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丞
摘要:群眾文化是以群眾為主體、以娛樂為內容、以滿足群眾精才中文化需求為目的開展的文化活動,建設群眾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程中是引導群眾積極向上、提升全民文明素質的一種重要手段,科技館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通過闡述群眾文化建設中科技館的作用,思考推進科技館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提升群眾文化建設水平。
關鍵詞:科技館;群眾文化;推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251-01
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和持續進步,人們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希望形成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推進群眾文化建設。科技館在讓群眾文化顯示特殊功能的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但一些科技館并未將群眾文化建設當作日常工作加以落實,群眾文化主題活動也缺乏時效性,加上忽視對互聯網的應用,群眾參與性不足,導致科技館群眾文化建設相對滯后,急需改進。
一、群眾文化建設中科技館的作用
科技館是組織實施科普展覽和社會化活動的宣傳教育機構,目的在于提升公眾科學文化素質,屬于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得以實施的基礎性設施,是針對大眾特別是青少年開展科普活動的重要陣地。在新時代,科技館是社會文化建設的現實需要,是體現群眾文化設施作用的基礎,其參與群眾文化建設的方式、結果與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結果是一致的,向公眾講述科學技術的發展,展示科學原理以及現代技術的應用、最新的科技成就、科技發展趨勢等,發揮科普教育和傳播、應用等作用,促使公眾全面發展科學素質,推進群眾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二、推進科技館群眾文化建設的策略建議
1.把群眾文化建設作為日常工作來抓。建設群眾文化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社會工作,無法一蹴而就,需要日常的陶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科技館要把群眾文化建設作為日常工作,不能只在節假日開展,在平時多組織一些融入群眾日常生活的文化活動,幫助群眾提高文化素質,不斷陶冶情操。例如科技館要站在普及和傳播科技文化的角度,在群眾生活中融入文化建設活動,及時更新科普工作的內容,用新的展品和知識吸引群眾注意力,或者在原有科技館基礎上建設結合文化與休閑的功能場所,讓群眾可以放松身心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領略科學文化的無窮魅力,提高科普工作的實效性。
2.有效開展科技館群眾文化主題活動。科技館在開展科普工作時應圍繞社會熱點,開展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發揮時效性。主題活動則是對科技館日常展覽的補充,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吸引群眾關注科技館。在開辦群眾文化主題活動時,科技館要密切聯系當前的科技發展形勢,詳細講解緊急突發事件,讓科普教育盡可能貼近群眾生活,闡述群眾關注的焦點和科技發展情況、前沿科技等,受到群眾的歡迎和青睞。科技館還要發揮自身的社會教育功能,致力于打造特色科普展覽文化品牌,實現特色化發展。例如科技館可結合當地實際開辦低碳改變環境的系列主題活動,將其貫穿到全市中小學教育之中,分為栽種、實驗、制作、模型、標本這幾個部分,把知識性、實踐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參與的青少年群眾不僅體驗活動樂趣,還加深對科學文化知識的理解,圍觀的群眾也受到影響,自覺提高低碳環保意識。通過開展具有時效性的主題活動,科技館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功能,提高服務質量,促使群眾不斷提升科學文化素質。
3.基于互聯網+模式提高群眾參與性。在當今的網絡信息時代,互聯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科技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順應時代發展所需,引入互聯網+科技館的模式,提高群眾對科普文化活動的參與性。在互聯網+模式中,科技館以群眾為主導,群眾自主決定要學什么、學多少,在參觀科技館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對科學文化保持濃厚的興趣,通過多次傳播達到目的,促使群眾自主開發,形成良性循環。憑借趣味性的展品和手段的參與性、體現玩中學與學中玩理念的目的,完全貼合群眾文化建設中群眾的自我參與性和自我開發性,在互聯網的輔助下拉近群眾和科學文化的距離,讓群眾在參加科普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優質科普資源的美,提升參與性。例如科技館借助互聯網平臺把大容量的圖片、動畫、視頻等科普素材存儲到服務器、云端,基于網絡互聯共享資源,方便群眾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便捷讀取、便捷下載科普資源。科技館的網絡活動還可以和實體場館活動或展覽互為補充,在實體場館擴展普及科學教育、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空間、時間,延伸科技館的科普教育功能;有很多群眾因為地理因素的影響,如行動不便的人、偏遠地區的人等無法到科技館參觀,利用互聯網就能打造一系列隨身攜帶的科技館展覽項目,向所有群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
三、結語
隨著國家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城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提升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加快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才能建設精神富足的、創新的國度。所以科技館要正視自身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把它作為日常工作來抓,有效開展群眾文化主題活動,基于互聯網+科技館的模式提高群眾參與性,從而推進群眾文化建設,促使群眾文化工作持續向前發展。