,并引入到校企合作的品牌實物的課程中,利用其便捷工具運用到實際的服裝實踐制作中,為本項目的研究提供設計卜的實踐支撐。
(三)ET軟件應用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情況分析
依據以上調研資料得知;
1.目前高校對服裝ET軟件的應用還未普及;
2.多數ET軟件的研究僅僅徘徊在軟件其中的某個功能上,并未結合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展開;
3.目前市場上的圖書教材以及視頻幾乎沒有。
三、ET軟件引入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必要性
(一)高校服裝結構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推廣
ET服裝軟件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直觀的、快速的、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彌補以往課程授課模式的缺點和不足,幫助學生建立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空間的轉化思維,鍛煉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轉變了單一的語言傳授知識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對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和推廣意義,滿足了學生對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需要。
(二)提高服裝人才的就業競爭力
在逐漸發展的服裝行業大環境下,服裝專業的學生要想在就業中脫穎而出,掌握一門新型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現階段的高校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能使學生直觀地認知服裝結構,快速上手操作,并能以三維的形式直接呈現,具備其他院校服裝專業學生所不具備的能力。
(三)節省企業培勻!}時間,提高其工作效率
ET軟件課程的開設,能夠使學生掌握服裝企業制版環節中的關鍵技術,使學生提前了解企業現狀,在畢業后能夠快速地融入企業環境,縮短適應周期,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企業競爭力,也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四、ET軟件引入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
傳統服裝結構設計教學模式帶來了教師黑板演示為主,呈現形式不夠直觀、課時量相對不足課堂內容壓縮、服裝CAD課程與服裝結構設計課程分離、教師缺乏企業經驗、課程認識深度不夠等劣勢,基于課程需要將ET軟件引入服裝結構課程,ET軟件的引入使二維平面呈現出三維的立體效果,更加直觀,改變了學生的傳統設計思維,課程的結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造型能力,還能使學生進入社會后快速的適應企業模式。具體改革措施為:
(1)ET服裝軟件輔助服裝結構設計課程;
(2)設置ET服裝軟件課程;
(3)課程內容的具體安排;
(4)品牌實務課程的結合。
到目前為止,該項目的研究成果為研究報告一篇、發表論文五篇、實物呈現并獲獎五項、申請專利一項等。該項目的預期展望是希望能夠使高校服裝結構課程教學模式優化推廣、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縮短學生在企業的適應周期,快速融入企業。
本項目采取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結合的基本思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探索ET服裝軟件與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相結合的教學新思路、新理念,本課程開設年級為大二學生,初次接觸服裝結構設計,將其工具、原理及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最終為高校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改革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第一步,分析本課題的研究背景意義,明確研究目標,研究價值,總結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對相關課題研究進行綜述,闡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提出將ET服裝軟件與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想結合的教學新理念。
第二步,ET服裝軟件引入服裝結構設計中的優勢。通過將ET服裝軟件與現階段高校教授的CAD軟件進行對比,優劣勢的分析研究,解決傳統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課時安排不合理、學生對二維到三維轉化不直觀、能夠快速適應企業模式等問題。
第三步,ET服裝軟件與服裝結構設計課程結合的創新改革具體措施。在準備階段對傳統結構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將ET服裝軟件引入到服裝結構課程中進行教學改革,制定出詳細的實施方案并獲得校級立項;在研究階段,設置具體的教學大綱、安排合理的課時、教學具體內容等,并與原來的女裝結構設計課程、男裝結構設計課程、童裝結構設計課程、企業品牌實務課程進行結合,以實物的形式呈現;最后總結階段以論文集、課件、研究報告、實物的形式呈現。
第四步,針對ET服裝軟件引入服裝結構課程的改革作出評價,評估出其對服裝企業、高校課程設置、服裝專業學生自身的應用價值并推廣。
參考文獻:
[1]莊倩,鄭高杰.淺談中職《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紡織科技進展,2017.
[2]黎振亞.《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戲劇之家,2017(08).
[3]劉瑞璞.服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4]謝良著.服裝結構設計研究與案例[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5](日)小池千枝.文化服裝講座[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